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则猛于虎,教给孩子敬畏规则,这不是限定,而是保障

 和风之旭 2017-03-14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1


浏览新闻的时候,第一时间看到了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看到老虎撕扯着游客的画面,充满了血腥和恐怖。


一直关心该游客的安危,希望他能虎口逃生。同时,正在家庭聚会的一大家人也就该男子如何进入虎园的展开了讨论。因为就网上流传的画面来看,浏览区与老虎散放区之间不仅有围栏,还有一条小河,数九寒天,应该不会是涉河而过。


令人悲痛的是,该游客虽然被救出,还是不治身亡。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最悲痛的应该是他的家人,一家人再也无法团圆了。


听到官方发布消息说是因为该游客为逃票翻墙进园,又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再爬上老虎散放区3米高的围墙进入虎园。


网友们在网上就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这是怪游客,为了逃票以身犯险,有人说这事怪动物园,墙竟然可以让人随便就翻进去。


在笔者看来,虽然不可否认动物园的墙确实有些低,但事件最大的问题是该游客“买票入园”这一既定的、大家都知道的规则的漠视,对规则的不尊重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着实令人惋惜。


规则是什么?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对所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所有人的要求。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障每个参与者的权利。


不守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或早或晚。



2


走在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里要遵守学校规则,长大了做生意要遵守生意场上的规则,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


在超市干果区,看到一对母子走过葡萄干前面,孩子说想吃葡萄干,让妈妈给他买点。妈妈没说话,左右看看,可能是看到理货员没在旁边,伸手抓了一把葡萄干塞进了孩子的嘴里。


我以为小男孩会感到害怕,可是令我吃惊的是他竟然没有太大的反应,坦然地接受了妈妈塞进来的食物。想来这种事情已经多次发生,这个孩子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花钱得来的食物。


跟老公说起这件事,老公说这事应该可以理解,小孩子嘛,经常看到什么都想要,家长拿一些给孩子尝一下,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本来就无可厚非。


我立刻警觉起来,问是不是他小的时候婆婆也经常这样做。果然,他吞吞吐吐地承认是这样,不过他辩解说这点小事应该没事吧。


在超市不付钱的东西就不是自己的,不在品尝区的东西当然不能品尝,这在我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但是老公因为受婆婆影响,却觉得这样无所谓。


我立刻思索对策,以免婆婆再用这样的教育误导儿子。因为这并不是东西多少和事情大小的问题,而是家长自身对规则认识不足的表现。


占小便宜吃大亏。作为家长这样做不仅会限定了孩子的格局,容易造成孩子把眼光放在占小便宜上,还让孩子以为不守规则可以不受惩罚,从而爱钻空子,挑战规则。



3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上课乱说话、随地大小便、随意插队、闯红灯等等,这些不是不拘小节,而是对规则的漠视,意志力和自制力差的表现。为什么有很多人不守规则,因为不守规则可以获得守规则的人得不到的利益,比如插队买票、闯红灯可以收获时间利益,翻墙进园可以逃票节省金钱成本,考试作弊可能获取较高的分数。


我们说不守规则会出事,虽然出事的概率并非百分百,但是任性地去无视规则,挑战概率,还是很有可能将自己搭进去。在破坏规则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闯红灯会节省几分钟时间,却可能丢掉性命;作弊可能提前几个名次,被抓到却会受刑罚;在课堂大声喧哗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心理刺激,却会被老师和同学厌弃……


郭德纲老师有句话说得好,远离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也有可能连累到你。


以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为例。


单位办公楼和停车场并列而立,之间有一处绿化带相隔,绕过去有些费事。于是有些“聪明人”为了少走几步在绿化带中间走出了一条小路,这样每天上下班可以少走二三分钟。


所以每天上下班时间,单位的人兵分两路,一路人钻进小路,一路人走大路。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我从来都选择走大路。只有一次和办公室的同事一块,她有急事硬拉着我走小路,不好硬推,便钻进小路。我立刻就后悔了,阴暗潮湿,虽然不到一分钟,我憋着气出来,以后即使再急,宁愿快跑几步,也不愿意再踏足那条小路。


但是走小路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觉得别人走小路,自己走大路就吃亏,所以也跟着走小路。


直到有一天同事气急败坏地走进办公室,急呼“倒霉死了”,问她怎么了,大早上的喊倒霉。


她说在小路上踩了大便,我这才明白上次走小路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原来是有人看小路人少,在那里大小便。


后来听说单位好多人“中枪”,不禁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图一时方便走小路。


从此基本上没人再走小路了。



4


规则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的需要,孩子的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就培养,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善于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


引导孩子认识规则,并将规则内化成孩子的自身准则。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要警告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被规则惩罚。可以通过读绘本、讲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将道理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让他知道什么是规则,规则的作用,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


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里制定规则做家长的一定做表率,自己先做到再去要求孩子。比如吃饭不能玩手机,比如不能躺着看书,比如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当这些规则制定以后,父母一定要做好示范,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要求孩子。不然的话孩子也不会将规则看在眼里,规则的存在就形同虚设。


当孩子挑战规则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亮明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原则,不能因为孩子的任性撒野妥协,不然一次妥协,有可能引发孩子的侥幸心理,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是那么坚决,事事有机可乘。比如当孩子晚上看电视太晚不睡觉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坚持关掉电视,让孩子上床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别人求情,都不能让步。


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如果孩子触犯了规则,则要给予一定的处罚。但是注意在批评处罚孩子的时候不能带着情绪和偏见。还有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孩子,更不能给孩子定性,贴标签。


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与保护孩子的天性并不相违背。遵守规则是对孩子自由的一种保障,让孩子明白自由的边界在哪里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孩子疑惑为什么别人可以不遵守规则,自己却必须遵守规则的时候,应该郑重地告诉孩子,不遵守规则肯定会受到惩罚,有可能早一天,有可能晚一天。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对自己负责任。


保护孩子的探索欲、自主意识是在规则以内给孩子最大的自由。不要觉得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太自由散漫只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觉得处处受束缚,无法适应社会生存,而规则意识强的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