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主威(君主的威势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7-03-22

八、主威(君主的威势的问题)

【原文】1义示2则主威分,慈仁听则法制毁。民以制畏上,而上以势卑下,故下肆很触而荣于轻君之俗,则主威分。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3慈仁,故下明爱施而务赇4纹之政,是以法令隳5。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纹以疑6法,听之则乱治,不听则谤主,故君轻乎位而法乱乎官,此之谓无常之国。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法之所外,虽有难行,不以显焉,故民无以私名。设法度以齐7民,信赏罚以尽民能,明诽誉以劝沮8。名号、赏罚、法令三隅9,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

【译文】察看行为方式的放置那么君主的威势就会被分解,慈惠仁爱的说教被听信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毁坏。民众因为制度而畏惧君主上级,而君主上级以权势谦卑对待下级,所以下级就会放肆触犯而以轻视君主的习俗为光荣,那么君主的威势就会被分解。民众因为法制而难以侵犯君主,而君主上级以法制去屈从于慈惠仁爱的说教,所以臣子就会公开宣扬仁爱施舍而致力于行贿受贿的政治,因此法令就会被怠惰。推崇谋取私利的行为来与君主的威势分庭抗礼,行为于行贿受贿停止法令的执行,听任这种现象泛滥那么就会扰乱法治,不听从那么民众就会诽谤君主,所以君主处在君位被轻视而法制在官员中被搞得混乱不堪,这就叫没有法制的国家。明白的君主的道路,臣子不能靠察看行为方式为成就荣誉,不能拿为私家谋取利益的事作为功劳,产生功劳名誉的根据,必须要来自国家的法度。国法所摒弃的,虽然有难以做到的行为方式,也不能显扬,所以民众没有私下的名誉。设置法度来平等民众的言行,靠赏罚信用来充分发扬民众的才能,公开进行赞誉和毁谤来鼓励和阻止作恶。赞誉毁谤、奖赏惩罚、法律命令三者结合起来使用,所以大臣有行为那么就会尊敬君主,百姓有功劳那么就会有利于君主,这就称之为有法度的国家。

【说明】主威,即君主的威势。其实,韩非对这个“势治”问题已经论述了许多,势治,也是统治方法的一种,但这却是封建独裁制的专利,在民主国家,势治也就不可能了。

本篇《八经》,就是八条常规,也就是八条带有经久性的政治原则。这些都是韩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封建独裁者总结的政治原则。虽然如此,其中某些措施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

【注释】1.行:(xíng)《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贾公彦疏:“师谓征伐,田谓田猎,行谓巡狩,役谓役作。”《左传·昭公十八年》:“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论语·先进》:“子路,行行如也。”《礼记·乐记》:“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郑玄注:“行,犹视也。使箕子视商礼乐之官,贤者所处,皆令反其居也。”这里用为察看之意。

2.示:(shì式)置的假借字。《论语·八佾》:“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这里用为摆放、放置之意。

3.挠:(nao)《管子·君臣上》:“教在百姓,论在不挠。”《孟子·公孙丑上》:“不肤挠,不目逃。”《韩非子·诡使》:“贱爵禄,不挠上者,谓之‘杰。’”《战国策·魏策》:“秦王色挠。”这里用为屈服之意。

4.赇:(qiú球)《韩非子·八经》:“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纳以疑法。”《说文》:“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汉书·刑法志》:“吏坐受赇枉法。”这里用为行贿受贿之意。

5.隳:(hui)古通“惰”。《老子·二十九章》:“或强或羸;或载或隳。”《韩非子·八奸》:“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而简其业。”《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治懦则肆于为非。”这里用为怠惰之意。

6.疑:(yí仪)《易·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吉。”《诗·大雅·桑柔》:“扉所止疑,云徂何往。”毛传:“疑,定也。”《尔雅·释言》:“疑,戾也。”郭璞注:“戾,止也。疑者亦止。”《仪礼·乡射礼》:“宾升西阶上疑立。”郑玄注:“疑,止也,有矜庄之色。”贾公彦疏:“疑,正立自定之貌。”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7.齐:(qí奇)《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8.沮:(ju)《诗·小雅·巧言》:“乱庶遄沮。”《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荀子·强国》:“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黎且去仲尼,而干象沮甘茂。”《商君书·靳令》:“其次,为赏劝罚沮。”这里用为阻止之意。

9.隅:(yu)疑当为“偶”字之误,偶:(ǒu)《书·君奭》:“汝明勗偶王,在亶,乘兹大命。”《韩非子·备内》:“偶叁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这里用为配合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