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患者转运——SBAR转运模式

 花开fugui 2017-03-21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病情变化快,随时会发生生命危险,这些患者通常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需要严密的、连续的病情观察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1]。重症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或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救治,而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的过程,是集监护、治疗、护理抢救于一体的复杂过程[2]。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出9.6%[3]。被转运科室医护人员能否迅速的了解重症患者的病情、治疗将会直接影响下一步治疗。

       国外已经率先将SBAR模式运用到了重症患者转运中,使医护人员快速准确交接,大大提高了被转运科室的重症患者信息接受率。SBAR—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situation)即目前现状,包括患者的诊断、阳性症状、交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特殊生命体征;B(background)即临床相关资料、疾病史,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检查、处置;A(assessment)即评估(包括患者的反应、给氧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管道情况、风险评估等);R(recommendation)即建议观察重点。

案例如下:

S:X床XX患者,女,64,P:135次/分,R:28次/分,BP:98/60mmHg,Spo2:96%,主诉胸闷、气促、心悸。

B:患者持续房颤2年,昨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生命体征:P:75次/分,R:18次/分,BP:128/70mmHg,Spo2:98%,术后神志清、呼吸平稳、无胸闷不适主诉。

A:听诊心律不齐、心音低钝、两肺呼吸音清、视诊颈静脉怒张、我认为心脏压塞可能。

R:您看是否需要联系床旁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我已开放静脉、做好输血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SBAR模式使交接条理清楚,可以清楚的指导患者现在的情况、简要病史、用药和一些特殊处理,根据这些可以明确接下来需要持续关注的指标及要完成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护士专科水平。运用SBAR交流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高沟通效率。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姜 虹   蒋雅楠)

 

 

参考文献

[1] 万林, 施素华, 孔悦,等.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8):975-978.

[2]. 余新颖, 张妙冉, 杨霞. 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5):1366-1368.

[3] 刘俊雅, 赵豫鄂, 商薇薇,等. SBAR模式转运交接表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1):38-40.

 

精彩内容推荐:

  1. 你会护理ICU综合征患者吗?

  2. ICU患者身体约束率降低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么?

  3. ICU综合征,你了解多少?

  4.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5. 高效心肺复苏团队


温馨提示


微信平台上所有资信、视频及PPT资料均可到中卫护研院官方网站上获取:www.zwini.org

精彩课程

中卫护研院官网近期推出《打开科学管理之门 护理管理中的统计学》这门课程。课程组建了专业的师资团队,将统计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讲述如何在管理中活用统计,提升管理效能。

学不是目的,要学以致用!会用才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