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乌梅丸治慢性结肠炎

 xcaq 2017-03-14

用乌梅丸治慢性结肠炎

(2015-04-23 22:18:29)

慢性结肠炎是一个西医病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病名为泄泻,或久泄、久痢。以多泄、腹痛、痛即作泻、泻后痛减或不减,或泻后粘滞不爽,腹部常常隐隐作痛,饮食辛辣、油腻、生冷可诱发或加重,病程长,难以根治。其实西医病名如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均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中医以“泄泻”命名而统之,中医诊断辩证时,有的病机较为单一,如脾虚泻,用参苓白术散;肾虚泻用四神丸;温热泻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虚寒泻用附子理中丸等。这些证型单一,用成方即可治疗。可是实际临床中,有许多患者是日常慢性腹泻数年不愈,加重时才来就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一,辩证类别不一,有的脾虚有寒又兼湿滞,有的湿热未除已涉及血分,有的长期腹泻肠腑失于固摄,然而种种表现和兼证,其主要的病机仍为“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自己多年来治疗此类患者,发现以乌梅丸原方为主,根据患者体质稍稍加减,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有一朋友患腹泻数所,曾服归脾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香连丸等均不效,平时不食冷食、火锅,如果偶食之则腹泻转剧,一般一日泻23次,时常下腹隐痛,泻下稍有粘滞不爽。我于2011年初为其治疗时,视其舌红苔薄,有肝火盛的表现,予以白头翁汤加减,三剂。每日随访,一剂好转,二剂服后未再好转,三剂后病如初。我思之可能是白头翁汤太寒凉,故一剂后肝火得清,好转,再服伤中。第二次予以四君子汤、理中汤合方,三剂,同样是一剂后好转,三剂后病如初。过了一月左右,闲聊中该朋友又谈起病情,期间吃了许多药未见有效。我想应该用寒热平调之法,去脾胃虚寒,清肠腑积热,于是书方,以干姜黄芩黄连汤、小柴胡汤、二陈汤加减,试给予二剂治疗。服完药后,略有好转,但效果仍不理想。我随即翻遍治疗泄泻的书,所载之方均是扶脾、疏肝、温中、渗利等,什么证对应什么方,这些方子都用过,为何不效?难道此病就无良方吗?学医十数年,竟发现没有可以治此病之药!有一天,读刘力红博士所著《思考中医》一书中关于乌梅丸方解,乌梅酸敛,厥阴经之药,方中人参补正,连、柏清热,姜、附散寒,当归和血,全方用药看似杂乱,实则寒热同治,且乌梅重用量大,为君,使全方之猛药姜、附、参、连、柏悉归于乌梅之下,入厥阴经中,刘力红博士将此方论述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忽然想起慢性腹泻的病机,与乌梅丸的主治是多么吻合,何不应用经方来治疗呢?于是找来《伤寒论》原方,细读之,反复斟酌,觉得以乌梅丸主治,与慢性腹泻的病机切合,可大胆一试。于是将原方作为汤剂应用,各药味不作加减,各药量折算成现代汤剂的用量,但各药之间的份量比例不变,换算好后立即书方。过后几日告诉朋友,这是一个治久痢的名方,取药服用定会有效,并嘱附子先煎一小时,共三剂,药后随访疗效佳,朋友说这三付药是多年来所吃的药中疗效最好的,十日后再随访未再复发,每日大便12次,基本成形,腹痛消失。我以后治疗结肠炎患者时,如证属寒热错杂,必用乌梅丸,并嘱患停服西药抗生素,清淡饮食,每日吃一次豆腐乳、酸奶调节肠道菌群,疗效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