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侄稿》仅一腔悲愤?别再蒙我了!

 北京老伍 2021-01-05

猫局@开讲

——

对于喜欢书法的人来说,

可能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

颜真卿的《祭侄稿》该如何欣赏?

乱七八糟的,看不懂啊!

最近我发现一个看颜行书比较方便入门的方法,

分享一下,希望对书友有所帮助。

文徵明所辑的《停云馆帖》卷四

是我至今见过

摹刻质量最精的《祭侄稿》。

(如下四图)

看刻本的颜书反而比看墨迹本

(下图)

更容易看出

颜书跌宕之势。

这种跌宕之势源于羲之,

本质上和

《兰亭序》、《丧乱帖》

如出一辙。

这里的“跌宕”就是指

每个字是站起来的,

立体的,

有节奏感的

一个个出现。

如同摇滚乐一拍比一拍强烈,

或者如同海浪掀翻过来,

一浪接一浪涌起,震人心魄。

初学者一上来看颜书的墨迹本,

最大的问题是

被笔墨分散注意力。

我临了一下,

《祭侄稿》的书写速度应该是比较快的,

大概2-3秒一个字,绝对不会超过5秒。

所以鲁公在书写时

是不会考虑什么笔墨细节的,

笔墨是为写字服务的,

墨干了继续写,

才会出现很多的所谓“渴笔”、“枯墨”。

现代很多讲书法欣赏的书

就是着相在这些所谓的笔墨技巧上,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看不到鲁公的气韵了。

其实鲁公这人很豪爽的,

哪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我是从《争座位》拓本

(上图)

发现这个看入技巧的,

因为《争座位》没有墨迹流传,只能看拓本。

看的时候就发现图7中的

“高而不危所以长”

(下图)

几个字特别明显是

一个接一个的向着右上方飞出纸面的。


参考下图的几何原理图。

这种飞出去的字,

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了验证这个欣赏方法,

我特意找了一个

书法零基础的人

试验了一下,

他说能看出来,很明显啊。

但马上又补充了一句:

“飞出去又怎么了,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看懂了《祭侄稿》和《争座位》,

再回头看羲之的

《丧乱帖》,甚至《阁贴》,

会发现全是一样的道理。

看书法,

就看线条感觉,

不看书写内容的,

绝不是什么

“表达了古人悲愤的情绪”

这类语文课本中糊弄小学生的话。

古人名家过人之处,

就是把字写“活”了,

就那么简单。

学书法

要先练眼睛,

看出门道了,

自己会追着往前走的。

古人法帖就躺在那里,

一一等着你去印证。

书法的世界真的很好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