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主水:明代前三朝瓷器——永乐时期

 自华居 2017-03-20
主水典藏集2017-03-18阅读原文

官窑由地方官吏或朝廷直接派员督造,其产品烧造时往往“费不赀”。

有关明早中期的官窑督造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有关资料与文献获得一些信息:(1)1990年景德镇明御厂故址珠山东麓洪武地层出土一批白瓷板瓦,据考,该瓦是为洪武十年南京故宫建社稷坛而烧造的。其中一瓦的凹面上端用黑褐色铁料书有如下题记:“寿字三号、人匠王士名、浇釉凡道名、风火方南、作头潘成、甲首吴昌秀、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监造提举周成、下连都”该题记详细记载了参予制瓦的工匠和监造瓷瓦的官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官窑生产内部分工形式及管理方式,从其所谓“监工浮梁县丞”与“监造提举”(按:洪武时有作提举司与营造提举司,隶工部,设有提举一职)来看,其时的官窑当由地方官吏与朝廷派遣的工部宫员共同督造。(2)《明史·食货志》载:“宣宗始遣中官张善之饶州造奉先殿几筵”,同书《职官志·宦官十二监》内官监条载:“掌……营造室陵墓并铜锡桩奁器用暨冰官诸事。”《江西大志·陶书》:“宣德中,以营膳所丞专督工匠。”我们知道,洪武二十五年已改将作司为营缮所,所丞一职曾有著名画家担任(如明初著名青绿山水画家郭纯曾任此职)。那么,根据以上文献可知:宣德时首开中官督造之先例,此时官窑已由工部官员和内官监太监共同督造。当时的著名画家似也参予了督造活动。

(永乐)

二、永乐瓷器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从其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皇权而继大统,是为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由于建文朝仅存四年,四年中几乎时刻处于与诸藩的尖锐政治矛盾与军事对抗中,其时官窑可能因此而辍烧,而有关建文官窑既不见诸文献记载,亦无可靠实物传世与出土,因此,学术界一般将永乐瓷器视为继洪武后绪者。有关永乐官窑始烧之年,根据《江西大志·陶书》:“洪武三十五年开始烧造”(永乐执政尚未改元的特定年代)与珠山发现的一块书“永乐元年”铭釉里红残片来看,永乐元年已有这民窑烧造了。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曾派遣郑和率领宏大舰队六下西洋,这一活动,无疑对官窑生产有重大影响,因为现今传存在伊朗与土尔其的许多精美永乐瓷器,便是这一时期烧造并由郑和的宝船带往中东一带。综观传世与出土遗物可知;永乐瓷器比它前朝,品种更为丰富,制品更为粮良,取得的成绩与影响更大,以下从几方面略作介绍。

(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一)主要产品及其特征

1、青花瓷

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格古要论》谓:“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且谷甚”可见洪武时人们视青花之类为俗物,到永乐时这一观念似乎彻底改变了,因为这一时期青花瓷产量巨增,其制品无论是胎釉还是彩饰均无以伦比,称之为“一人名品”。

第一,青花料。永乐青花之色调深蓝县有晕散,与元青花相信而与洪武青花大异,洪武青色色庙大多非暗即淡,但经测度洪武与永乐青化所含钴锰铁比则是相近的,使用的当是同一种青料。从外观来看,典型元青花的“铁斑”比永乐青花斑块略大且醒目,而永乐青花色泽则比元青花浓丽鲜艳,晕散更明显。

第二,器型。大致有如下几类:a、碗盘靶盏类,碗以墩子式最常见,次为浅壁小足窝形式,另一尖底莲子碗为永乐独创。盘多折沿,或菱形口或圆口,一种敛口(又称罄口)式似为永乐特创。靶盏一反前代旧式,足柄变矮,口径增大,下腹收敛,内足薄釉;b、壶瓶缸类,壶有执壶,早期为盘口有盖,柄下端有三铆钉,形制承洪武遗遗制,后期多喇叭口无盖,柄端亦无系和铆钉,没有早期那种金属意味。另有梨形壶、扁壶和双耳扁壶,除梨形壶外均为创新之作;瓶有玉壶春瓶,从珠山出土官窑遗物看,早期制品圈足略高,腹较瘦长,造型接按元代瓶。后期颈细长、硕腹、胎较薄。小直颈双耳扁瓶,过去以为上下合模,现发现亦有采用前后模纵向贴结的。梅瓶,有两式,一为矮腹式,一为撇足式。罐有大小各式珠顶盖罐及所谓“将军罐”,将军罐型制特异,是一种介于盖罐与梅瓶之间的新颖造型。另有双耳三足大香炉、八棱烛台、梵文大杓、笔盒、带盖瓷豆、深腹平底洗、花浇和筒形器座(又称无档尊)等,均为永乐罕见的创新之作。

第三,纹饰。永乐青花纹饰一改洪武那种繁缛茂密的元青花遗风而更趋疏朗清丽。器物的主题想方设法样多以花卉和瑞果纹为主,花卉纹除继续沿用洪武纹样外,另增了剪秋罗、秋葵、月季、桂花和牵牛之类。瑞果纹始于葡萄、荔枝、寿桃、柿子、甜瓜、樱桃、枇杷、银杏等。同时流行一种用六种或八种折枝花果纹为一助,等距离地分布于器物内壁的所谓“散点式”装饰。这种装饰形式洪武不曾使用,元代与宋代瓷器上未见,但唐代金银器和铜镜上则较为常见。因此,永乐时采用的“散点式”装饰,可能是受唐代工艺品影响,而将其装饰形式移植到瓷器上的。永乐首开青花装饰碗底先例,纹饰有龙、凤、菊和龟锦纹(实为唐金银器上的忍冬花结纹)。富有画意的花鸟纹、仙女纹、婴戏纹、胡人乐舞纹等均首见于永乐官窑。奇特的海兽纹亦为永乐时始用,宣德时才流行。作辅助纹及边饰的纹饰有:蕉叶、如意云、回纹、卷叶纹、海涛纹和莲瓣纹等;蕉叶纹叶片中茎多不渲染;回纹多环绕连续;海潮纹潮头与水波疏密对比鲜明,线条富于变化,显得极为酣畅和谐。

2、高温颜色釉器

常见有红釉、翠青釉、影青釉、仿龙泉釉瓷等,其中以工釉瓷成就最高,永乐红釉一改洪武器微泛黄的特点,红色调较为纯正,尤其是口足一圈白而肥润的“灯草边”使红釉更显深厚夺目。翠青釉为永乐时新创,其淡淡的湖绿色给人一种宁静恬淡之感,四系盖罐是这一品种代表之作。而永乐影青釉与仿龙泉釉瓷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把这一品种的艺术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3、釉里红、青花斗釉里红和酱彩器

从传世品来看,兴武釉里红比青花多,而永乐时则釉里红比青花少得多,这似乎说明:永乐时釉里红器烧造量比青花少。从出土资料看,永乐釉里红似有早、晚期之分。如早期据“永乐元年”与“永乐肆年”铭釉里红标本来看,色调还保留洪武时代红里泛灰的特点;而后期则色调纯正,如珠山出土的红釉地白龙纹靶盏,釉里红三鱼靶杯等色调均纯正艳丽。青化斗釉里红属永乐时代成功的名品,代表作有青花海水红兽或红海兽青花龙纹高足杯等。高温酱彩始见于永乐,同时还有罕见的酱彩龙纹填低温绿彩地装饰新品种。

4、低温釉及釉上彩器

无论是低温釉彩,还是釉上彩瓷,过去均不见有传世品,近年珠山明御厂永乐地层有发现。出土低温釉器有:锥花黄地绿龙纹梨形壶和锥花典地绿龙小盘等,其黄、绿釉均为低温铅釉,从现有资料看,它应属明官窑最早的低温釉彩瓷。其工艺过程:在涩胎上按锥花纹样分别填以低温黄、绿铅釉,再经800℃左右温度烤烧而成。出土釉上彩器有:绿彩灵芝竹叶纹器托、白釉矾红凤纹直口碗、孔雀绿龙纹碗、金彩花卉纹碗、盘钵及矾红地绿龙锥化小盘。前四者均为单色釉上彩,其中金彩可能是用黄金箔贴出,余皆为白釉上用彩料填绘纹样,再以700℃低温烤烧而成。后者矾红地填绿龙锥花装饰,是在一器上按刻花纹同时填绘两色,属创新工艺,它对宣德斗彩在锥刻纹样上填诸色方法有直接启示。

5、甜白器

永乐甜白器胎质细腻洁白,瓷釉温润柔和,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玉”质感。它付予瓷器一种深幽含蓄、宁静优雅的美感。被认为是明代白瓷中的“一代绝品”。另据证实,永乐甜白似与当时“尚白”遣风和永乐帝本人心态有关。常见装饰有刻花或印花,纹饰为花果、花卉纹和龙、凤纹及藏文,亦有素面无花纹者。器型有靶盏碗盘类,僧帽壶、铺首长颈瓶、梨形壶、扁肚方流大执壶、长腹大壶、四系矮壶、荷叶盖罐、爵、军持、三壶连通器等,另有一种仿伊斯兰金属器皿的八方烛台、环底双耳扁壶、三足雕花器座、直颈短流把壶、单把水罐、豆形盖杯、环底钵、筒状盘座等充满异国风情的瓷器。

(二)主要成就与影响

1、从永乐官窑烧造的厚薄知当、器型规整的圆、琢器,尤其是其中型制特异的仿伊斯兰金属器皿造型的瓷器来看,其时的官窑工匠具有高超的成型能力。这种能力几乎给人留下这样印象;永乐时代轻彩饰而重造型,它展示出的造型美,以后的历代官窑似乎均未能重视。

2、永乐瓷器首先采用的在盏心刻印篆文“永乐制制”和在碗足底绘青花纹饰的装饰,开启了宣德官窑器底书写年款的先诃,并被明、清两代官窑继承。

3、从永乐时代烧制的大量伊斯兰造型和花纹的瓷器以及取唐代工艺品上纹样而彩饰的青花瓷器来看,永乐官窑擅于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给宣德官窑产生深刻影响。

4、永乐时代创烧的一种呈色鲜艳、质感浑厚,有一道所谓“灯草边”的祭红器,一直成为历代官窑追仿的样板。

5、永乐官窑始用铅作溶剂而烧制的低温黄、绿釉瓷及各种各样的釉上彩瓷,开创了彩瓷新天地,标志着中国低温釉彩和釉上彩技术已日趋成熟,为宣德官窑创烧成功成熟釉彩(斗彩)瓷奠定了工艺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