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件大英文物拼贴出世界简史

 南开360 2017-03-15

展览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时间:2017.3.2-5.31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穆克在他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中写道:“真正的博物馆是将时间转化为空间的地方。”用这句话来概括本次大展,再准确不过了。

当你步入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可曾想到世界历史200万年的时光已经浓缩在这里。当你的目光从一件展品移向另一件展品时,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秒钟,但从人类在地球上的演化史来讲,也许就是千年。

柿右卫门瓷象


缘起

用100件文物讲述跨越200万年的世界历史,尽可能地涵盖地球上所有地区出现过的文明。这个绝妙的创意源自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广播公司四台在2010年的一次极为有意义的合作。这是一个系列广播节目,由BBC制定讲述规则,再由电台的工作人员与大英博物馆的馆员从800多万件馆藏中遴选出100件(组)文物,时间的跨度是从大约200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

时任馆长的尼尔·麦格雷戈用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描述当初的心情。从文物的筛选到相关内容的撰写,再到全世界的巡回展览,这确是一项难以想象的浩大展示与宣讲工程。其间,大英博物馆动员了100多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了一本名为《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的书籍,费时4年。

这个穿越200万年时空的文物展,见证了在过去200万年中,人类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类的漫长历程。

自2014年巡展正式启动,这个展览已经到过阿布扎比、东京、九州、神户、佩斯、堪培拉等地。如今,这个深受全世界好评的展览,在转了一大圈后,终于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萨珊王狩猎盘


活化

要让沉默的物品“复活过来”,讲述人类在发展历程中点点滴滴的往事,这是所有的博物馆必须考虑的事情。物品要讲话,只因文字特有的不可靠性。

用文字的方式表述人类的过去,即用文献解读以往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这样的记录往往带有很大的偏颇。文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看似真实的记载,可能已经掺杂进了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失真。若想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书写是人类在长期发展后才达到的成就,没有文字的历史远远超过前者。自古以来,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不仅仅是文字,也包括物品。让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的物品来传达自身所携带的那一部分讯息,在这个展览筹备之初,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想。让今天的我们紧紧围绕每一件文物,借助于考古学、人类学、现代医学、信息技术等等学科所建构出框架,构建出它们的前世今生,尽管任务既艰巨又繁琐,但舍此无有它法。通过经历了不同世界的物品来讲述历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类发展的本来面目,这正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出发点与归宿。

三彩文官俑


诉说

物品如何才能讲话,取决于我们审视物品的方式,更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大英博物馆馆长称之为“必不可少的诗意”。

本次展览始于BBC的广播节目,而非电视节目。听众在收听过程中无法看到文物,只能根据声音的描述,凭借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出它们的形象。看惯了实物的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曾经对此心存疑虑,经由节目制作者的开导,才恍然大悟。原来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欣赏方式,能够促使听众对文物展开自问自答式的探寻,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合理历史脉络。为此,大英博物馆在节目热播后,决定举办全球巡展,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听众有机会面对100件文物,核对心中的答案。因此,许多观众兴冲冲地到展厅里来看实物,已不再是初次访友的心情,而是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为了营造观众与一件件“老朋友”叙谈相思之苦的氛围,展览每到一处,大英博物馆的策划与展陈人员都煞费苦心,力求通过精心的展陈设计,让每一件展品诉说好自己的故事。

每一件物品,一旦被意外发现,仿佛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如一粒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生长。我们应视它为一个新的生命个体,从此要倍加珍爱,并持续呵护,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双手传递下去。想一想,发现它的人,终将老去;研究它的人,终将逝去;看护它的人,终将化为尘土;只有它一直生长下去,诉说下去。每一件文物的客观存在,实际上无限度地延续了曾经与它打过交道的人的生命,并向年轻的一代轻轻诉说不断加载的身世。

印加金羊驼


展陈

为了方便观众熟悉展览的脉络,除序厅外,100件(组)文物被分成了八个单元布展。分别为: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变革与调整,邂逅与联结,我们创造的世界。由各个单元精心设置的名称可以看出,各种展品既按时间顺序摆放,又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行踪为引导。进入第一单元12文物展区之前,观众先在入口处看到一个专门设计的玄关,这里安放了一个玻璃柜,里面架放了一具木棺。可惜,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木乃伊,这次没有到场。这件展品本来是多数人初次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的首选。不过,这套属于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能够缓解观众的遗憾心情,木棺的内外装饰和展墙上的木乃伊透视图片,可以为观众提供古代埃及人如何看待死亡的关键线索。按照《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上的目录,另有两件最为引人注目的展品缺席,其实它俩也没有出现在世界其他展馆。一件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唯一线索“罗塞塔石碑”,另一件就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女史箴图》。考虑这三件物品的珍贵性和保管运送的难度,未能前来,敬请观众谅解。不过不要紧,详细查看一下国家博物馆公布的展品清单,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经过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的比对,此次大展中有45件(套)展品与原书一样,剩下的55件(套),有些因为展品的脆弱性,无法长期展出,不得不替换。有些则是全新展品,但与原书所叙述的展览宗旨保持了一致性。尽管更换了原书中的一半展品,但是展览的主题依然鲜明: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完全独自发展,无不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这一点通过第一单元里“大洪水”记录板表述得一清二楚。这件发现于今日伊拉克摩苏尔附近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录了一段故事,与400年后《圣经·旧约》里有关诺亚方舟的描述几乎相同。很明显,两个如此近似的创世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核心事件:大洪水。这应该是住在两河流域所有人的共同回忆。我们是否可以判定,《圣经》故事并非什么神向人类揭示真相的恩典,而只是整个中东地区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的一个部分?如果放下宗教的狂热执著,从全人类发展的视野冷静体察,这块泥板上珍贵的记录不正是人类文明互相影响与借鉴的最有力证明吗?

“大洪水”记录板 (公元前700年——600年)来自伊拉克北部古城尼尼微


谜底

为了体现以文物沟通全世界以及共享的原则,大英博物馆的每一次巡展都会邀请当地临展博物馆自行挑选第101件展品,作为汇入“由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大家庭的新成员。就在3月1日,此次大展开幕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终于宣布了猜测已久、吊足所有人胃口的第101件展品:2001年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签署正式文本时的用笔,在展览最后一个单元探讨了全球化的问题。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看,这个选择十分恰当且饱含深远的历史意味。

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尾声

通览整个展厅,从石器时代的石制打磨工具到200万年后的信用卡,物件虽小,却意涵深远。土耳其作家帕穆克曾在自己创办的纯真博物馆的宣言中写下这样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大且昂贵,要小而平凡。”正好道出了“纯真”二字的内涵。亲爱的观众,当你漫步在展厅之中,可曾想到,有的文物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光才等到与你会面。请你这一次摘下耳机,安安静静地凝望它们一分钟。我相信,在你纯真的目光里,时空的阻隔已不再遥远。

展览看点

不需要大且昂贵

要小而平凡


这件发现于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威峡谷石块,其实是一件精致的工具,用于砍砸猎物之用。这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制造的工具之一,距今约180万至200万年。隔着玻璃,请你用目光“丈量”一下这件独特的“时光机器”。它的大小、轻重、形状都藏着早期原始人生活的讯息。你还可以想象一下拿在手中的感觉,估计一下它的重量。当你抓着这块石头向下砸去,一根猛兽的骨头随之断裂,你听见脆裂的声音了吗?这位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的祖先是多么欣喜,你能感受到他的快乐吗?他捧起碎骨,如饥似渴地吸吮起骨髓来。对他来说,这是继续活下去的重要营养品。这会使他的大脑容量渐渐变大。


文物上面记载了人类经历不断叠加过的痕迹。这只发现于日本的黏土陶器,属于公元前5000年的人类产品。这是一只汤锅。它虽粗糙却十分耐用,不仅可以用来盛放物品,而且能够烧水做粥。这团湿泥巴经过火的淬炼,开启了人类全新的烹饪时代。它的内壁呈现黄金般的颜色,原来是贴了一层漆金箔。怎么可能这样?原来是后来收藏它的人改变了此物最初的面貌与诞生时的初衷,成为日本茶道仪式中的一个水罐。


本次大展中的100件(组)展品之中,最萌的文物非这只“北美水獭烟斗”莫属。它的出烟口在中部,雕刻成一只浮出水面的水獭形象,与常见的碗形烟斗不一样。这只“水獭形”烟斗年代久远,据专家考证,应为公元前200年至100年时的用具。当时的美洲土著人不仅用它提神解闷,而且期待借助它通达上天的神灵。当烟雾缓缓升起,逐渐消散,带着吸烟者众多的祈愿升向天空,将整个族群的希望连接在了一起。小小的动物形烟斗,成了表达信仰的圣物。


这个精巧的胡椒瓶发现于英格兰萨福克郡霍克森,产自公元350年至400年的罗马帝国。瓶子造型奇特有趣,当年价格极为昂贵。这位女士的眼部镶了黄金,在光的照射下,显得活灵活现。1992年,当地一位农夫找寻失落的锤子,偶然探测到一个埋藏在地下的财宝箱。这个小瓶子诉说着罗马帝国对香料难以割舍的依恋。


文/王建南

小贴士


为方便观众与原书核对,

以下为本次展品清单:

(与书中一致的展品以红色标记)


 

序厅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 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001.奥杜威砍砸器

002.奥杜威手斧

00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

004.克洛维斯矛头

00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

006.绳纹陶器

007.鸟形杵

008.公牛头纹碗

00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0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

011.玉斧

012.玉琮

第二单元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013.王后竖琴

014.早期文字板

015.“大洪水”记录板

016.印度文明印章

017.奥尔梅克面具

018.康侯簋

019.米诺斯礼拜者

020.半月形项圈

021.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 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一公元100年)

022.克罗伊斯金币

023.亚述浮雕板

024.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

025.琐罗亚斯德教人像

026.亚历山大银币

027.迪蒂摩斯墓碑

028.奥古斯都头像

029.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030.镈

031.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032.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 仪式与信仰(公元1一800年)

033.六博俑

034.水獭形烟斗

035.仪式性球赛腰带

036.密特拉神像

037.阿拉伯铜手

038.萨珊国王狩猎盘

039.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

040.犍陀罗佛像

041.度母像

042.约拿图像石棺

043.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044.三彩文官俑

045.龙首双耳瓶

046.后宫壁画残片

047.基尔瓦陶壶碎片

048.婆罗浮屠的佛头

049.霍克森胡椒瓶

050.加洛林象牙雕板

051.戈尔兹伯勒窖藏

052.日本铜镜

053.莫切武士形壶

054.玛雅祭坛

055.圣杰罗姆像

056.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057.瓦斯特克神像

058.阿兹特克神像

059.印加金羊驼

060.双头人面界石

061.圣尤斯塔斯圣物匣

062.泰诺仪式用椅

063.日本太刀

064.刘易斯棋子

065.龙耳玉杯

066.伊费头像

067.元青花瓷盘

068.粉青砂器

069伊兹尼克彩瓷盘

070.希伯来星盘

071.丢勒的《犀牛》

072.环球航行纪念章

073.八里尔银币

074.柿右卫门瓷象

075.基督雕像

076.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

077.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

078.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079.双面浮雕宝石

080.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081.“马尼拉”钱币

082.爪哇皮影戏偶

083.索维面具

084.毛利人铜棒

085.夏威夷编篮头盔

086.苏族儿童服饰

087.复式显微镜

088.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089.殖民地银行纸币

090.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

091.葛饰北斋漫画

092.美国大选徽章

093.俄国革命瓷盘

094.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

095.阿富汗战争挂毯

096.战争盾牌

097.菲耶尔·多斯·桑托斯的《母亲》

098.信用卡

099.仿冒足球衣

100.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