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纪事年鉴之秦朝篇(四):公元前220年—前210年(始皇二十七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dongchang 2017-03-15

  第四部分:公元前220年—前210年(始皇二十七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20年,辛巳,秦始皇嬴政二十七年

  历史记事:

  始皇巡陇西、北地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二二0)为“示强威,服海内”,于是巡陇西(今甘肃临洮)、北地(今甘肃宁县西北)。归途中,出鸡头山(今甘肃平凉西),经过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反回咸阳。

  杂谈逸事:

  筑驰道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二二0),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便于政令军情传送,商旅车货往来,开始在全国各地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通燕、齐(今京津地区及山东),南达吴、楚(今江苏与两湖地区)。道宽五十步,用铁锤夯筑路基使之坚实;中央宽三丈,为皇帝出行专用道路,每隔三丈值松树一株,作为标志。驰道两旁百姓可以行走。驰道修成,方便了全国陆路交通。

  公元前219年,壬午,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

  历史记事:

  始皇第一次东巡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为“亲巡远方黎民”,宣扬“功盖五帝,泽及牛马”,首次东巡郡县。列侯王贲(王翦王)、王离(王翦孙),伦侯赵亥,丞相隗林、王绾,卿李斯及五大夫赵婴等人随行。先后上邹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登泰山,到梁父(泰山下小山)。然后东北行,经黄县(今山东龙口黄县镇东)、月垂县(今山东烟台福山镇)到达渤海滨之成山(今山东宋成成山角)、之罘(今烟台北芝罘岛)。由之罘折向西南,到达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山)。自琅邪而西南,取道彭城(今江苏徐州),行往西南渡淮河,进入衡山郡(今湖北黄冈西北)及南郡(今湖北江陵)。在南郡小事停留,经由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返回咸阳城。

  秦始皇泰山封禅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刻石纪功。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建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封”与“禅”是同时进行的,但“封”比“禅”要隆重得多。前二一九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接着下来,到附近的梁父山行禅礼。

  杂谈逸事:

  筑琅邪台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封泰山、禅梁父以后,东游海上,南登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山)。琅邪昔为越王勾践会齐、晋诸侯,称霸东南之胜地;又有所立望海观台始皇至此“大乐之,留三月”,因作琅邪台,刻石颂功德,下令迁移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台下,免十二年赋税。

  刻石纪功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巡郡县,上邹峄山,封泰山,禅梁父,立石刻辞称颂其德业。赞秦“初并天下,罔不宾服”,皇帝勤政,为天下兴利的功劳。至渤海东,游成山(今山东荣成成山角),登之罘山(今山东烟台北芝罘岛),立石纪功而去,南登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山),作琅邪台,刻石表明“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勋。始皇二十九年第二次东巡,登之罘,刻石称功,颂其灭六国,扬武威,“黔首改化,远迩同度”的创举。赞颂秦德“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始皇三十二年东临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刻辞于碣石门,颂其诛暴逆的武功,导良顺的文德,拆除六国城郭,决通六国险阻、川防之大功。始皇三十七年,南游云梦,望祭九嶷山(今湖南蓝山南境)虞舜之冢墓。临浙江,上会稽山,祭大禹穴庙而望南海,立石称颂秦德“大治濯谷,天下承风”的伟大;申明禁止淫逸,男女备持端诚品性,夫不作奸,女不行乱,为父母的尽心养育,以淳风化,以保太平的法令。秦二世巡行各地时,又加刻诏书和从臣姓名。这些刻石后大都湮没毁灭,仅琅邪残石现陈列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残存数字。

  始皇求仙

  战国时,传说有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人得仙道,通形解销化(人老形骸消解而“仙化”)之术,能免去死亡的恐怖与痛苦。燕、齐海上方士争相传习其术,以虚妄为实在。又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其上品物禽兽色泽白亮,宫阙尽为金银建造,人仙人居住,出产不死之药。然其可望而难即,常令世主心向往之。或云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各曾使人入海求取,咸以未得结果而终。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游海上,诸方士争先报告三神山与不死药事。始皇获知,唯恐不能速得,即派徐市带领童男女入海求取。始皇三十二年,又派燕人卢生寻找仙人羡门与高誓,派韩终(又作韩众)、侯公、石生搜寻仙方。韩终等人后因无从求得仙药,诋毁始皇逃走。徐市浪费资财巨万,也谎称航船因风遇阻,“未能至,望见之焉”,不得仙药告终。

  徐市东渡

  徐市一作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琅邪(今山东胶南南)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东游琅邪,徐市为迎合其长生愿望,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其上住有仙人,生长不死之药,请求带童男女前往求取。始皇准允,遂为征调童男女数千人,配给五谷种与百工,由徐市率领乘楼船入海,为始皇寻找仙药。徐市一行东入大海(今黄海),远去琅邪万里,到达东海中的亶洲,遂一去不见复返。

  公元前218年,癸未,秦始皇嬴政二十九年

  历史记事:

  始皇第二次东巡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二一八),再次东游。行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博浪沙(今原阳南),遇刺,击中副车,始皇幸免于难。刺客脱脱未得,遂下令下大搜捕十日。继续东行,登之罘山(今山东烟台北芝罘岛上),刻石颂扬秦功德。又折向西南至琅邪(今山东胶南南),然后经由上党郡(今山西长子)返回咸阳。

  文化记事:

  张良得《太公兵法》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二一八),张良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南)行刺始皇帝未遂,即改名换姓,亡命至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一日,张良来到一座桥上,桥上有一位穿褐衣的老父,脱所著履坠落桥下,命张良检拾给他穿上。张良下桥拾履,然后长跪为他穿上。老父笑而去。张良大惊,目送老父。走了一里许,老父又回来,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张良如属前往,老父已先到桥上。一连两次,老父责备张良后至不敬。第三次嘱其“后五日复早来。”临到约会时日,张良未到半夜就前往到桥上。静候有时,老父方来,见张良先到,为之高兴。于是出赠张良一编书,并意味深长嘱咐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今山东泰安东南),谷城山(今山东东阿南)下黄石即我矣。”其后,齐邦起兵响应陈胜反秦,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响应义军。途中遇刘邦,即以所聚少年投附刘邦。张良常以《太公兵法》方略为刘邦出谋划策,辅助刘邦成就帝业。

  杂谈逸事:

  张良谋刺始皇

  张良(?一前一八九)字子房,城父(今安徽毫州东南)人,韩国贵族。祖名开地,韩昭侯(前三五九-三三三在位)、宣惠王、襄王三世君皆以为韩相;父平,为韩厘王、悼惠王(《史记·韩世家》作“桓惠王”。前二七三至二三九在位)国相。(前二三0)秦灭韩,时张良年少,家有僮个三百人,弟互不葬,变卖全部家产,准备为韩报仇。不久,募得力士,为作一铁锤重一百二十斤,以击杀秦始皇。始皇二十九年(前二一八)东巡,行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博浪沙(今原阳南),张良带刺客狙击之,锤中副车。始皇大怒,急令逮捕刺客,未得,又下令天下大搜捕十日。张良因变换姓名,逃亡到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始皇捕刺客未获,离开博浪沙,东游海上,登上罘山(今山东烟台北芝罘岛上),刻石颂功,然后返回咸阳。

  公元前217年,甲申,秦始皇嬴政三十年

  注译:

  无记载

  公元前216年,乙酉,秦始皇嬴政三十一年

  历史记事:

  兰池遇盗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二一六)十二月,化装平民模样,带四名武士,巡视咸阳城内。夜至兰池(今咸阳地界内),遭遇为益者袭击。始皇受惊,武士即刻杀盗。后来关中因搜捕可疑人,戒严二十天。

  杂谭逸事:

  使黔首自实田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二一六),下令全国:“使黔首自实田”,命百姓自报所占土地亩数,进一步确认土地私有权,以为国家征收赋税提供依据。黔谓黑色,秦行水德,色尚黑,秦民以黑布包头,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公元前215年,丙戌,秦始皇嬴政三十二年

  历史记事:

  始皇第三次东巡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二一五),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南渤海中。一说在今河北乐亭西南,一说在今山东无棣),派燕地方士卢生入海寻找羡门、高誓两位仙人。下令平夷诸侯旧日城郭,决通河川堤防,以利水陆交通。刻碣石门,镌词称颂秦的文德武功。

  始皇巡北边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二一五),东巡碣石(今河北昌称南渤海各)毕,又巡北边,然后经由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镇)返回咸阳。

  杂谭逸事:

  蒙恬北伐匈奴

  秦尚未统一六国前,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经常掠夺内陆的人民、牲畜、财产,使相邻的燕、赵、秦深受其害。尤其是秦灭亡六国的最后阶段,匈奴趁各诸侯无暇顾及,占领了河套地区的所谓'河南地'。秦王朝建立后,匈奴的威胁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秦始皇三十二年(前二一五),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大举北伐匈奴,尽取河南(今黄河河套西北)地。第二年,蒙恬又率军越过黄河,夺取了被匈奴控制的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阳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大青山以西地区)等地。匈奴首领头曼单于在秦军的打击下,放弃河南地及头曼城向北退却。秦王朝收复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后,增设四十四县,重新设置九原郡,在黄河岸上构筑城堡戍守。始皇三十六年(前二一一),秦迁内陆人三万户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以北)屯垦,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当时人们把这一新开垦的地区叫做“新秦”。蒙恬北伐匈奴,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奴隶主贵族对中原的抢掠,而且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和交往中,不少匈奴人南迁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居住和生产,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公元前214年,丁亥,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

  历史记事:

  蒙恬逐西戎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二一四),匈奴对河套地区的威胁解除之后,又命蒙恬北渡黄河,夺取高阙(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至乌拉特中旗之南境)、北段(今内蒙古临河北至乌梁素海东南地区)等地,构筑烽亭城障戍守,逐走这一地区的西戎人;迁移罪徒来此戍卫,并充实这一地区。

  开凿灵渠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二一四),派将军尉屠睢领兵五十万,分五路进击岭南。随后,又命监禄(监御史名禄,一作史禄)率卒在湘江上游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渠道,连通湘、漓两江,以解决军粮等物运输问题。终于凿成一条全长六十里的人工河道。因两水落差较大,渠中设斗门若干道,南北往来船只,便可逐斗上进与下降。因渠构思巧妙,名之为灵渠,是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伟大工程。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其遗迹至今尚存。

  杂谭逸事:

  用兵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二一四),征调曾逃亡的罪人、民间赘婿与贾人为兵卒,攻取南越(北岭南)地区,以夺得土地增设桂林(今广西百色东北)、南海(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三郡。又发配罪徒五十万人南戍五岭(今大庚岭、南岭、萌渚岭、都庞岭与越城岭五大山脉,均大今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交界地区),并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岭南地区。

  筑长城

  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南(今黄河河套西北)地区后,秦朝政府在这一地区共增设四十四县。为防备匈奴侵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二一四),从内陆征调大量民夫,将原燕、赵、秦各国长城随地逶迤修筑连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北),蜿蜒万余里,建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蒙恬率军三十万,屯驻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镇)十余年,声名赫赫,“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嬴政三十四年

  历史记事:

  谪发罪吏戍五岭

  秦法严厉,深文周纳,狱吏时有举措失当而反触法网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前二一三),下令谪发不依法办案与办案不实的狱吏,南戍五岭(今大庚岭、南岭、萌渚岭、都庞岭与越城岭五大山脉,均在今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交界地区),与越人杂处,并开发岭南。

  文化记事:

  统一法律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二一三)批准李斯建议,下令焚烧《诗》、《书》及百家语,以“明法度,定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秦始皇在位十二年,五次出巡郡县,宣扬功德声威,所到之处登山刻石,一再向天下宣传秦法,告天下恪遵之。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大量为《秦律》条文,计丹《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徭律》、《军爵律》、《置吏律》等近三十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下令焚书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二一三),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博士七十人致颂词。仆射周青臣颂扬 始皇帝“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昭,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很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针对周青臣颂词,指责其“面谀”,为始皇文过,不是忠臣的作为;并指责郡县制,企图说服秦始皇复遵古法,封皇子功臣为诸收敛性 ,以为辅弼肱股,而致天下太平,断定“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将此事交群臣讨论。丞相李斯以“五帝不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的例证驳斥淳于越所议,并指责儒生颂古非今,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扰乱民心的危害;指出古代天下动乱,无法一统,招致诸侯并起,四海分裂,根源在于“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的(指主)之所建立。”现在皇帝已统一天下,万事定于一尊,而私学儒生攻击秦法政教,每有政令下达,他们总量议论不休,“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煽动舆,毁谤今世。认为“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力主对儒门私学及其言论“禁之便”。因建议“除秦记史书之外的列国史书统统烧掉;除秦博士官所职掌而外,天下私藏的《诗》、《书》及百家语,皆送官府,责成郡守与尉“杂烧之”;有敢偶语(两个对谈)《诗》、《书》的斩首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见知而不举报的一同治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该烧的书,处黥刑充为城旦输连筑长城年;医药、卜筮、种树一类书籍可以不烧;若欲学习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李斯的建议,于当年下令实施焚书。

  公元前212年,己丑,秦始皇嬴政三十五年

  历史记事:

  始皇自称真人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方士卢生为求仙人仙药不得,诡称有恶鬼作怪。又称方术之书记载:人主必需微行,乃可避恶鬼,“恶鬼避,真人至”。真人(仙人)入水不湿身,入火不见焚,腾凌云气,寿命与天地一样。人主的行止若为人臣知晓,会被神伤害。因劝始皇微行,所居宫室,不让人知道,然后可以得仙人仙药。秦始皇确信不疑,表示“吾慕真人”,遂自称“真人”,不称“联”。

  开直道

  为加强关中与河套地区的联系,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命蒙恬主持拓筑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直道。

  文化记事:

  坑杀方士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方士侯生、卢生为求仙药不得,相与讥仪始皇“刚戾自用”,“专任狱吏”,“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指责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嘲弄始皇“意得欲从”、“贪于权势”,不值得为其求仙药,遂相约逃走。秦始皇得知,大怒,认为卢生等人“今乃诽谤我”,夸大皇帝未行恩德的过失。认定诸生“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令御史案问在咸阳的诸生。诸生辗转揭发,牵连出四百六十余人,全部被坑杀于咸阳,借以昭示天下,惩戒其后。随后大量流放刑徒于边荒。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当今天下初定,远方百姓尚未归附,诸生只是宣扬孔子之说,陛下一概处以极刑,臣担心天下因此不安定。请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即令扶苏离开都城,去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镇)监蒙恬军。

  杂谭逸事:

  兴建阿房宫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以咸阳人多,先王留下的宫殿小,命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今陕西西安西北三桥镇南)营建朝宫(皇宫正殿)。先造前殿阿房宫。

  修骊山陵墓

  秦始皇即位后,选定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修建自己的陵墓。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征调隐宫(施宫刑之所。宫刑畏风,须入隐室,故名)罪人与刑徒七十余万,以其中大部分人力派修骊山陵墓,另一部分派修阿房宫。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二城,内城周长二千五百二十五点四米,外城周长六千二百九十四米。1974年,在外城以东又发现了附属陵园的陶俑坑,挖掘出数以千计的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马俑。为修建这一陵墓,迁移三万户人家至骊邑(今陕西临潼),迁移五万户人家至云阳(今陕西淳华西北),皆免除十年征役。

  公元前211年,庚寅,秦始皇嬴政三十六年

  历史记事:

  焚石问卜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二一一),有陨石坠落于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当地百姓有人在陨石上刻划“始皇帝死而地分”等字样。秦始皇得知,急派御史追查,竟无人承认。遂下令将陨石周围居民全数捕杀,并烧毁刻字陨石。秦始皇犹闷闷不乐,令博士作《仙真人诗》,散发到巡视过的郡县,又传令乐工谱曲歌唱,以镇不祥。同年秋,始皇使者夜过华阴平舒(今陕西华阴西北)道,有人持璧拦路,对使者说:“今年祖龙死”说完,置璧而去。使者捧璧具报始皇。秦始皇遂问卜,卦得“游徙吉”。于是迁移三万户人家于北河榆中(今陕西榆林),以应卜辞;又拜爵一级,以添祥和气氛。

  公元前210年,辛卯,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

  历史记事:

  始皇第五次东巡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二一0)东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十一月,行至云梦(今湖北长江南北一带),南望九嶷山(今湖南蓝山南境)遥祭虞舜冢。浮江而下,经丹阳(今江苏江宁陶吴镇乐)、钱塘(今浙江杭州),渡浙江(今钱塘江),登会稽山,祭大禹,望南海(今杭州湾),立石刻词颂秦德。由此北归,经由吴中(今江苏苏州),从江乘(今江苏镇江北)渡长江,至海上,北往琅邪(今山东胶南南)。在琅邪梦与海神战,自持连弩等候海中巨鱼出将射之。又从琅邪动身支,北经荣成山(今山东荣成成山角),达于之罘(今山东烟台北芝罘岛),果见海中巨鱼,弯弓射杀一鱼,以示威雄。然后西还,由之罘至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南)而病。

  沙丘之变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二一0)冬,在东巡归途中,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南)患病。七月,秦始皇病重,移驻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宫颐养。病势愈益严重,又讳言死,随行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勉强支撑自为玺书,赐公子扶苏,要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治丧葬礼(《史记·李斯列传》作:“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玺书已封,存中车府令赵高行符歪事署所,未及授使者递送,秦始皇已死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恐生变乱,乃秘不发丧。灵柩停置于辒辌车(有窗牖的灵车)中,日常所奉膳食与百官奏事如故。除李斯之外,唯有胡亥、赵高与近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已死。赵高生而隐宫(指行阉术),为宦者,深得秦始皇宠信,又通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始皇曾使其教胡亥决狱,赵高遂与胡亥深相结交。一度犯法,蒙毅(蒙恬弟)依律断其死罪,后为始皇赦免。赵高以此与蒙氏有隙。始皇死后,赵高乘机与胡亥、李斯密谋,擅自破启密封玺书,篡改始皇诏令,另立胡亥为太子,而赐扶苏与蒙恬死。扶苏见到篡改的招书后自杀。蒙恬疑有诈,不肯死,被捕下狱,后亦被迫服毒死。于是发运灵车,经井陉(今河北井陉北)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时值盛暑,灵车臭,胡亥等令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驰入直道,回到咸阳发丧,胡亥袭位,是为二世皇帝。

  扶苏之死

  扶苏(?-前二一0),秦始皇长子,为人仁爱,有众望。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因谏阻坑杀诸生触怒始皇,谪遣北边监蒙恬军。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皇在东巡归途中病死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随行宠臣中车府令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等密谋,篡改秦始皇临终所为命扶苏急返咸阳的诏书,另立胡亥为太子,矫诏驰赐扶苏,诬其诽谤始皇,不孝,赐死。扶苏在军中接诏书,泣,拟自杀。蒙恬劝其查明情况,扶苏以父命难违,乃自杀身死。

  始皇葬骊山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二一0)九月,二世葬始皇于骊山陵墓。事前,二世提出,先帝后宫嫔妃凡未生子的,不宜放出宫。因令全部活殉从死,其人数甚多。始皇灵柩入墓,葬毕,执行葬务的工匠尚未走出,所有墓门依次封闭,于是全部工匠亦被活埋于内,以杜绝泄露葬事机密的可能。事毕,陵墓外表广植草木以像山丘。

  杂谭逸事:

  蒙恬、蒙毅之死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二一0)七月东巡西,病死途中。胡亥因赵高、李斯谋划,篡立为太子,乃矫诏驰赐扶苏与蒙恬,诬蒙恬“为人臣不忠”,以夺其兵权,赐死。蒙恬疑有诈,不肯死,遂被捕,投入阳周(今陕西子长石湾东南)牢狱。蒙恬弟蒙毅,得秦始皇信用,位至上卿。赵高在秦宫充作宦者时曾犯大罪,蒙毅受命审理其案,依照《秦律》判定赵高死刑。始皇三十七年冬,皇帝于途中得病,蒙毅受到命祭祷山川,为秦始皇求长寿。始皇死,蒙毅还归,至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镇)。胡亥听赵高欲灭蒙氏之计,派人往代逮捕蒙毅。九月,秦始皇葬于骊山,胡亥立为二世皇帝,赵高升任郎中令,乃日夜诋毁蒙恬蒙毅兄弟,必欲置这死地。子婴劝其勿“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二世不听,遂派御史曲宫往代杀死蒙毅;又派人赶到阳周,逼迫蒙恬吞药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