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道疾病体会

 xcaq 2017-03-15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道疾病体会 (转载)

发表者: 229人已访问

     大柴胡汤乃《伤寒论》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著名方剂。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炒枳实、生大黄、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既可和解少阳,又能泻下热结。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道疾患,取得满意效果。现举隅如下。 

  胆囊炎 

  案1 某男,46岁,农民。2004年7月20日初诊。患者2d前午餐后出现疼痛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纳差。乡卫生院按急性胃炎,给予氟哌酸、颠茄等西药治疗无效,转来我院。体检发现,右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并向后背放射。T38.9℃,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莫非氏征(+)。实验室检查:WBC1.2×109/L。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囊炎。于是以急性胆囊炎收住入院,给予解热解痉以及抗生素静脉滴注,但直到次日凌晨疗效仍不明显。查总胆红素(STB)7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umoL/L。患者求中医保守治疗。刻诊:胁肋胀痛,窜至后背,发热,口渴心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而数。拟方:柴胡、黄芩各15g,茵陈、蒲公英各20g,自芍30g,生大黄(后下)、郁金、枳实、槟榔各12g,制半夏、栀子、延胡索各10g,黄连5g。水煎服,因病势较急,每日服用2剂。用药2d,患者大便通畅,黄疸消退,T37.4℃,胁痛缓解。守方续服7剂,改每日1剂,服后诸症消失,食欲转佳。实验室复查:WBC及STB、DBIL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按 中医学认为,胆囊炎属“胆胀”、“胁痛”等证范畴,均与肝胆有关。据临床观察,其急性患者或慢性急性发作患者,病机多与肝胆气滞,湿热壅阻,腑气不通有关,故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收清肝利胆,泻热通腑之效。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痛甚者重用白芍,并可加延胡索、郁金,大便于结者加槟榔,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等。笔者还常加用蒲公英、黄连、金银花等以清热解毒。值得注意的是,本病若出现持续高热、寒战不退,疼痛剧烈,黄疸加深等症状时,是病情恶化,应及时结合外科处理。

   胆石症

  案2 某女,32岁,干部。2007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2年来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自购助消化药后缓解,未予在意。昨日午餐进食油腻后,突然症状加重。经某院B超检查,发现胆囊液平面4cm,囊壁增厚,给予解痉针、消炎利胆片后,症状缓解,今又复发,故来就诊。经胆囊造影,复查B超,发现胆囊内有4块结石。最大者1.7×1.0cm,痛势较剧。于是以胆石症、胆囊炎收住入院。入院后给西药抗菌消炎、排石、止痛等制剂均疗效不佳,求中医会诊。时症:右胁疼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拟方:柴胡、黄芩、炒枳实各10g,白芍30g,制半夏12g,生大黄(后下)6g,金钱草30g,鸡内金、郁金、香附、川楝子、延胡索各10g。水煎服,日1剂。服药7剂,痛势顿减,食欲增加。又进7剂,并加服消炎利胆片、排石冲剂,期间断续有结石排出,诸症随之消失。复查B超,胆囊内结石已消失,痊愈出院。后跟踪随访2年,未有复发。

  按 中医学认为,胆石症属“胁痛”、“腹痛”等证范畴,乃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蕴久成石,阻滞胆道所致。患者平时可无症状,发作时多以右胁疼痛、食少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B超确诊率高。根据其病机,选用大柴胡汤颇为合拍。临床上,笔者常加郁金、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以化石排石。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理气止痛;可酌加香附、佛手、香橼以助疏肝解郁,理气和中之力。值得注意的是,若单块结石直径大于2cm者,恐难排出,应考虑碎石或手术。

   胆道蛔虫症

  案3 某男,20岁,学生。1993年5月9日初诊。患者昨晚在自习时突然感到右上腹钻顶样绞痛,恶心呕吐并吐出蛔虫1条,急送当地医院治疗,但病情来得遏止,今晨转来我院。诊见:右上腹阵发性剧痛,抱腹号啕,辗转不宁,拒按。平患后则如常人。急查B超提示:胆总管下段可探及双管征。根据病史与检查结果,诊为”胆道蛔虫症”,收住入院。舌红,苔薄黄,脉弦。试以中药治之,拟方:柴胡、制半夏各10g,生大黄(后下)6g,白芍30g,乌梅、使君子、槟榔、黄芩、炒枳实、延胡索各10g。水煎服,日1剂。仅服1剂,疼痛减轻,当晚夜半大便排出大小蛔虫近10条。又投2剂,断续排出蛔虫5条。随后观察治疗1d,并复查B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而出院。

  按 中医学认为,胆道蛔虫症属“蛔厥”、“腹痛”、“胁痛”等证范畴。患者平时多无症状,但发作时疼痛剧烈,辨证多属肝气郁滞,胆气不行,故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又因蛔虫得酸则软,得苦则伏,得辛得死,而方中柴胡、大黄、黄芩、自芍多具有辛苦酸之性,所以取效更捷。笔者临床上常加入乌梅,以其酸安蛔;加入使君子,以驱蛔杀虫;加入槟榔,有杀虫、麻痹虫体作用,同时合大黄、枳实,还能促进肠蠕动,利于虫体排出;有发热、脉数等热象者。可酌加黄连、茵陈、金银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疏利胆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