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师父说: 一个非修行者的身体是越来越粗重而僵化, 而一名瑜伽士因修行致使身体越来越清净, 如此瑜伽士便越来越自然地淡化自己的存在, 也即越来越淡化“我”执、“我”恋。 化我执、转我识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心及身; 一种是由身及心。 “由心及身”是在心里彻底明白了: 我执、我识的根源, 及其荒诞性而自此不再有我执我恋。 “由身及心”指的是, 身体因修行各种净化法而变得越来越清净后, 身识我执便越来越淡化, 心对身的攀缘和借居便越来越淡化, 不再如此前, 身与心相互是对方的负担和枷锁。 身心相互给对方“松绑”, 这一点在修行上十分重要。 如此一路下去, 即可达到儒家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境界。 为何君子的身心和生命是“坦荡荡”的? 是因为他的身心彻底舒展开来, 没有隐曲和纠结,各处本位, 不再相互绑架对方和执著对方。 本性之所以显现不出来, 并不是因为它有意要隐藏自己, 实在是因为身心纠结滞碍, 难以显化。 如身心舒展畅通, 则自性无时不向我们显露它自己。 斯时,不仅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身心: 处于舒展通畅状态, 而且本性还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传播出来, 感染他人和事物, 此即“荡荡”之意,此即“感化”之意。 佛家谓此为: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一有我执我念,即名“我相”。 一有我相,随之必有与我相对之他人之相, 此即“人相”。 有我相有人相,必然扩大至群体, 乃至整个生物界等,此谓之“众生相”。 复因有我相, 而欲让“我”长生久视,青春永驻, 这又牵扯出一相,即“寿者相”。 此四相皆为障道之相, 皆为无明之相, 必然破除和超越后方可解脱。 破除后则是: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此四相宜先从化除“我相”开始。 “我相”就是我执、我念、我识之心相。 心相就是心中有这么个概念, 这么个念头,这么个感受。 我相一旦淡化或超越后, 与我相对之他者也将被淡化和超越, 这就是“无人相”。 无我相了也无人相了, 那么也就自然地无众生相了。 无此前三相, 第四相——寿者相也就不复存在了。 老子曰: “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 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是: 淡化身念和忘掉身体。 身体正是因为我们对它干涉太多, 要求太多,管束太多, 它才越来越紊乱,越来越出问题。 对身体最智慧最仁慈的方法, 就是忘掉它, 让它自己管理它自己, 让它成为它自己。 最好的长寿之道是彻底忘掉长寿, 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彻底忘掉养生。 对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 对自己彻底放手——万物都有自律, 都能自运, 意思是万物都有管理好自己的足够智慧, 除了我们没有智慧之外, 一棵小草都比我们有更多的智慧。 万物静观皆自得。 无我相会令我们自己活的更好, 无人相会令他人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更自然更舒适, 无众生相,我们才能大隐于朝, 中隐于市,或小隐于川。 无寿者相才能使我们颐养天年。 《庄子·大宗师》里有句话: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鱼儿因无我相,复无江湖相, 故可畅游于江湖之中怡然自得, 自由自在而快乐无比。 人如果能如鱼儿一般: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无等等之相, 则天地即是我们的江湖, 我们会如鱼儿畅游于江湖那样, 畅游于天地之间或人海之中而快乐无比。 -关于师父- 潘麟导师,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著名生命学家, 当代见闻解脱大成就者,东方文化集大成者。 是当代杰出的原创型学者和哲学家, 已经面世的巨著有7本: 《家门没上锁》《皇冠瑜伽》《以心传心》 《<大学>广义》《<心经>直解》 《<瑜伽经>直解》《<金刚经>的智慧》, 以及英文著作“come up tu theGreat Guru” (2009年于印度出版发行)等, 另有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 潘麟精神,就是改革精神, 他强调去宗教化,神秘化,庸俗化, 同时提出“强三化”, 即:科学化、理性化、系统化 我的师父也是你们的师父, 只要有一念和师父相印, 认同他的学问, 你也是他的学生。 走进师父, 人生十之八九的问题, 自然而然解决。 金刚经>瑜伽经>心经>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