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推拿或称指压推拿、指针疗法等,临床上主要是以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以及散寒止痛等功用。《素问.举痛论》中说:“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由于指压推拿是以按住一点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因而适合于经络经络穴位上操作,且方法简便,与针刺穴位有异曲同工之妙。点穴推拿以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全身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上都可施用。
特点:感应强、作用快、损伤小。据近代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健康人指压穴位后,观察到对大脑皮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基本手法:
(1)指按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按压穴位,可按而静止不动,也可以按而左右拨动,按而轻轻揉动,按而微微颤动,按而滑行移动,按而起伏松动。
(2)爪掐:用指甲掐切,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爪掐人中穴以治昏厥的介绍。
(3)肘压:用肘尖为着力点进行按压;作用力较强,适用于肌肉丰满的穴位和“环跳”穴位等。
(4)叩点:是将手指微屈,指按于中指背面,拇指抵住中指侧面的远端指间关节,小指及无名指握紧(或中、食指微屈,拇指抵住中指掌侧面的末节),运用腕臂之力,指端快速地起落叩点穴位。
(5)“鍉针”:是一种按压穴位的工具,《灵柩。九针十二原》描述其形态是末端钝圆无锋,在临床上应用中以轻压穴位到皮肤呈现红晕或重压时针感扩散为度。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点穴推拿。
1.郑怀贤的经穴推拿手法
特点:该法是对经筋与穴位施用手法,是他伤科诊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氏幼习武学,精于技击,善治跌打损伤,又将武功中的“点穴”用于伤科诊疗,逐步形成他的经穴按摩,著有《伤科诊疗》和《伤科按摩术》,“经穴按摩”是其特色。郑氏在其长期从事伤科推拿中总结出的一套经验穴位,共计55个,这些穴位多在肌束之间,肌肉与肌腱的交接处、肌肉的起止点,以及神经干出没分叉的部位,它们都具有穴位的特征,恒定的部位和一定的主治功能,在中医针灸文献中无记载,在临床治疗中确有疗效。郑氏根据它们的主治功能、所在部位的解剖特征以及与相邻穴位的关系给以逐个命名。因为在来源于伤又用于伤科临床,故名之为伤科验穴。
常用手法有:按、摩、推、拿、分、合、揉、掐等8中手法。用于穴位时常用指端点掐,在操作过程中则包括摩、分、推、揉等动作。首先用指摩探穴,再分开掩遮穴位的血管或肌腱,之间跟随掐到深部,接触穴位进行推或揉,动作小到难以眼见,实则“内动外不动”。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方停止手法刺激,切记猛增猛减,一面掐部疼痛;刺激的频率应由慢而快,又转为慢,然后停止,不可骤快骤停。要求手法流畅,柔和与连贯。深可及骨,浅至皮面,法至所施,患者不以为苦。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伤筋、劳损、损伤后遗症和一些常见病:闪腰岔气、胸肋震伤、落枕、颈椎病、肌肉痉挛、腱鞘炎、腱鞘囊肿、漏肩风、风湿腰腿痛、面神经麻痹、关切错缝、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功能障碍等,特别是在欲动创伤及运动训练中更是广泛应用。
2.按脊疗法
手法及特点:该法在脊柱或其两旁施以按压点穴以治疗。称为“按脊疗法”或“按脊法”。一般常取督脉穴或膀胱经背俞穴。第7颈椎棘突至第6胸椎棘突见的穴位。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上焦心肺病症;第7胸椎棘突至第12 胸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以治疗中焦肝胆脾胃病症;第1腰椎棘突至第4骶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下焦膀胱盆腔脏器及下肢部的病症,骶尾部穴位常用于治疗肛门病症。治疗疟疾也可在第1至第8胸椎段的棘突上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若犯痧,先偱其7节骨缝中,将大指甲重掐入,候内骨节响方止”。
3.胸穴指压法
手法及特点:点穴专门施于胸部穴位。称为“胸穴指压法”。所用穴位太多分布于肋骨下缘或骨面上的压点。
临床运用:胸穴指压疗法常用于治疗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肩、臀、骶部的软组织扭伤等症。第1至第3肋和锁骨与肩胛骨部穴位,常治疗头、颈及上肢疾患;胸骨旁和锁骨中现附近及腋前线,腋中线上的穴位,常用一治疗胸腹部疾患,其中第5肋以上穴位以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第5至第10肋的穴位以治疗腹部疾患为主;腋后线及腰部各穴,常用以治疗肩背、腰骶及下肢部疾患。
4.指压麻醉
定义:该法指压用于镇痛以及进行外科手术时的麻醉方法,成为“指压麻醉”。我国古代很早就用指压麻醉法于骨折或关脱位的整复手术中,以镇痛和缓解肌肉痉挛。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中记有“预先以手指紧罩其穴处”来抑制艾灸时所产生的烧灼痛。
手法及特点:指压麻醉的手法主要是拇指按压并作揉动,使穴位部的感应或相关经络偱行部位的感应在手术时达到最高峰。穴位多选用四肢、颜面、耳廓等部,以感应强烈、操作方便、镇痛效果好为选穴要求。
临床应用:如拔上颌牙,取颧髎和下关;拔上颌牙、前牙、去承浆和颊车;拔后牙,则取颊车或颧髎。扁桃体摘除或上颌窦手术,取下关和颊车。甲状腺手术取合谷。胃次全切术,常取太阳、颊车、内关、合谷等。术前可配合应用镇静药物,并在有关穴位按揉诱导20分钟左右,当患者处于安静欲睡状态时手术即可进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手术操作不能停止,并要根据手术中的不同阶段,手术刺激强度也要相应的变化配合,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直至手术结束,手法操作方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