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世纪 |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姿势

 一大山人 2017-07-22

拾用Max

Michelangelo 1475-1564

米开朗基罗的名气太大了。

1867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意大利旅游,他感叹道,无论在意大利的哪个城市,他们都在炫耀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作品:

在热那亚,米大师设计了一切;在佛罗伦萨,他绘制了一切;在米兰,他,或者他的学生设计了一切;在帕多瓦、维罗纳、威尼斯、博洛尼亚,我们除了听到米开朗基罗,还曾听说过谁呢?

推荐海顿的同名清唱剧《创世纪》的终曲合唱

海顿赞美的是上帝,而我想借此来赞美米开朗基罗

这位艺术史最伟大画作的创造者

1.

西斯廷教堂

梵蒂冈博物馆,是欧洲艺术品典藏最精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另外两个是巴黎的卢浮宫和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

每天有将近两万人次进入梵蒂冈博物馆参观,馆内空间有限,客流量受严格控制,所以人们在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有时排队的人能绕这个小国家半圈。

好歹进到里面,有两个厅室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拉斐尔室与西斯廷礼拜堂。

在西斯廷礼拜堂里,有两幅大型壁画都是米开朗基罗主持绘制的,其中之一《末日审判》在入口处一侧的墙面上,天顶画便是《创世纪》。

人们在那里或站或坐,半张着嘴,除了呼吸,不出声响。

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礼拜堂在圣彼得教堂后面,建成于1480年,它与其说像个教堂,不如说更像堡垒。它的基座墙壁厚达三公尺,从地面到棚顶19.5公尺,窗户全部开在接近棚顶的地方。

这里是供教皇礼拜团每隔两三个星期聚会举行弥撒的场所,每当选举新教皇时,红衣主教团会在那里举行秘密会议。

可以说,西斯廷小教堂是梵蒂冈的心脏。

当西斯廷礼拜堂建成不久,一帮前辈艺术家就被召唤来绘制了墙壁上的绘画,而天棚按当时教皇的指令,被画成了星空的模样。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上任时,西斯廷礼拜堂因为地基下面的土质太软,出现了问题,墙壁把棚顶拉开了缝隙,上面画的星空剥落了一部分,整块墙面急需修整。

米开朗基罗被委托重新绘制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

2.

绘制壁画

壁画分为干和湿两种画法,湿壁画是在尚未风干的特殊泥灰上作画,等泥灰干透,颜料就被吸收,可以长久地抵御岁月侵蚀而不褪色。

在湿壁画的历史上,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绘制的《创世纪》和《末日审判》最为宏大、壮观,而拉斐尔在梵蒂冈的诸室壁画如《雅典学院》等则最为精致典雅。

而干壁画是另一码事儿。那个时代壁画失败最著名的例子,是达芬奇在米兰一家修道院食堂的墙壁上画的《最后的晚餐》,因为尝试新的颜料不得法,而达芬奇又是出了名的慢工匠,没法在限定时间内,在湿泥灰上作画,结果那幅壁画在画成不久就大面积脱落。

今天,我们看到的《最后的晚餐》,有三分之二是后人修补的,跟原作相去甚远,这是艺术史上的一大遗憾。

最后的晚餐 Da Vinci

而画天棚顶上的湿壁画又难上加难,受观赏的限制,天顶人物画必须以后退的透视效果显现,也就是让人物的下肢位于前景,头部位于后景,这样使参观者仰望时,感觉人物像悬在空中。

这种技法叫做前缩法,又被称作仰角透视法。对于上述的技术问题,米大师早年虽然经过了一定的训练和熏陶,但总的来说,实际操作经验几乎等于零。

可是,工程已经开始了。

首先,米大师雇来的帮工在离棚顶2公尺左右做一个悬臂式脚手架,但跨度只是教堂的一半,下面有篷布兜着。1508年初夏,第一拨工匠被雇佣来搭脚手架,把棚顶的星空图打下,再把棚顶表面打毛,以便往上涂第一层泥灰。

这期间,米大师的角色一分为二,一方面他要监督工程的进展程度,另一方面,他得为棚顶1080平方公尺的面积绘制草图。

他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包工头,他的形象、个性和生活做派也非常像。他的身材矮胖、鼻子扁平、脾气暴躁,而且他在生活中邋遢得一塌糊涂。

据他雇佣的帮手回忆,他吃饭往往是一块面包就着葡萄酒,有时一边作画,一边啃面包皮。他睡觉穿着好久没脱下的衣服和靴子,有时靴子穿得太久,脱下来的时候,脚上的皮肤跟蛇蜕皮一样掉下来一大片。

他的第二个角色更像一个绘制秘密图纸的间谍,他的草图除了最信任的帮手,是绝对不能让人看到的,怕别人模仿他。

接着,把图纸取下,根据泥灰上留下的刻痕和碳粉的印记开始上颜色。因为泥灰干得快,而前期工作又得非常细心费时,所以,每次只能在墙上抹上够一天工作量的泥灰,多了也没用。

西斯廷礼拜堂 Sisyine Chapel

这种绘画最大的挑战是,在有限时间内,涂上的颜色无法修改,如果画错了,或者不如意,唯一的办法是等泥灰干透之后,把它整个敲下来,重新再上泥灰,再重复上述的工序。

而木板和布面油画就没这么麻烦,画家可以涂上多层颜色,直到满意为止。

当工人们在重整西斯廷礼拜堂天花板的时候,米开朗基罗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绘制草图。

《创世纪》是《圣经》里的旧约故事,在米大师构图期间,除了他的艺术功力之外,我们不要过于高估他的神学水平。对他构图背后的神学方面的支持,天主教廷的智囊团一定提供了不少参考意见,其中也包括教皇的意图。

当然,米大师是个虔诚的教徒,具有明显的禁欲倾向,这是他的绘画雕塑呈现出壮美,但缺乏世俗气息的内在原因。

整个构图完成后,里面涵盖150多个独立的绘画单元,包括了300多个人物。这是到那时为止,艺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即将开始动工。

3.

拉斐尔与米大师

就在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团队,跟西斯廷礼拜堂的天棚苦苦拼搏的时候,拉斐尔,一个年轻艺术奇才受聘来到附近,替教皇的私人图书馆绘制湿壁画。

Raffaello 1483-1520

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地区,距离佛罗伦萨180公里。他更年轻学艺的时候,到过佛罗伦萨,仔细研究过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壁画草图,他深深为达芬奇的构图和人物所折服,这在他后来创作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拉斐尔创作的最著名的壁画《雅典学院》里,焦点人物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是以达芬奇的老年形象为依据的。

而拉斐尔不喜欢米开朗基罗,既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喜欢他的艺术,因为米大师的画风粗犷、人物充满力量又痛苦纠结,这不符合这个英俊小生优雅的生活态度。

据说一次拉斐尔带领众多帮手,在圣彼得广场上跟米开朗基罗相遇,他们之间打招呼就跟互相侮辱一样。

米大师说:“你跟着一帮马仔,就像流氓头子一样!”

拉斐尔回敬道:“你独自一人,像个刽子手!”

长话短说,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西斯廷礼拜堂天棚画终于画好了一半,脚手架和篷布都要拆下,要搭到另一半上,这一天,教皇和众多红衣主教来到礼拜堂,人们对揭开的新画作惊叹不已。

这其中就有拉斐尔,他太喜欢这半幅组画了,甚至通过关系疏通教皇,希望接替米开朗基罗画另一半。他的要求当然遭到了拒绝。

雅典学院 Raffaello

随后,为了表示尊敬,他在那幅《雅典学院》的前景,添了一个埋头思索的希腊哲学家,据说就是按照米开朗基罗的形象画的,以表示致敬。

在人们看到的 辉煌的背后,米开朗基罗过得是怎么的生活呢?

他有一首自我调侃的诗,最能代表他的工作状态:“胡子朝上,我感觉后脑贴到脖子上,我长出怪物的胸脯,画笔总在我脸上方,颜料下落,把我弄成大花脸。

4.

创世纪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绘画的后半程,从技术上讲进展相对较快。但米开朗基罗却得为别的事儿烦心,整个意大利的外部形势也动荡不安。就在这期间,他构思和绘制了天顶最著名的一幅画《创造亚当》。

这幅画一共用上了16个工作日,亚当跟上帝之间有一指之隔,上帝带着命令式的手指,眼神威严笃定;而亚当手指弯曲,眼睛了带着求助、惶惑不定的意味,但两人的形象同样肌肉饱满,强壮有力。

这正符合那句话:上帝以他的形象造人。

创造亚当 Michelangelo

在艺术史上,上帝的形象有好多人尝试画过,但没有一个能跟米开朗基罗这个上帝相比。他的上帝具有年长者长长的须发,那是无上智慧的象征,而不是衰老。他的上帝面容严峻,但不冷酷。

他伸出的手指似乎把《创世纪》里的好多话交代了,结合对面亚当求助的表情,让我想到的是《圣经》《旧约》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上帝对亚当说:“你必得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维生。”这也是针对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立下的咒语,永远无法打破。

到此,我可以断言米开朗基罗的伟大,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间万物,那么,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米开朗基罗创造了上帝的形象。

创世纪 Michelangelo

左侧六面描绘以色列救星摩西的生平,右侧六面描绘耶稣的生平

顶棚的“创世纪”画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

经过四年零四个星期,这幅名为《创世纪》的壁画终于全部完工。

在这里我要插一句问话:我们看画,到底是要看什么?

如果每一幅画都是在揭示自然和人间的一个角落的话,《创世纪》这幅1080平方公尺的天顶壁画,似乎把自然和人类的由来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如果说欣赏艺术作品最终要获得某种心理感应的话,你在观赏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之前,也许需要把胸怀尽可能拓宽。否则,它的气势太博大,恐怕你的心容纳不下。

几十年后,米开朗基罗又在当时的教皇委托下,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墙面上,完成了另一幅壁画《末日审判》。

这一头一尾,米大师把世界的起始和终结全部完成了。

一个人的一生,在他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并且完成了一切,除了米开朗基罗,历史是恐怕再也找不到有他这样成就的巨人了。

- END -

利明

欧洲顶级导游

作家 | 读书·行路·阅人

作品 | 从凯旋门出发 · ciao!阳光下的意大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