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散临床应用体会

 为什么73 2017-03-20

四逆散系《伤寒论》方,药味简单,治方严谨,为解郁通阳之圣剂。万寿堂的传人们在临床实践中,颇多抉择此方,并在其基础上灵活加减,常收满意之效,兹举案数则,以示其用。


(一)阳郁肢厥


夏某,女,35岁,农民,于1996810日就诊。


患者自述常觉口干渴而苦,胁胀纳差,心烦不宁。近二个月来,渐觉四肢冰冷,日甚一日,察之,舌边尖红,左关脉独弦,右关脉弦而兼数。


证属阳郁肢厥。口苦而渴,胸胁作胀,乃肝失疏泄,热郁于内所致;阳郁不达四末,故而发为肢厥。治以疏肝解郁,泄热开闭,使阳气得散,肢厥自愈,用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实6克,甘草6克,香附9克,夏枯草15克,3剂,水煎服。


服药后诸症皆减,自守原方又进3剂,郁散厥除,夜寝安和,功获全效。


(二)气郁头痛


何某,男,54岁,职工,于1975318日就诊。


患者自述近五日心情不舒,睡眠不佳,前日晨起忽觉头两侧闪掣作痛,急服止痛片。疼痛稍缓,顷刻又作,同时伴有头昏脑胀,胁腹胀满,食纳减少,二便不利。舌红、苔薄白,脉弦有力。此为郁怒伤肝,肝胃气逆,上扰清窍所致头痛。治宜疏肝和胃,降逆行气通络。


处方:柴胡6克,白芍12克,枳实6克,香橼皮9克,甘草6克,菊花9克,川芎9克,当归9克,珍珠母15克,3剂,水煎服。


服上药后,气郁乃解,脉络通利,夜卧安和,头痛尽除。


(三)乳痈(气郁痰结型)


田某,女,25岁,农民,于1965713日就诊。


初产后五日即恶寒发热,六日觉左乳憋胀不舒,先焮红肿痛。遂用热敷及人工按摩、焙梳通乳等法,治之无效,近来病势加重,痛不能眠,全身疲乏,口苦咽干,食纳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乳部之疾,首当责肝,此乃肝经之所过。肝失疏泄,乳汁不通,郁而化热而致痈肿。法当疏肝通络,佐以清热解毒。用四逆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甲珠12克,甘草6克,青皮9克,蒲公英15克,二花15克,漏芦9克,薄荷6克。


二诊:服上药热退痛减,乳汁排出稍畅,但仍有胀感,遵上方稍事加减。继进6剂,药讫,胀满痛失,乳汁流通,诸恙皆除。


(四)肝郁胁痛型瘰疬


陈某,男,38岁,营业员,于1974819日就诊。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半年前曾突发感冒,寒热不适,经治疗感冒已瘥,但觉右耳口下方热胀不适,渐可触及有豆粒样大小的肿块,先后共形成四枚,经西药治疗不效,特邀万寿堂的传人们诊治。见肿核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热而微痛。询之,时有胁痛,大便溏泄,余无不适,舌红,苔薄黄,两脉弦滑。证属肝郁痰结型瘰疬,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气过亢,戕伤脾土,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气、痰火结于耳后两颈侧,故发为此病;胁痛便溏及舌、脉变化,均为肝郁脾虚之象。图治之法,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9克,白芍9克,枳实9克,夏枯草30克,猫爪草30克,贝母9克,牡蛎15克,海藻12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后于上方略有加减,续服二月余,肿块消失,后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五)肝郁气滞型胃脘痛


程某,男,58岁,农民,19691025日初诊。


患胃溃疡二年余。近因心情不畅而诱发,证见胃脘腹胀痛,连及胸胁,口中泛酸,纳差嗳频,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细有力。


证属肝气犯胃脘痛,治宜调肝和胃,理气止痛,用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9克,白芍9克,枳实9克,甘草3克,香附9克,佛手9克,沉香3克,元胡9克,牡蛎粉15克,3剂,水煎服。


药用尽剂,疾病告愈。


(六)气郁腹痛(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谢某,男,35岁,教师,于197283日就诊。自述腹痛已年余,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几服西药,迄未功效,因来治于余。患者腹痛以脐旁为显,喜揉按,痛时欲大便,便溏而不爽,且伴有白色黏液,纳差,胁胀,下肢不温,舌淡,脉沉弦。


证属腹痛,乃肝郁气滞,升降失常使然,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拟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8克,白术9克,枳实6克,甘草6克,乌梅18克,附片6克,罂粟壳6克,黄连5克,薤白9克,3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腹痛及便次均减,粪便稍稠。上方略更,又续进月余而愈。

 

按:四逆散以柴胡枢转气机,解郁通结,升清达邪为主药配以枳实行气导滞,散结降浊,一升一降,使郁结之阳气得以透达,更以甘草调中和气,与芍药合用能缓急舒挛,合奏透解郁热、调和肝脾之功,适用于传经热邪,陷入于里,阳郁不伸,气机不宣,以致四肢厥冷,烦热阵阵,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阳厥证,亦即热厥证和气厥证。但临床上不一定概以厥冷为准而论治,凡病机属气郁、肝郁者,虽无肢厥见证,皆可用此方统治之。至于肝(脾)胃失调,气滞不和,出现脘腹胁诸痛者,亦可用本方治疗。上面所述六例,虽病证各异,然其气郁不升之病机则一,故均用是方加味而收捷功,可见四逆散对于气郁、阳郁等所致病证,用之颇效。故其为中医学同病异治的典型代表方之一,系调肝脾、展气机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的鼻祖方。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