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镜花水月00039 2017-03-14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宜兴紫砂壶大体可分为仿生类花货壶、筋纹类壶和几何形壶。

几何形壶俗称“光货”。说起“光货”紫砂壶,清代名家陈曼生所创作设计的曼生十八式,对这一领域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光货”紫砂壶,顾名思义,它是以几何形体为基本造型的紫砂壶。其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几何形紫砂壶造型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嚣两种。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圆中要有变化,壶体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匀称,比例要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刮。紫砂传统造型中的掇球壶、仿古壶、井栏壶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

方器造型讲究方中寓刚,要求器皿线面挺刮平整,轮廓线条分明,不论是几方形(四方、六方......)的造型,紫砂壶口盖必须规矩划一,任意转动壶盖的方向,口盖准缝吻合。紫砂传统造型中的四方桥顶壶、传炉壶等,就是紫砂方器茶壶的典型。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圆形紫砂壶的成型制作工艺过程先是打泥条,然后根据作品的造型和大小拍身筒、上底片、满片,再做成各种不同的底和口,修坯装饰,然后装嘴、把,做盖和壶钮,再进一步修理成型。一天干不完的作品,可放在套缸内滋润,第二天继续加工整理,直至达到造型要求为止。

紫砂壶的口盖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嵌盖、压盖和压截盖三种:(1)嵌盖——是指壶盖陷入壶口的一种样式,嵌盖有平嵌盖如井栏壶观、凹嵌盖如橄揽壶、凸嵌盖如鱼罩壶,特点是口盖平整通转、紧密如线:(2)压盖——是指壶盖覆压在壶口上的样式,压盖有双线压盖如掇球壶、3)单线压盖如素身裙脚圆壶等,特点是口盖平整通转、口线一般要求不超出盖线;(3)压截盖——是在由曲线或直线组成的完整的壶体上截割顶上的一小部分作为壶盖,这种样式的萘壶,技术性要求较高,分开制作的壶身和盖子,合盖以后不仅大小要吻合,外轮廓线也要顺畅(如玉笠壶)。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紫砂壶的壶钮,是为揭开壶盖的方便而设置。

圆器紫砂壶中常见的壶钮,有球型、桥型、牛鼻型等,有时为了使壶钮和身筒协调,通常把壶的身筒基本形体缩小,稍作简化作为这壶的壶钮,壶的形体较高时,壶钮的形体也应较高(如橄榄壶),壶的形体较扁时,壶钮的形体也应较扁(如仿古壶)。有人为了使壶钮和壶的形体形成大的对比,反其道而行之,也很有特色,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紫砂壶的嘴和把,其形态、大小比例及安装要求都极为讲究,这也是茶壶造型最难处理的部分,需使其与壶体气势协调。壶嘴类型,就其弯曲的程度来看,一般分为直嘴、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和流嘴等五种。一弯嘴彤似鸟喙,比较短,一般簧装在壶身的上部:二弯嘴和三弯嘴一般安装在身筒侧壁接近垂直的立面上,位置稍低,这种嘴出水容易、流畅。流嘴又称鸭嘴,通常是用在壶口较大,甚至是壶口和身筒直径相近的、几乎没有壶肩的款式上。它实际是在壶口一侧附加一个半漏斗状的形体,其形式简便,它的特点是向外伸展的幅度较小、整体性强。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茶壶上安装壶把,是为了便于提取和斟注。常见的壶把的形式有提粱、端把、横把三种。提粱壶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硬粱和活络粱两种,硬渠是在制坯时,用砂土将壶和桑同时做成,烧制后粱的位置和角度就固定不能再有任何变动。它的特点是形式感强,整体茶壶上虚下实的艺术效果很吸引人。但包装和运输方面多有不便。活络提粱式的壶,在制坯时只需在肩部做一对用以安装提梁的攀钮。活络粱是在茶壶烧成后,用金属丝(铜丝、银丝、不绣钢丝)、细藤条、细竹根等做成半圆环,装在攀钮上,提取时将梁扶直,平时则横卧在壶肩或垂搁在壶腹上。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端把壶也称执壶,紫砂壶中最为常见的款式。耳状的把手装在壶嘴的相对面,执起时重心和力点错开了,不易平衡,容易晃动,但斟茶时却比较省力。把圈的大小,应根据茶壶的容量,考虑执起时圈内要放进几个手指来泱定,手指和身筒要保持一定空隙,以免烫着手背。通常将嘴、把上方各自和壶肩、壶颈形成的虚空间处理协调统一,以求得视觉上的平衡:同时将壶把的断面做成椭圆形,这样既便于端稳,又减少侧立面视觉上的笨重感。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横把又称侧握式把,它安装在身筒一侧,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的形状多数是一根空心圆形的柄,通常是和鸭嘴式的流同时使用在茶具上,把柄的位置,就是斟倒时身筒旋转的中心。

紫砂壶的嘴、把与壶身的连接,分为明接和暗接两种手法。明接的嘴、把和身筒有明确的变接界限,接线清楚,利索大方。暗接法是在嘴、把和身筒接好后,再在把脚和嘴根的四周,用少量的泥料填朴,把身筒和它们匀和起来,使之无明显界限,体现其浑然一体韵味。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壶底,也是构成紫砂壶造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形式和尺度直接影响到造型的美观和使用的稳妥。紫砂壶的底足,主要分为一捺底、加底和钉足三种:一捺底是紫砂壶特有的样式,多用于圆形壶,这种样式有点像皮球上稍用力按捺一下,使原来的球面瘪陷成一个洼窝,洼窝的四周就成为足,手法简单灵巧,造型饱满(如圆珠壶)。加底是在茶壶身筒成型后,在底面再附加一层泥片,挖去泥片的中间部分,留下四周一圈作底足,这是紫砂壶中最常见形式。从外形看,有一种加底的足和身筒连成一体,似乎看不出足在造型上的独立性(如井栏壶):另一种加底相对于身筒的线条来说,保持明显的独立性。砂壶的加底工艺,要求周正挺刮,中圈的线型或圆或方,都应清晰匀挺。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钉足”是从鼎足借鉴过来的。在处理上小下大的锥型嚣彤时,用钉足的形式,可使总体造型显得简洁灵巧而不呆板。砂壶中最常见的钉足也有三种形态:一是短柱型如花苞壶,二是如意云头型如四季如意壶,三是圆钉型如石瓢壶。都是先做好以后粘贴在壶底的。前两种足还可以增加一些花饰。圆钉足又叫滴水足,要求那个圆钉朝下的顶端,像一滴水将要落下来那样,做出一个球面。这在加工工艺上也确有一定难度。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紫砂壶方壶的制作设计和圆壶基本相同,只是身筒采用泥片相接,即把泥片相衔接的截面裁成45度的斜面,然后相接围成方形,制作方壶时一定要注意把角拍挺。

总之,一把好的紫砂光器茶壶,除原料要求纯净外,造型的和谐、口盖的严密、线条的挺拔流畅、壶面的光洁平整,都是应当注意的。

浅谈紫砂壶设计制作、收藏中的几点体会

当今紫砂,已处在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技艺人员队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新品创作层出不穷。同时不少历史上的传统工艺如炉均釉、泥绘、绞泥、描金等得到了恢复,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千年紫砂,虽然古老,但它的青春活力依然旺盛,发展空问非常广阔。

在新的时期,在紫砂进一步发展中,需要全方位的呵护,需要紫砂业内人士不断学习,尊重艺术,珍惜自己,尊重广大爱好者、收藏者的权益,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学术水平、艺术品位,雎诫信告知天下,这是历史的责任,这是紫砂陶艺今后发展的根本。

(赵明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