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我对中医药的认识...

 Dementia豆豆 2017-03-21
  浅谈我对中医药的认识

首先,中医最根本的理论就是“整体观念”

  前几天我碰到一位二十三岁的小伙子在打胰岛素,西医的糖尿病,中医里的消渴病,经过交流得知他得此病已经好几年了,我一下意识到糖尿病的发病率如统计所讲的越来越年轻化,这是怎么回事?西医所讲就是吃进出的东西必须通过代谢而排出体外,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得多,运动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就是加重了脾胃的水谷运化负担,使其不能休息而致使其他脏腑虚弱。

  其次,中医的藏象学说,肾乃先天之本主骨。

  而主骨这个完全与西医中的肾脏转化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如出一辙。像尿毒症病人(肾功能衰竭),如果他们只补充钙和普通的鱼肝油(维生素D)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鱼肝油要先在肝脏,然后在肾脏代谢成活性形式才能促进钙的吸收才能促进骨的生长。

  再者像五脏中的脾,西医的脾是一个免疫器官。

  大部分的血小板聚集在此,血液中的血小板相对减少了,很容易导致出血,这不又跟中医中的“脾主统血”一样。所以说我们的中医不以西医中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它完全是科学性的,甚至超越了现代所谓的科学性的存在。

  中药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炮制,按“君、臣、佐、使”调剂原则而配制成的,它就像是一位工程师手中的工具。

  中药有“四性”“五味”,“四性”指寒、热、温、凉;“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还分别对应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

  “酸”味具收敛、固涩作用,适应于自汗、盗汗等症;

  “辛”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有的具有香气,能发散解表、行气活血、温肾壮阳,适应于外感表症、气滞血瘀症、肾阳虚亏症等;

  “甘”口尝味甜,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适应于机体虚弱、功能不足之症;

  “苦”味能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降气、通便等;

  “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等。

  而且,不同的剂量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大黄;不同的用药方法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芒硝;不同的炮制品作用更加千差万别。它们在治疗疾病中有独特疗效,比如乳汁不通,可以用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炖猪蹄吃,甚至用按摩的方法,但是在西医里不知道怎么做?比如中医的感冒风寒和风热用不同的药物去治疗,而西医就只是抗病毒和消炎等等,虽然我学的是西药,但是在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里我都推荐用一些中药或者中成药来治疗,而且疗效非常的好。

  引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一句话“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

  我们不能否认中医而应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毕竟它已经实实在在存在了几千年,保障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