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拉斐尔的壁画《圣礼之争》和《雅典学院》知之已久,但一直没有收集到有关的邮票,直到2009年意大利发行纪念《圣体辩论》画作制成500周年小型张和从国外邮商处购得塞拉利昂发行的《雅典学院》(局部)小型张(另外有四枚邮票未购得)以及从网上下载多幅有关两幅画的图片后,才开始对之加大了研究兴趣,对拉斐尔绘制与这有关的画作的过程了解了更为详细一些。在此,笔者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写成博文发表与网友共赏。如有谬误,请予指正。 一、教皇宫签字大厅的天顶画 16世纪初期,负责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布拉曼特。在教皇宫内有四间办公大厅,教皇朱理二世想在其内绘以壁画,以罗马教廷的历史为主要内容,用富丽堂皇的画面赞誉天主教及其首脑,用来宣扬罗马教权的威望。并要求在画面上必须绘有现任教皇朱理二世本人和其继承人利奥十世的肖像。布拉曼特为了让拉斐尔这个年仅25岁的画家一显身手,说服了朱理二世,请拉斐尔来罗马完成这项任务。按照这样要求,拉斐尔对办公室的四个大厅做了认真的思考,分别绘以相应的壁画,其中以第一大厅的四组壁画最为出色,成为人类绘画史上的不朽之作。 第一大厅是教皇的签字大厅,面积不大,纵长9米,横向约6米。拉斐尔在不完全违背教皇意图的情况下,借助不同的题材情节,把当时社会崇尚的“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律”四种学问,用宏大的绘画加以赞美,表现出了人类智慧与文化的最高境界,从而在当时教会统治下的社会,为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作出了突出贡献。 签字大厅的四面墙上的画作分别是《圣礼之争》、《雅典学院》、《帕尔纳斯山》和《三德图》。在四面墙的顶上,还绘有四幅圆形构图的寓意画:“神学”、“哲学”、“诗歌”和“法律”四个女神像。这四幅画是用“镶嵌画”风格的金色背景装饰而成。在四幅女神像圆形画两两之间,还绘有取自圣经和希腊神话故事的四幅长方形的画作:《最初的推动者》、《所罗门的判定》、《雅典和夏娃》和《阿波罗与玛耳绪阿斯》。 图2-3 图4-5 图6-7 图8-9 图1(题图)是天顶画的总图,正中上方倒置的是“神学”女神像(图2),其后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阿波罗与玛耳绪阿斯》(图3)、“诗歌”女神像(图4)、《最初推动者》(图5)、“哲学”女神像(图6)、《所罗门的判定》(图7)、“法律”女神像(图8)和《亚当和夏娃》(图9)。 《阿波罗与玛耳绪阿斯(Apollo and Marsyas)》故事取自希腊神话。阿波罗主管音乐,玛耳叙阿斯是一名小河神,他拾到雅典娜扔掉的长笛,便向阿波罗提出比赛吹笛,结果赛输了,阿波罗对其鲁莽行为十分生气,将其吊在树上剥去其表皮。希腊和捷克曾发行过有关比赛和剥皮的邮票,笔者拟在以后有关阿波罗的博文中再行介绍。 《最初的推动者(Prime Mover)》故事来源不详,主题可能是表现上帝派天使推动地球开始转动。 《所罗门的判定(The Judgement of Solomon)》故事取自《圣经·旧约》。所罗门是古代希伯来统一王国的国王,以智慧著称。图中表现的是传有两妇争夺一婴儿,讼于其前。所罗门佯命将婴儿劈为两半,分与二人。一妇同意,另一妇反对,于是断后者为婴儿生母。 《雅典和夏娃(Adam and Eve)》,这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拉斐尔在作此画时,“表现的着重点不在于表现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之后被上帝驱逐的羞耻感,而在偷吃禁果时那种”爱”的冲动。应该说为维护人类生育繁衍的权利,爱是无罪的”。此画在“刻画人体手法上,于温柔典雅之中更增加了力的强度,赞颂了人权和人的力量。” 有关《圣体辩论》、《雅典学院》、《帕尔纳斯山》和《三德图》的画作,笔者拟在此后的博文中陆续介绍。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只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对绘画艺术知之不多,所发布的博文主要根据一些专著和辞典介绍的内容,将文字与邮票或图画结合起来编写而成。 主要参考的专著和辞典有以下一些: 《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吴泽义等编著,人民出版社,1988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朱伯雄编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世界艺术史·绘画卷》,崔庆忠著,东方出版社,2003 《蓝色画廊系列·春的故事,》翟宗祝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外国人名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宗教词典》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神话辞典》,鲍特文尼克等编著(苏联),黄鸿森闻乃铮译,商务印书馆,1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