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江山携手 2017-03-15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红楼梦《菊花诗》中黛玉的三首,与黛玉的悲剧结局情节走向。

今天,我们讲一讲薛宝钗的《菊花诗》有什么深意?

在《红楼梦》小说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是封建社会典型的端庄大气、淑德贤良,洞察世事,精通人情。宝钗的诗词,都是诗情理智,格律严格,严守诗道,或端庄守礼、气势浑厚;或向往真朴之美,偶尔讽刺一下社会虚伪狡诈等不良风尚。而她的《菊花诗》缺唯独,渗透着“心酸”、“落寞”!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此诗原意】 :

西风中怅望,满怀苦闷愁思。蓼花红了,芦花白了,柔肠寸断,悲痛欲绝。东篱下空空如洗,旧园里也见不到菊花的踪迹,或许只有在冷月秋霜之夜的睡梦中把它细细地回忆。

深切怀念之情,随着南归的大雁远远飞去,孤单坐听傍晚捣衣的砧声,不知不觉时间已很迟。有谁能怜惜我因思念菊花而弄得这般消瘦憔悴呢?别人只会来安慰我说:"明年重阳节就能有期相会的"!

【此诗隐寓】 :

时序零落,如今亦孤身一人,独对西风怅望,苦闷愁思涌上心头,若要相聚,也只能在梦中了。塞雁已归,远人不至,相思念念而不能止,恰如捣衣砧声之不绝。我在思念中,犹如苦等的黄花一般消瘦憔悴,心中却仍然强怀着无望的希望,希望可以在来年与你重聚相会,那个远在他乡,一生思念着的人。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画 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此诗原意】 :

诗后戏笔画菊,不过一时之雅兴不轻意所作,岂存心绘画,苦苦斟酌构思而成?饱蘸水墨,泼出秋菊的千枝万叶和各种神态,在一簇簇丛聚的花瓣上,描绘出一缕缕的白霜。颜色的浓淡,全凭对风前菊花的各种形状心领神会,加以回忆创作,笔锋跳跃,手镯摆动,仿佛手腕下散发出清香。不必前往东篱下将那菊枝采折,把画好的菊花粘在屏风上,聊以安慰一下节日寂寞的心情。

【此诗隐寓】 :

提笔聊作丹青,不过一时兴之所至,不曾深刻地构思,不曾细心地思量,一切都不过是无心为之,凡事刻意去争取,有时却未必能够如愿以偿。眼前这神笔菊花之绘画,亦如丹青人生,冷暖、浓淡,任由自我指掌,困厄苦难亦能跳脱出来。闺中独对绘有菊花的屏风,聊以安慰自己,人生终有重聚相见之日。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宝钗的两首《菊花诗》 ,虽算不得蘅芜君的佳作,李纨也仅把它评入二等,但蘅芜君一首“平淡”的诗也往往独具风韵,非凡俗所能企及。且透露出与以往不同的格调。

宝钗的《忆菊》,一改素日“浑厚、端庄、沉着、大气”的诗风,字字句句却流露出“心酸、哀怨、凄婉”的韵味。尤其“蓼红苇白断肠时”,更是无法再隐忍心中的悲苦酸楚,这首诗既表达了宝玉远离大观园外的秋后,哥哥薛蟠秋审判处斩监侯,薛姨妈受不了刺激兼有染病在身。宝钗在这个时节,自然“柔肠寸断,悲痛欲绝,消瘦憔悴”,所以,宝钗将她人生唯一的希望寄托于远在他乡的宝玉。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宝钗的《画菊》 ,诗风相比《忆菊》好了许多,可能是薛姨妈在重病中,向王夫人托付宝钗,王夫人也答应薛姨妈,待宝玉回来,就定二宝的亲事。丹青,更有“坚贞不渝”的意思。虽然诗句中,透着“无心为之”得来的“踌躇满怀的希望”,但是依然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与寂寥。 这是怎样的落寞与寂寥? 这种寂寞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万万千千的话却找不到人说。

如果读者眼尖心细的话,会发现,在38回中,薛宝钗的《菊花诗》一改往日诗词之风格,从《忆菊》的悲苦心酸,到《画菊》落寞地自我安慰,再到《螃蟹咏》讽刺世人卑劣丑态因果报应的拍手较快的酣畅淋漓。三首诗句里,都重笔点出了“重阳节”。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螃蟹咏(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薛宝钗同一回里,三首诗词里,同时点名“慰语重阳会有期”、“聊以慰重阳”、“盼重阳”!

其实,这里都是红楼梦80回后,贾宝玉远离大观园,淹留在外的情节。从秋天的离去,黛玉日夜牵挂思念,她的眼泪“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终于没有等到宝玉的归来,而泪尽人逝于“冷月葬花魂”的中秋之夜。在不久之后的重阳节,宝玉终于回到了贾府,回到了大观园,见到了宝姐姐,却再也见不到她的林妹妹。离别一年后,宝玉得知黛玉死了,肝肠寸断,定要去大观园潇湘馆,黛玉已死去数月,此时大观园已彻底荒废,绛芸轩已是“蛛丝儿结满雕梁”,潇湘馆也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宝玉对景悼颦儿。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28回中,黛玉曾说过:“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脂评:“何苦来,余不忍听!”按:此语成谶,故曰“不忍听”。】黛玉死时,宝玉不在贾府。

26回中,宝玉百无聊赖之际闲步至潇湘馆,在院门前,作者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八字描写了潇湘馆院外的景色和氛围,【甲戌双行夹批: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黛玉死后,宝玉承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百医难治。才有了凤姐让下人找寻城外算命先生说的“五行金命”的薛宝钗可以救得,嫁给神志不清的贾宝玉,谓之【冲喜】,宝钗被付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金女”之名,嫁给了宝玉,成了“有名无实”的夫妻

宝钗嫁给宝玉,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各位觉得呢?


为何薛宝钗的2首《菊花诗》,都点名“盼重阳相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