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冷月与传统书法及东瀛书法之关系

 d大羊 2017-03-22

12.17日海上书法名家赵冷月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赵冷月与传统书法及东瀛书法之关系》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多功能厅举办。赵冷月与传统书法的关系,可谓“博采众长,遍临百家”,形成臻于神化的笔墨风格。上海香梅旗袍文化创意促进中心理事长李俊女士受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请出席此次活动


关于主讲人

赵培林,1953年生于上海,赵冷月先生长子。少年时期随父学习书法,初学欧阳询楷书诸帖,又习王義之《圣教序》, 现任上海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会长。

分析赵冷月先生的书法特色,我自己的粗略感受是如下三点:

1.碑书帖写—也就是说,赵先生的结字原形主要在于唐楷书,他的空间变化晚年虽也融入了隶书、魏碑等养分,但是由于青中年大多习练帖书,尤其是颜体楷书结字观念的根深蒂固,那么习书早年的“童子功”是最容易留下烙印的。晚年他就是帖和碑掺在一起写,先学之帖与后学之碑融合,帖意的比例大一些,以帖融碑—因为若不加入一些碑书体态以解散唐法的禁锢,那么接下来的自然书写就缺乏一些笔墨变化基础。其实到最后不太计较碑帖之别了,有时是“碑书帖写”与“帖书碑写”交互呈现,进一步是求离碑帖之相的直抒胸臆书写,故此在看似简单的结体中展示“形外之形”的不俗。

2.正体散写—“正体”此处指的主要是以唐楷讲究端庄和秩序而产生的一种结字规范,这种“正”在赵书看来有时是显意识,有时是潜意识。其实,老人家在讲究结构和线条自然趣味的基础上有时打破正体结字观念,进行“散写”,“散写”就是自然书写,就是近乎有意与无意之间的一种书写 ,这样的创作趣向导致观众有 “如婴似寐”般的审美感受,结体散散落落,没有“标准件”,因为 “散化”是一种放松态。魏碑的方笔、转折等固有的技法几乎没有,他的线中心有一股暗暗的直笔走势,很少出现为了装饰线条而改变方向的拐点。这种写法在清代以来碑帖结合的书家中是极少的。因为人们碑帖融合大多是走“碑体帖气”之路,如赵之谦、于右任。“帖气”也是多泛指行草书中的气韵。唐楷的“帖气”、“标准态”碑书家是尽量避免的,而赵或许从良宽大和尚处得到启示,进行“散写”,有时将笔画攒簇成一个字形就可,丑不丑且不管它!“散写”回归艺术的、心性的原点,不是回归原始的技法,而有些技法是看似“原始”实则是经过千锤百炼、高度提纯的“暗技法”在滋养。

3.实笔虚写—赵书经典在于行楷书。其运笔除了起笔藏露结合外,行笔有些微动,收笔极少回锋,即使粗重笔(大字除外)也是不刻意对线条去做“金玉其外”的外廓装饰,自然按、自然提起,笔的分叉、墨的枯润、结构的圆缺不做进一步的经营,无求圆满之想—其实这样看似不经意实则有更高的“经营”在,更难!通常应该雕琢的实笔点线都不刻意为之,“虚”化了、“虚”写了。很多收笔呈“鼠尾”状,字间的轻细笔很多,即使粗笔也是呈“虚写”态—不刻意雕琢是也。“虚写”后则产生 “字后字”、“笔后笔”、“韵外韵”,则有“无技之技,无法之法”的呈现,这种线,是艺术线的起点,或许也是终点。


以艺悟道、以艺观道,其精神境界是很高的;不高,就不会走“反二王”这条路,在惊讶于其书法丑拙之外,他的路子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上海香梅旗袍文化创意促进中心

中国旗袍文化金融总会宗旨:“旗袍修身、善美修心”


 办公地址:上海黄浦区龙华东路868号绿地海外滩中心A座707

会所地址:上海长宁区荣华西道58弄古北西郊花园别墅84号

TEL:8621-53010921

Email:18621585178@163.com

上海.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