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让生死两相安—四川姑息关怀调查

 单纯knox530 2017-03-14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护士精心照看患者。受访者供图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宣传栏和临行关怀室。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护士精心照看患者。受访者供图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宣传栏和临行关怀室。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护士精心照看患者。受访者供图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护士精心照看患者。受访者供图

11月20日上午,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的一间病房里,一位老人闭眼侧卧床上,身边的心电仪“嘟嘟”响着。护士轻轻走进房,摸了摸他的额头,提了提被子,对身旁的记者说:“他一直处于昏迷中,但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这位老人是一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现有的医疗技术已无力回天,但在弥留之际,他受到了悉心照料,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


这里还有20多位类似情况的老人。宁养中心只是这里对外的称呼,其实在医院内部,它被称作“临终关怀科”。临终关怀,广义上被称作姑息关怀或姑息治疗。当死亡已无法避免时,怎样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和亲属的痛苦,就是姑息关怀的意义所在。11月9日,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迈出了姑息关怀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名词解释


世界卫生组织对姑息关怀的定义是:对患有威胁生命疾病的病人和他的亲人提供关怀,舒缓躯体的、社会的、心理的和心灵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由多功能的医疗职业团队和志愿者实施,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减轻健保系统的压力。


A 姑息关怀  有什么现实意义?


减轻患者本人的身心痛苦,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宁养中心位于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内的一幢平房中,共26个床位,大多数是三人间,也有作为临行关怀室的单人间。除了病床和医疗设备,病房内的装饰如同幼儿园一般,粉红鹅黄相间的墙壁上绘着可爱的图案,还有许多风景画挂图。“我们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减轻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光里的痛苦,让他们尽量过得舒适安详。”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临终关怀科主任张涵说,住进宁养中心的患者,都是已确定失去了治愈希望的人,绝大多数是恶性肿瘤患者,他们居住在宁养中心的时间通常为数周到一年,其间会有专人负责照护。


张涵说,临终关怀已不涉及对患者治愈的努力,医疗措施都是以药物减轻病痛为主,但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慰藉。“要让一个人坦然面对死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医院临终关怀科护士长叶继玲说,通过悉心照料,虽然不可能让病情发生逆转的奇迹,但是每位患者的身心压力都会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有的患者存活时间甚至远远超过入院时的评估。“我曾经照护过一位肺癌晚期的秦大爷,他入院时的评估存活期只有半年,但最后他在这里住了2年。”宁养中心医生尉冉冉告诉记者,老人入院时闷闷不乐,通过医护人员不断沟通、交流,老人慢慢变得开朗、乐观,“他最后走的时候,我就陪在他身边,他一直攥着我的手,我想他面对死亡的时候感到的是安宁而不是孤独。”


宁养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慰藉对象是患者家属。面对即将离去的亲人,家属同样备受煎熬。


叶继玲的婆婆就是在宁养中心安详地去世的。住院期间,她的公公几乎寸步不离守在妻子身边。很久以后,公公告诉她,在最后陪伴妻子的日子里,每天夜深人静时,他都跪在妻子床前,祈祷奇迹发生。“他一直给我的印象都非常坚强,但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无助的时候。”叶继玲说,在宁养中心,心理抚慰往往是从患者家属开始做起,只有先让家属平稳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姑息关怀另一个更现实的意义是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4年8月,宁养中心接收了自开办以来最年轻的患者。这位女性患者只有30岁出头,上有老人,下有2岁多的儿子。她是肝癌晚期,已经被多家医院诊断无力回天,但她自己有着极强的求生欲望,不惜一切代价想治好病。“她跟我差不多年纪,我完全能够体会她的痛苦和求生的欲望,但她必须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叶继玲说,在宁养中心每天的医护费用约200元至500元,如果在普通医院治疗,每天的治疗费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这个数字。通过姑息关怀,这位患者最终接受了现实。她卖掉房子,为孩子购买了保险,最终平静离去。


B 姑息关怀  面临哪些发展障碍?


人才和资金瓶颈,严重影响姑息关怀服务的可持续经营


姑息关怀系统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但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开展了姑息关怀服务工作。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了符合各自国情且比较完善的姑息关怀服务体系。


我国的姑息关怀服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台湾地区。1988年,天津成立了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标志着大陆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目前,我国姑息关怀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是上海,已经在政策层面有所突破。2012年,上海市将“临终关怀”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要求全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舒缓疗护服务。2014年,上海市政府又将新增1000张安宁舒缓疗护床位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我们在姑息关怀服务方面,基本是与北美和西欧接轨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主任李金祥介绍,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有48张病床,每年为600余名生命有限的患者提供姑息关怀住院服务。另外,姑息关怀家居服务还对以成都市为中心100公里地域的“贫困癌症晚期疼痛”的生命有限患者提供上门免费服务,每年服务约550人。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16.1%,四川是全国老龄人口最多的省份。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29.2万人,死亡281.4万人,占当前新发癌症的65.56%,每天至少有180万人正在遭受癌痛的折磨,姑息关怀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部分人群的痛苦,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姑息关怀有一个被大众接受的过程。”张涵说,最初科室成立时,每月只有几个病人,且大多数是本院其他科室转来的,现在宁养中心的床位已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经常需要排队入住。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上述两家公立医院外,四川还有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正在从事姑息关怀方面的服务。但总体上,姑息关怀服务在四川尚未形成规模,同时也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服务体系。


多位相关从业人员普遍反映,四川的姑息关怀急需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才匮乏。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临终关怀科目前有25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9人,护士16人,考虑轮班和轮休,每位护士要照看患者10人左右。“我们的理想状态是一个护士照看4名患者。”叶继玲说,因为姑息关怀服务工作的特殊性,从业的医护人员时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对医护人员做专门的心理疏导。”正因如此,宁养中心面临着比其他科室更高的护士流失率,差不多每年都会流失二三人。


二是新引入医护人员很困难。据叶继玲介绍,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宁养中心会对新进护士进行培训,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在这个阶段就选择放弃了。


姑息关怀在高等专业教育方面也存在空白。据李金祥介绍,目前四川还没有一所医学院设置了姑息医学方面的专业学科,只有四川大学开设了一门姑息医学的选修课,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目前,各家医疗机构的姑息关怀服务,除专职医护人员外,还依靠大量志愿者的参与。


除了人才匮乏,对医疗机构来说,姑息关怀服务本身的可持续运营也是现实问题。


据张涵介绍,姑息关怀服务目前虽然大部分是由医疗机构在提供,但实际上涉及的医疗内容并不多。以宁养中心为例,其所有服务项目中,涉及医疗的只占40%左右,这部分可以按照相关标准收费,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服务是没有收费标准的,这就让医院在运营方面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C 姑息关怀 如何步入规范化轨道?


探索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业内人士呼吁将姑息关怀纳入医保报销


采访中,李金祥对记者说,目前政府的医保体系与姑息治疗项目本未顺畅对接,国家相关政策也没有跟上医疗发展的步伐。“目前,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能完全适应学科的发展,学科运转也存在很多困难。”李金祥希望,在医保报销中加入姑息关怀的项目,政府和社会对临终患者这个特殊群体也给予更多关注。


据记者了解,我省各家提供姑息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都已经就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了努力。


宁养中心目前正着手引入时下非常流行的增强现实(AR)技术,并已考察了多家技术公司。绝大多数临终患者都会有一些心愿希望达成,最后去看一眼以前自己想去而未去的景点、海边、森林,可是这类愿望现实中已难以实现了,只能用大幅挂画或视频作为临终慰藉。“引入增强现实技术后,将有望让临终患者真正身临其境。”张涵说。


为解决我省在姑息关怀服务发展方面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部门和机构从服务体系标准化、资金和政策支撑方面作出探索。


据李金祥介绍,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获四川省发改委和四川省卫计委“宁养天年”健康服务重大项目资金资助800万元。目前,覆盖成都市的18家社区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刚刚挂牌成立的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负责对成都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临终关怀疾病相关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这标志着我省姑息关怀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医疗质量是医院正常运行的保障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成都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刘志刚说,成立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各地在地域、机构、城乡、学科上的差异,让医疗质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同质化。


在张涵看来,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首先解决服务标准化的问题,中心将全面了解成都市临终关怀的基本情况,对市(区、县)医院临终关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临终关怀服务标准等培训,为以后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基础。同时,标准化的服务收费体系建立,也有助于和社保体系的对接,“最大的希望当然是能尽快跟社会保障体系对接。”


可喜的是,张涵的希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记者从成都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目前该委正委托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一项养老照护方面的项目调研,其中就涉及将姑息关怀服务纳入医保体系的内容。


编后  给姑息治疗更多人性化关怀


□仁予


姑息治疗的发展,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正如“姑息治疗理论”的创立者桑德斯所说,“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


目前,虽然姑息治疗逐渐得到国内公众的接受,国内从事姑息治疗的机构也逐渐增多,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我国的姑息治疗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要提高我国的姑息治疗水平和社会普及程度,首先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明白姑息治疗不是放弃治疗,而是换一种方式和患者及家属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其次,要努力破除人才和资金障碍,逐步建立姑息治疗的服务标准和收费体系,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试点将其纳入医保范畴,为姑息治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喜的是,近日成立的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标志着我省在姑息治疗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姑息治疗需要全社会的更多关怀,更需要政府部门、医疗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唯有如此,对那些生命垂危者和他们的亲人来说,貌似“冰冷”的医疗过程,才会逐渐增加更多人性化的温暖。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