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究竟是本什么书(上)? | 解读红楼梦背后的故事,风月宝鉴解红楼 连载3

 金色年华554 2017-03-16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举成为世间最为畅销的书籍,夺走了《三国演义》的至尊宝座地位,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尽管《红楼梦》拥有从上到下庞大的读者群,然而其主题思想却一直是个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那么,《红楼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这本书的本身去找答案。

 

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乾隆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戚蓼生为《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所写的序言吧: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这个序言虽然很长,又是文言文,却一点也不难懂。

 

戚蓼生提出了两点:

 

一是《红楼梦》如《春秋》和《史记》一样,擅长用曲笔,而《春秋》《史记》都是极为著名的史书;

 

二是《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是“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也即是说《红楼梦》的文字,除了表面意思之外,在其背面还有一层意思,而这两条线索竟然是同时存在的!

 

这本书有着极其重要的“弦外之音”!而他在序言中还提到了“盲左、腐迁”,稍微知道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盲左是指春秋时期编写《左传》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因其双目失明而称为“盲左”;“腐迁”指的是西汉时期最为著名的史学家、《史记》的编纂者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汉武帝施为宫刑(又称腐刑),故称之为腐迁。

 


很显然,在这里戚蓼生将《红楼梦》比作《春秋》《左传》和《史记》,将其作者比作“盲左”和“腐迁”,其意思再明确不过,《红楼梦》就是一部史书!

 

如果说这只是戚蓼生的一家之言也就罢了,可实际上,持相同观点的人远不止他一人,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藏家梦觉主人的序言: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尝思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邱,其次有《春秋》、《尚书》、志乘、檮杌,其事则圣贤齐治,世道兴衰,述者逼真直笔,读者有益身心。至于才子之书,释老之言,以及演义传奇,外篇野史,其事则窃古假名,人情好恶,编者托词讥讽,观者徒娱耳目。今夫《红楼梦》之书,立意以贾氏为主,甄姓为宾,明矣真少而假多也。假多即幻,幻即是梦。书之奚究其真假,惟取乎事之近理,词无妄诞,说梦岂无荒诞,乃幻中有情,情中有幻是也。……”

 

梦觉主人的序言的意思也很明显,即是说《红楼梦》此书和《春秋》、《尚书》等史书一样,都是真正的史书!

 

由此可见,在许多人眼里,《红楼梦》就是一部史书,其作者也和左丘明和司马迁一样的伟大。可对我们绝大多数的读者来说,《红楼梦》只是一部世情小说,和史书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果真如此吗?

 

在前面两章,笔者已经论述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白骨如山”、“虎兕相逢”的“末世”,引起的原因就是“南直召祸”,再联想起书中所写的“贾薛王史”四大家族,谐音即是“家亡血史”,也即是家破人亡的辛酸血泪史。如此说来,还真有点史书的意味。可翻遍前八十回书,似乎根本没有一点史书的影子,难道所谓的“史书”说,只是这些藏家的一厢情愿的认为吗?

 

笔者并不这样看,笔者认为他们所说的恰是至理。


要论证这个问题并不难,就让我们从这本书的几个书名说起。


众所周知,《红楼梦》这本书一共有五个书名: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也即是《石头记》、《情憎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这五个书名都可以代指这本书,一般我们称之为《红楼梦》,其实这本书最为恰当的名字当属《石头记》!

 

除了《红楼梦》和《石头记》,《风月宝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书名,笔者也正是从这个书名切入进去,得知《红楼梦》的主旨思想的。

 

且让我们来看这个“风月宝鉴”,鉴的原意是“镜子”,其比喻义一般指史书,因为有“以史为鉴”的说法。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在历史上,许多史书都以“鉴”为书名,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本。

 

一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兼文学家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作为全国性的假日,并要求臣下给自己敬献礼物。时为宰相张九龄呈上了自己所编纂的一部史书《千秋金鉴录》,书中举出了许多历史上的事例,要求李隆基“亲贤”“敬天”“明礼”……,尽一个帝王的本分,努力治理好国家。李隆基虽然嘴上称善,其实心中很是不爽。不久之后,在奸诈小人李林甫的阴谋下,张九龄被排挤出了朝廷。不久之后,李隆基放纵自己的私欲,宠幸杨国忠和安禄山这样的奸佞小人、不思进取,一门心思享起了清福。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李唐王朝也由盛转衰,一片生灵涂炭、全国户口减半!

 

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编纂的《帝鉴图说》。《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本书还对张居正所诠释的帝王之道,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独特评论。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

 


张居正并非画家,但为了教育好万历帝,可谓是呕心沥血、用心良苦,每幅图都是自己亲自所为。他希望以这本书为教材,教育万历帝做一个圣贤之君,励精图治,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只可惜张居正的一片苦心最终付之东流,万历帝最终成了一个昏君,使得大明王朝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明朝实亡于神宗”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当然,最为著名的要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那么,《风月宝鉴》是否也和这三部书一样,都是指史书呢?我们还是从书上来找答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