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边缘化的你如何走回职场中央?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03-17


这是励课堂的第80篇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励课堂微信公众号liketang1

作者:宋武/职业经理人、励课堂合伙人

被边缘化的你如何走回职场中央?

程旭最近一直感觉不对劲,每天的工作只要一个小时就做完了,以前工作多的时候,就盼着能清闲一些,现在工作量少了,却浑身不对劲。

自己主动找工作做,做完了给上司报告,上司一般都说,我知道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同事都彬彬有礼,但是和自己开玩笑打趣的少了,下班后也没人约自己一起娱乐,只有自己闷闷回家。

原来部门有一些工作,按惯例都是他去做的,现在上司一般都会让新人去做,偶尔主动请缨,上司笑呵呵的说,多给年轻人一些锻炼的机会嘛。

程旭很郁闷,有一天回家碰上二叔,二叔是一家企业的高管。程旭给二叔说了现在的处境,二叔说,你被边缘化了。

说到被边缘化,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高层的事情,殊不知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可能碰上被边缘化的命运。即使是一个职场小菜鸟,也有可能面临边缘化的命运,职场是一场马拉松,途中任何节点都会有可能出现边缘化的境遇。

今天我就来扒一扒和职场边缘化有关的事情。

所谓职场边缘化,是指你在组织内的位置处于临近边界处,承担的工作对组织绩效低价值或低意义,职场人际关系呈现表面化,失去学习或者晋升机会,虽然从架构上而言,还算组织成员,但已经无法进入组织的核心及从组织获益。

对于不符合组织文化的人,组织一般都会采取措施,否则会影响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团队战斗力。

积极的做法是调离原组织或者辞退,但这种做法会让组织承担用工风险,组织领导者也可能在品格上承担负面评价。

所以很多时候都会采取消极做法,即用边缘化的方式,让不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自行离开。

这样的做法对组织来说,相对温和,不易产生直接冲突,但对于被边缘化的个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被边缘化的你如何走回职场中央?

边缘化从起因来看一般分成两种情况,社交型边缘化和领导型边缘化。

社交型边缘化通常是因为个人情商缺乏,或者个人风格和组织大多数人差异较大而引发的。

一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组织文化,进入组织的人,都要适应文化并且被同化,从而让组织的构成人员在大多数事件上有共同的价值观或者方法论,也能建立个人情感。

如果一个人坚持特立独行,慢慢就会成为另类,组织成员会渐渐和你疏离。社交型边缘化首先变现在群体关系上开始冷淡,没有机会参与群体活动,这种边缘化开始并不是组织意志的表现,但最后会演变成组织意志。

领导型边缘化是有组织最高领导者引发的,由最高领导者对个人的不认同而导致。在组织内部,最高领导者的意见通常是最权威的,代表着组织意志。

这种类型的边缘化通常是因为个人的工作能力达不到领导者的要求,或者冒犯过领导者。领导型边缘化从一开始就代表了组织意志。

社交型边缘化是自下而上影响组织意志的,群体态度最终会影响到决策者,逐步产生领导型边缘化的特征;而领导型边缘化是自上而下引领组织意志的,决策者的态度会因为权威感而影响到组织成员的态度,并逐步派生出社交型边缘化的特征。

所以,当一个人被边缘化后,处境没有得到积极的改善,最终的结果就是变成具备两种边缘化特征的综合型边缘化,到了这一步,当事人除了离开组织,基本别无他途。

被边缘化的你如何走回职场中央?

因为被边缘化而离开组织,对个人的自信心和职业生涯是很大的打击,怀疑和迷茫会降低自我评价,从而影响到今后的职业道路。

所以要随时评估自己的处境,当发现处于边缘化的初期时,必须及时做出改变。

边缘化可能是某一事件引起突发处境改变,也可能是长期的小事积累的渐变结果,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准确的评估,时刻监控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警惕自己在组织中是否还具有不可替代性。

下面十道题可以对是否边缘化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每天完成固化的日常工作时间

A、没有固化工作 B、两小时以内

C、两个小时到五个小时 D、五个小时以上

2、最近一周加班的天数

A、没有 B、一天 C、两天到三天 D、四天以上

3、最近一个月单独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次数

A、没有 B、五次以内 C、六次到十次 D、十一次以上

4、最近一个月上司主动找你谈工作

A、没有 B、三次以内 C、四次到八次 D、九次以上

5、最近一个月参加的两人以上的工作讨论(含例会以外的会议,每次讨论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A、没有 B、两次以内 C、三次到七次 D、八次以上

6、最近一个月参与的项目型工作

A、没有 B、两次以下 C、三次到五次 D、六次以上

7、最近一周和同事一起午餐的次数

A、没有 B、两次 C、三次到四次 D、每天

8、最近一个月工作时间以外参加同事间的娱乐活动

A、没有 B、两次以内 C、三次到五次 D、六次以上

9、每天工作间隙和同事闲聊的累计时间

A、10分钟以内 B、10分钟到20分钟

C、20分钟到40分钟 D、40分钟以上

10、最近三个月获得激励的次数(含口头表扬、表彰、送出学习等)

A、三次以下 B、四次到七次

C、八次到十五次 D、十六次以上

A=0分,B=4分,C=8,D=10分


自我评估:

累计得分低于30分,基本可以考虑离职了;

30分到44分,已经开始进入边缘化陷阱;

45分到64分,正常处境员工

65分到79分,受欢迎的员工

80分以上,核心骨干员工

注:这个测试不适合所有的人,比较适合一个30人以内组织的员工。同时也不适合特点鲜明的工作岗位,比如生产线上、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等,这些岗位需要重新设计参数,就不在本文一一列举了。

被边缘化的你如何走回职场中央?

被边缘化是一种糟糕的体验,沮丧和失败的情绪会让人极度挫败,这种处境只能是当事人自己想办法改善,靠外部力量是无法摆脱的。

当发现自己处境不妙的时候,应该主动采取行动,我们一起分享一些改善的步骤。

  • 保持乐观心态

发现自己开始被组织疏离,负面情绪在所难免,首先要调整心态,只有用正面积极的态度来指导行为,才能产生好的表现。关于事件(A),感受(B),行为(C)之间的关系,励课堂有两篇文章都曾提到过,可以参阅之前的文章《“漂亮的”慧珍教你避开职场新人第三大雷区》和《word天,我居然加入了这些职场联盟》

  • 寻求真正的原因

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可以自己分析被边缘化的起因是社交型还是领导型,如果不能确切的判断,可以在组织里寻找相对和自己能建立良好沟通的成员探讨。

探讨的时候,要有真诚的态度,并且要自我检讨,切忌不要变成诉苦,更不要把原因归结于他人或者组织。

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一定是要探求自身的原因,他人的行为你无法控制,不改变自己就不能影响他人。

了解了原因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对造成自己困境的行为,做出积极改变。比如可能是表达能力欠缺,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就需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必要时参加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是工作能力不够,就要寻找导师,积极学习。

原因和改善措施会因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有很多种,本文无法一一讨论,今天重点要分享的是寻求改善的步骤。

  • 发起积极社交

如果发现是社交型边缘化,建议从组织里较温和的人开始,建立私人链接,寻求理解和支持。再逐步扩展到组织内的其他成员,进而影响上司的看法。

如果发现是领导型边缘化,就应该从组织里的核心骨干开始,这样影响上司的半径会缩短,能较快的达成改善的目的。

积极的社交应该由自己发起,可以是在职场内主动打招呼、请教工作,也可以是邀请社交对象参加下班以后的娱乐活动,以对方喜欢的为主。

积极社交的目的是建立和组织成员的相互认同感,相互认同的人多了,自然就会产生社群认同,你的处境就会慢慢改善。

  • 主动争取工作或者汇报

职场社交的架构底层是工作关系,没有工作作为基础,社交关系是很脆弱的。

当已经开始边缘化的时候,主动争取工作或者主动汇报工作,得到的回馈都不会太好,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品质是坚持。

不断尝试,不断争取,你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一定会换来上司的认同。

  • 创造超值绩效

被边缘化以后最尴尬的是只能完成一些没法闪现亮点的工作,对待这些工作基本原则是一定不要出现错漏,这是你想翻身的基本条件。

一旦通过前面的努力,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一定要全力以赴,透过各种方法创造超值绩效。

能够为组织创造高绩效的成员,在组织的地位才能不断提升。创造超值绩效,需要你具备足够的技能盈余,才能达成目标。

我们都希望成为组织的核心成员,厌恶被边缘化,竭力规避边缘化陷阱。如果不小心掉入陷阱,一定要自己创造机会,走出陷阱,职业生涯才能不断上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