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手咨询师觉得自己犯错了怎么办︱新手九问终章

 tuzididie 2017-03-16

“九问”系列最后一篇,在“金钱观”、“咨询设置”、“职业规划”三个主题中犹豫良久,最终选择了“犯错心态”(不是“犯罪心态”啊^^)。

 

这源于近期对一个现象的察觉,在讨论个案困惑时,我们似乎更倾向于询问“这样做对不对”,或者“怎样做才对”——仿佛我们总在犯错似的。而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也是来访者经常提出的,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试图就事论事给出答案,往往会遭到提问者或明或暗的反对甚至驳斥。

 

这就陷入一个逻辑的怪圈:我觉得我错了,请你告诉我对的,可是如果你告诉我的是对的,我就是真的错了,可我其实并不认为我是错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犯错”下一个定义。

 

二元论的对与错之间,往往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标准。比如触犯法律肯定是犯错,而是否触犯法律,严谨的法律条文明明白白写在那里,如有争议,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辩驳的余地不大。但非二元论的对错之间,标准就非常模糊了,带有极强的主观性,稍稍转换视角或立场,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生活中绝大多数事件,都属于此范畴。

 

对于咨询师而言,确实有一些非对即错的职业准则,比如咨询伦理,清晰明确,不可违背。然而大多数时候,咨询过程中,无法定义对错。

 

正如一位揪心于自己说错一句话而导致分手的男士,也许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与女友的关系早已出现裂痕,那句所谓的错话,不过是一根导火索而已。当关系趋向结束的时候,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行为,都和情境及人际互动有关,并非孤立的、毫无关联的、莫名其妙地从天而降。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整个咨询过程并非咨询师的独角戏,在咨询情境中,咨询师的应对固然与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有关,但更多的,是跟来访者有关,跟双方语言及非语言的互动、或者双方内心的一些投射、甚至在咨询室外发生的某些事情有关。因此,咨询师的每个回应,通常都受到整个咨询情境系统的影响和推动,只有是否匹配情境之别,又哪里能轻易评判出对错呢?

 

当咨询师孜孜于求教“这样做对不对”,有时并非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而是在某一瞬间,来访者的反应或反馈与自己的理想化预期不一致,而使咨询师内心产生了惶恐或自责的情绪,并试图通过“修正错误”这个行为来再次获得一个理想化期待——“我下次就可以做对”,以此缓解内心弥漫的焦虑感。

 

比如,当来访者在咨询结束时痛哭流涕,咨询师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控制好咨询节奏,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当咨询师沉浸在自疑中时,关注点往往在某个词或某句话上,而割裂了整体情境的呈现,更可能忽略来访者在那时那刻痛哭流涕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觉得自己表现糟糕的咨询师,在来访者眼中并不见得是糟糕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咨询师,在来访者眼中也不见得一定非常称职,而对咨询师各种攻击和贬低的来访者,内心也未必真的厌恶咨询师——这正是咨访关系复杂多变之处。

 

厘清了这一点,咨询师也许能将自己从“我一定是犯错了”的粗暴假设中剥离出来,而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来评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应对和表现。

 

首先,咨询师可以先评估自己在咨询伦理、职业准则、危机处理等方面是否存在疑惑,思考产生疑惑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咨询师并非处理得不妥当,而是存在着某些担心,这些担心才是真正需要督导处理的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情况,新手咨询师确实不知该如何处理,但我相信,一位经过专业训练、已经开展收费咨询工作的咨询师,即便不知相对正确的处理方式,但至少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此时,新手咨询师寻求的答案,不该是“犯错了怎么办”,而应是“我如何寻求有经验的同行或督导师的帮助”。前者让人恐慌,后者则隐含希望。

 

其次,咨询师需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心理咨询并非简单的聊天,而是“提问即干预、反馈即强化”,咨询师的一言一行背后,往往有理论的支撑,以及咨询技术和策略的运用,咨询师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为什么这么做,那意味着咨询工作的线条是不清晰的,既不利于咨询进展,也不利于寻求督导。所以,在咨询结束后,通过回顾咨询过程来梳理自己当时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以及来访者的反应,是咨询师需要养成的职业习惯。

 

再次,咨询师需要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当来访者不停表达负面情绪或诉说目前状况有多糟糕时,咨询师可能会试图引导来访者转换视角,找一找自身具备的资源或是已经付出的努力或者已经产生的变化,那么,咨询师自己是否可以用这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咨询工作呢?诚然,我们需要时刻自省和觉察,但我们的视角可以是平衡的、兼顾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甚至,更倾向于分析自己的优势。

 

没有咨询师敢说自己的咨询从头到尾都是完美的,然而,如果能够不断总结自己在个案中的成功经验,并反复运用和调整,那么,那些在自己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技术或策略,应用次数会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咨询时间会被这些有效应用填满,最初那些生涩的、不太匹配咨询师的技术,慢慢也就不会被使用了。当咨询师积累了一定经验,对理论的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基于实践而升华的个人风格及个案概念化也就由此逐步形成。

 

当新手咨询师能够平静而客观地思考、分析自己的咨询工作时,恐怕已经没有心思去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犯错,而是着眼于避免犯下原则性错误、学习和应用更多的对的部分,在督导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踏实成长。


作者应飞

心理咨询师,独立撰稿人


【喵心理】

一点点有趣一点点深度
好玩的心理知识普及平台?

微信ID:flymiao77
授权或合作事宜请联系:zjhzyingfei@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