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Eagleking不然 2017-03-22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此人已无人知晓》

文/无风即风

最近因为萨德的事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国人的眼光又聚集到了东北,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东三省这块黑土地有着别的省份和区域没有的特殊意义,在我的一篇谈普通话“胡化“由来的拙作《普通话的前世今生,中华民族的北进雄心》里曾经说过: ”自有“炎黄华夏”起,我国的中央政权从来就不曾在北方建立过都城,我们有东都、有南京、有西安(长安),从来不曾有“北京“,这种情况要直到大明王朝的出现才宣告结束。

而改变这个历史的人叫 朱棣 ——1421年,明朝迁都,落户北京。

从此,中华民族才真正算“扎”在了北方——那一片从来都是中国命脉之所在的土地,这当然是得益于雄才大略且勇武盖世的朱棣的“天子守国门”。

尽管在秦汉隋唐四代,我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布达了东北,但是那时候的意义与明王朝君臣亲自“镇守”的意义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辽阔的三省平原以及它身后那片更加广袤无垠的苦寒极地西伯利亚,至今都还是全球最大的游牧民族区域。

这也就意味着,它在农耕时代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我们清楚地从我国的历史上看到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有道是:“亡秦者胡”,儒家谶续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胡”乃秦二世“胡亥”,但笔者却认为此“胡”实乃匈奴:且说扫六合后,一直用重兵布防北方从而导致了海内虚空,以致楚人趁了间隙——直到秦亡之日,长城还有数十万的秦军精锐,那么,再联想到秦始皇为防范匈奴而发40万人修筑长城导致了民怨四起,则即可推知“亡秦者胡”之“胡”的深刻指向。

两往后看,汉之匈奴自不用讲,还有晋之鲜卑、唐之突厥、宋之蒙古、明之后金,中华历史长河中,亡“华”乱“华”者无一不是来自北方。

所以,今日我们能够坐拥北方的大好河山,当然不能忘记来时路。

如前文所言,说到东北的开拓史,史学界一般都把它首次正式成为我国的主权领土的时间放在前222年:秦军王牌大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灭燕国后设置了辽西郡和辽东郡。

但是,其实实际时间要比这个时间早得多,那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一场战争,东周的诸侯国燕国伐东胡,从而带出本文的主人公——秦开,东北“入”华的第一人。

也是历史上武人“开边“的名将中被遗忘的最彻底的一个人!

尽管早在西周建国时期,周武王就曾说过“燕、亳、肃慎吾北土也“,并封两朝元老召公姬奭于“蓟“,从而使中华帝国的势力渗透到了东北,但是当时燕国的实力却并不大,基本只是局限在今河北一带,那时候的东北还是属于“东胡”的。

【秦开却胡】

把东胡赶走的,正是秦开——《史记.匈奴传》:'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也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这位被遗忘的名将和这一场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与游牧民族作战的历史,就这样完结了,只有寥寥51字,实在可惜。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太史公简练的笔法里面看出这位名将的勇武与谋略,尤是“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读来让人不禁激荡。

虽然秦开的事迹很少,但我们仍可以从后世的文献中看出古人对他的功绩之追忆,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魏略》:'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自称为王,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两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满番汗”,即今鸭绿江入海口处。后来,秦帝国所设置的辽西与辽东郡就是来自秦开打下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因此,这也是一段踔厉风发的历史呀!

秦开的另一大功就是在上述地方建筑了燕长城

是继赵武灵王以后第二个在北方修建长城的人,而且,他的更北,与同属中华民族的箕子朝鲜交映成辉,一起构成了东北最早的开拓史。

今日考古家史学家印证,侯城(今沈阳)是当年辽东郡临近长城的一个县级军事重镇,当年为军务而设置,追溯沈阳起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古侯城是沈阳的起点,秦开赞叹秦体二勺是开辟沈阳的'老祖宗'。如今,城南的五里河公园,有尊秦开的青铜塑像,重达五十吨,这是沈阳人对秦开丰功伟绩的纪念。

《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在秦开的帮助下,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燕国达到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古意》,唐·李欣。

自古燕赵多壮士,大好河山,真是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