分享

教你如何进行中医四诊之切诊

 昵称1731278 2017-03-13

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诊是施诊者用手指或手掌对受检者的脉和全身或相关部位进行触、摸、按、叩,并通过手的触觉及受检者的反应状态,以了解其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其中脉诊又称为切脉,是施诊者用手指对受检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疾病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方法;而按诊是施诊者用手直接接触或按压人体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健康状态、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方法。

脉诊
操作方法

1、准备 

如果受检者急走、远行或情绪激动时,应让其休息片刻,待其平静后方可诊脉,以避免干扰;受检者摘除手腕上的配饰和手表;在寒冷季节,施诊者在诊脉前应捂热自己的手掌手指;放置一柔软枕垫在受检者手腕下。

2、诊脉时间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但这样的要求一般很难做到,特别是对门诊、急诊的患者,要求及时诊察病情,而不能拘泥于清晨。诊脉时应保持诊室安静,且应让受检者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诊察到的脉象才真实可靠。

3、受检者体位

诊脉时受检者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气血通畅,便于诊察脉象。

4、选指和布指

诊脉者与受检者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受检者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脉。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之间与指腹交界处最敏感的部位接触脉体。布指疏密合适,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5、运指和调指

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

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

举法: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

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

寻法: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

注意事项

1、应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应注意调节室温,以确保受检者在舒适环境中诊脉。

2、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采取正坐或者仰卧位,不要让受检者坐的太低或太高,以保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不要将一手搭在另一手上诊脉,以避免对脉管的影响。如果是侧卧,下面手臂受压;或上臂扭转,脉气不能通畅;或手臂过高或过低,与心脏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

3、诊脉用的脉枕不可过大、过小或过硬,否则将使受检者的手腕不自然而影响脉象的真实性。

4、受检者必须平心静气,自然放松。

5、施诊者的呼吸要自然均匀,用自己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受检者脉搏的次数,此外,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仔细体会,悉心从寸关尺、符中沉中体会受检者的脉象。

6、施诊者要注意修齐指甲,以免影响指腹接触受检者脉管或者给受检者造成不适感觉。

7、施诊者在诊脉前应捂热自己的手掌、手指以免刺激受检者的皮肤,引起受检者紧张,影响脉搏的跳动。

8、诊脉时间以2-3分钟为宜,以辨别脉象的节律变化、初诊和久按指感之不同。

9、注意辨别是否为反关脉、斜飞脉。

信息采集内容

脉象要素

1、辨识脉象的位、数、形、势;

2、脉象的沉浮、长短、宽度、速度、均匀度、流畅度、紧张度、力度。

脉名

辨识单因素脉、复合脉。

按诊
操作方法

体位

1、根据按诊的目的和检查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然后充分暴露按诊部位。一般受检者应取坐位或仰卧位或侧卧位。受检者取坐位时施诊者应面对受检者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压某一局部。这种体位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

2、按胸胁可分为按虚里、按胸部以及按胁部。按虚里时,一般受检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施诊者位于受检者右侧,用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扶于虚里部,并适当调节压力。胸部按诊时受检者多采取坐位,若受检者不能坐时,可先仰卧位诊察前胸,然后侧卧位诊察侧胸及背部。按胁部常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3、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让受检者屈双膝,使腹肌松弛或做深呼吸,以便于切按。必要时可采取侧卧位。右侧卧位按诊时,受检者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左侧卧位按诊时,受检者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髋、屈膝,进行触摸推寻。此种方法,常用语仰卧位触摸不清或难以排除时,换位后再进一步确诊。另外,对腹部肿瘤的按诊,必要时亦可采取肘膝位,受检者用两肘、两膝趴在检查床上,施诊者站在受检者左侧,用右手稍扶受检者腰背部,左手按摩推寻受检者腹部。

4、按肌肤时可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适当体位,以充分暴露按诊部位为原则。施诊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右手手指自然并拢,掌面平贴诊部肌肤之上轻轻滑动,以诊肌肤情况。

5、按手足时,受检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仰卧、侧卧皆可),充分暴露手足,施诊者可单手抚摸,亦可用双手抚握受检者双手足,并做左右手足比较。

6、按腧穴应根据腧穴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法

1、触法是施诊者将自然并拢的第二、三、四、五手指掌面或全手掌轻轻接触或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受检者局部皮肤。

2、摸法是施诊者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

3、按法是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按诊的顺序一般是先触摸,后按压,由轻而重,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先远后近,先上后下的进行诊察。这里所讲先上后下是从就受检者诊察的整体部位而言,对病变的某一局部的按诊,有时是从下向上的逐步寻摸,如肝、脾按诊,寻按方向要根据病证的需要来确定。对孕妇腹部的按诊,采用四部触诊法。

4、叩法即叩击法。施诊者用手叩击受检者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5、直接叩击法是施诊者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

6、间接叩击法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拳掌叩击法是施诊者用左手掌平贴在受检者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边叩边询问受检者叩击部位的感觉,有无局部疼痛,施诊者根据受检者感觉以及左手震动感,以推测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指指叩击法是施诊者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受检者需诊察的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第二、四、五指微翘起,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边叩边听叩击音。

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按诊方法,按诊的体位及触、摸、按、叩四种手法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临诊时,必须根据不同疾病要求的诊察目的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否则,将难以获得准确的诊断资料,亦会失去按诊的意义。

2、施诊者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用力或手冷按诊,以免引起受检者精神和肌肉紧张,以致不能配合,影响诊察的准确性。

3、争取受检者的主动配合,使受检者能够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如诊察受检者肝、脾时,请受检者做腹式呼吸运动,随着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进行按诊。同时亦可让受检者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配合诊察。

4、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受检者的反应及表情变化,注意对侧部位以及健康部位与疾病部位的比较,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

5、要边询问是否有压痛及疼痛程度,边通过谈话了解病情,已转移受检者的注意力,减少受检者因精神紧张而出现的假象反应,保证按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6、指指叩击法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垂直,叩时应用腕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之力,指力要均匀适中,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音响。

信息采集内容

1、颈部按诊:按颈部动脉搏动,按颈静脉充盈度,按瘿瘤、瘰疬、淋巴结、气管、喉结;

2、胸部按诊:肺界按诊、心界按诊、乳房按诊、虚里按诊;

3、胁部按诊:肝脏按诊、胆腑按诊;

4、按脘腹:按腹部冷热情况、软硬程度、紧张程度、是否喜按、是否拒按,按腹部胀满程度,按腹部肿块,按腹部疼痛,按孕妇腹部子宫底的高度;

5、按肌肤:诊寒热、润燥滑涩、汗出、紧张度、软硬度、弹性、疼痛、肿胀、疮疡、尺肤;

6、按手足:诊寒热温凉;

7按腧穴:诊腧穴是否有异常感觉和反应、疼痛、包块、结节、条索状物。

禁忌

1、不可直接重按受检者皮肤有溃烂疼痛的部位;

2、孕妇忌用腹部深按诊;

3、男性施诊者不可单独按诊女性受检者乳房、胸部、腹部、会阴部等部位。

——以上摘自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关注泓仁医馆 

就是关注自己的健康,

关心中医药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