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听法(遵从法度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7-03-22

七、听法(遵从法度的问题)

【原文】官之重也,毋法也;法之息也,上暗也。上暗无度,则官擅为;官擅为,故奉1重无前;奉重无前,则征多;征多故富。官之富重也,乱功之所生也。明主之道取于任,贤于官,赏于功。言程2,主喜,俱必利;不当,主怒,俱必害;则人不私父兄而进其仇雠。势足以行法,奉足以给事,而私无所生,故民劳苦而轻官。任事者毋重,使其宠必在爵;处官者毋私,使其利必在禄;故民尊爵而重禄。爵禄,所以赏也;民重所以赏也,则国治。刑之烦也,名之缪也,赏誉不当则民疑,民之重名与其重赏也均。赏者有诽焉,不足以劝;罚者有誉焉,不足以禁。明主之道,赏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为上。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然则民无荣于赏之内。有重罚者必有恶名,故民畏。罚,所以禁也;民畏所以禁,则国治矣。

【译文】官吏的权力大,就是因为没有法制;法制的衰亡,是因为君主上级昏庸没有法度,那么官吏就为所欲为;官吏为所欲为,所以俸禄就多得没有什么能超过它的了;官吏的俸禄前所未有的多,那么对人民的征收就重;税收多了所以就能富裕。官吏的富裕多了,混乱的功绩也就产生了。明白的君主的道路是录取有才能的人,推崇贤能的人,奖赏有功绩的人。言论合于法度,君主就高兴,也就必然都有利;言论不恰当,君主就会发怒,也就必然都有害处;那么人们就不会偏袒自己的父兄而会推荐自己的仇敌。权势足够用来推行法制,俸禄足够用来操办事务,而谋取私利的事也就没有理由发生了,所以民众愿意劳苦而轻视官位。担任职务的人不要使权势太大,要使他们的尊荣表现在爵位上;处在官位上的要让他们没有私心,要使他们的利益表现在俸禄上;所以人民尊重爵位而看重俸禄。爵位俸禄,是用来奖赏的;民众看重用来奖赏的爵位俸禄,那么国家就能治理好了。刑罚的烦乱,是由于名称的错误,奖赏赞誉不恰当那么民众就会怀疑,民众重视名声与其重视奖赏是一样的。对奖赏的人有诽议,那就不能勉励民众;对受惩罚的人有赞誉,就不能够用来禁止奸邪。明白的君主的道路,奖赏必然是对国家有利才奖赏,名声必然是要在奖赏之上。奖赏与赞誉一致,诽议与处罚并用。这样民众就没有与奖赏不合的荣誉。受到重罚的人必然有坏名声,所以民众害怕这样的名声。刑罚,是用来禁止邪恶的;民众害怕用来禁止邪恶的刑罚,那么国家就能治理好了。

【说明】听法,就是遵从法度。韩非在这一节论述了法治的一系列原则,其要点是:取于任,贤于官,赏于功”、“ 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赏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为上等等,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

【注释】1.奉:(fèng)古通“俸”。《战国策·秦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史记·萧相国世家》:“吏皆送奉钱三。”《汉书·高后纪》:“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王莽传上》:“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这里用为俸禄之意。

2.程:(chéng)《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韩非子·孤愤》:“贤士程行于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吕氏春秋·慎行》:“后世以为法程。”《礼记·月令》:“按度程。”这里用为法度、规程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