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城市文化型旅游商业街案例分析---田子坊模式研究 以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公司为主,近年餐饮、特色工艺品、服饰商铺逐渐增加 由马路集市华丽转身为“上海的SOHO” -投资主体: 以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为前提,租户投资为主体,租户投资改造厂房或民宅为主体。 -经营模式: “政府+居民+管委会+租户”四方博弈,共赢发展。
本期:城市文化型旅游商业街案例分析---宽窄巷子模式研究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后,导入原真文化业态,目前已有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进驻宽窄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是成都城市旅游的新名片和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首选地。

总体布局: 宽窄巷子项目由三条步行街,共45个清末明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组成。街区之间用通道连通,实现了人气和商气的互动。在宽窄巷子两端分别设置了东广场和西广场,起到了聚集人气、提供促销场地的作用。
街区设计: 步行街长约400米,宽展巷子宽度以6~7米居多,窄巷子宽度为4米,街巷距离适宜集聚人气。
院落设计: 院落以一层为主,局部二层,均带天井,院落面积173~1100m2不等,主要集中在400~800m2。
餐饮、休闲业态占到了65%


-业态多样性; -主题明确、层次分明; -体现时间序列; -适应不同客群



 (合计:80,有两个店铺属性双重,按照前者属性统计)
-最具典范性成都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 -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区 -成都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1、明清古建(修旧如旧) “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
整个宽窄巷子的改造中,历史及文化传统如何与现代人生活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思考贯彻始终,杜绝过度和多余改造。
2、原真文化(三态合一) “文态、业态、形态”三态合一
☆文态、形态:承载文化遗产的精神灵魂和整体景观显现(景观小品、环境打造)
☆业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遗产情韵植入现代生活的消费内容。(业态规划、业种配比、商源准入)
3、四大手段铸造“最成都”休闲商业街区 氛围营造 于建筑、景观设计中体现少城千年的城市传统沉淀,给外来参观者传递真实的历史记忆……
本体再现 复原1935年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生活场景,向游客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布局为典型的川西民居。
衍生活化 融入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注重民俗及文化活动运营,重点引进文化类、表演类、主题艺术类业态,构建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融合创新 在保留老成都建筑基础上引进法国餐饮、法国著名巧克力、星巴客咖啡等,大量酒吧、慢摇吧等商家打造最成都的夜生活。
运营主体 成都文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宽窄巷子的投资、营运、招商、管理等方面。
核心问题 法规限制、拆迁、保留重建比例、建筑风格、商户定位
投资产值 投资:核心街区耗资6亿元;年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年产值:4亿元
招商策略 商源准入:面向特定人群进行招商,让文化人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角和主体,同时文化外表和商业理念相结合。 经营回报仅被看作宽窄巷子招商中的基础条件,而品牌回报和社会活动回报成为关键。 业态规划:宽窄巷子项目通过业态规划、业种配比,既保留了老成都的原真生活体验,又融入了外地文化。 联盟式招商:对文化、资源、交通等进行充分思考,形成最适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又对应产业群,给商户最大的满足。
运营策略 “城市孤本”:营销策略让商家排队进驻。 以活动带动人气:甚至在最初用过对商家进行补贴来实现,与商业业态相结合,展开数量非常之多的各类主题节庆、活动。 与城市营销相捆绑:文旅集团承担着成都城市营销的光荣使命,以境外营销为重点,创新营销手段,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在境外设立营销中心等举措,全面提升成都的国际知名度; “样板营销”运营模式:宽窄巷子运营团队从打造之初就确定了“选出36个核心院落,通过36个院落稀缺性做出品牌和品质,再推广到其他宅院的招商”的打造模式。
运营机制

(点击图片可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