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大扁桃不能忽视喔(附中医病机推测与防治)!

 蛋壳小妖 2017-03-23
儿童大扁桃不能忽视喔(附中医病机推测与防治)!X

慢性扁桃体炎

【定义】指一侧或两扁桃体明显肿大,一段时间长期存在,可伴有咽部不适、疼痛、清嗓子等症状。慢性扁桃体炎常常急性发作,表现为高热,扁桃明显肿大、化脓,咽喉疼痛等。称急性扁桃体炎。
【病位】扁桃局部
【病势】正气不足、邪气伏郁
【病性】可寒可热,热证居多
【病因】主要与外感、空气质量、痰浊等有关。
【基本病机】正虚邪恋,痰气交阻,乳蛾肿胀(扁桃局部炎症)。
【理论依据】
一、中医
1.扁桃生理
扁桃体的形态为扁卵圆形。是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扁桃体窝内的免疫器官。左右各一。小儿扁桃一般从第8-9个月开始发育,4-8岁达到高峰,12岁左右停止发育,以后随增龄而逐渐萎缩退化。所以,1-8岁小儿扁桃I。II。大,但表现光滑,纹理如核桃样,无脓点,无异常分泌物,色淡红而均匀等均不作病态论。
扁桃体是呼吸道的屏障,可以阻挡并过滤病菌;它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广泛参与多种免疫过程。人口腔内温度适宜,温差小、水份足、营养丰富,又有许多死角,适宜于微生物生长。但因为有唾液、有舌头运动、有吞咽、有各种腺体分泌抗病物质(激素与抗体等),以及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等因素使口腔内某类微生物不会过于强大。人的口腔就处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且,在进化过程中,能在人口腔中寄宿并繁殖的微生物大多对人体有益。这是平时不容易患病的原因。
扁桃在天人合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咽喉外候天地之气,内与肺胃相通,是天人阴阳之气相交的要冲,喉核为咽喉重要门户。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为人身之蕃蓠。若肺卫得固,
邪气难入,咽喉清爽,气道通畅,则喉核无病。《喉科秘诀》有“盖咽者,咽也,咽纳水谷也;喉者,喉也,候气之出入也。咽喉居于上位,为诸经循行之要冲,地处狭窄,易壅易滞易聚,而火热炎上,其势急迫,遇关隘狭窄之地,则壅滞结聚其处而致病。《儒门事亲·卷三。喉舌缓急贬药不同解》曰:“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异”。正是由于小儿扁桃的存在与适时肿大才调节了咽喉口径,阻挡了异物进入,粘附了灰尘与雾霾颗粒,才有利于吸入空气的温润。
2.大扁桃的实质
大扁桃在中医被形容为“乳蛾”。是咽喉部的肿大组织。
它会是什么呢?
由于中医的病因学说比较落后,它只能根据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来认识疾病,而且万病同因(因为都是这种病因)。所以,当见到咽喉部如蛾子一样的肿块时,对于肿胀,除了有形的为痰(水湿),或瘀,或食积,或粪块。无形的如气壅、热毒,和六淫外,真没有更好的解释。
而咽喉部的肿块,与食积不符,也肯定不是粪块。剩下的就只有痰、瘀、气、毒。
于是,所谓辨证论治就在这几个字中组合。要么“痰气交阻”、要么“痰瘀互结”。要么“瘀热互结”,要么“痰热壅盛”,要么“热毒炽盛”。就慢性扁桃体炎来说,以痰气交阻似乎更为合理些。
其实,中医对任何一种肿块的认识都是这种思路。
这是不承认解剖的中医学说的通病!
3.大扁桃的可能原因
确定了“痰气交阻”,或“痰瘀互结”,或兼些“热毒”之后,自然就该探究痰、气、瘀和热毒的来源。于是,外感(六淫、热毒)、食伤(脾为生痰之源,食积化热,热蕴生浊、化生成毒)、情志不遂(气郁、瘀血、火热)等应运而生。
因为咽喉具有与外界相通和位置较高等特殊性。与外界相通就易招外感六淫。位置最高就容易被火热薰灼,就必须有向上蒸迫这一机理。这是急性扁桃体炎外感热毒与内热上薰最合理的解释。而慢性呢?热毒不太重,火热不盛,感冒症状不明显,就只能痰气交阻或痰瘀互结了。
因为是慢性,正气一定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在有邪气,故正气必然虚。正虚邪恋的病机就天经地义了。结合痰与气,考虑扁桃与气道的关系,中医自然就认定正虚是肺脾气虚(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或肺肾阴虚(肺上连咽喉,肾经络循咽喉,夹舌本)。气虚了不能托邪气外出,阴虚了不能滋养咽喉。邪恋则因为红肿不太厉害而只能判定为风寒或风热。
二、西医
在病因上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是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长期刺激感染所致。自身变态反应也可能是其病因。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后加重,或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儿童多伴随清嗓子)、口臭(因为扁桃体内细菌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上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扁桃体肿大(肥大的扁桃体可致吞咽困难,声音嗡,呼吸不畅,睡眠鼾声,或咳嗽)。如果扁桃体内细菌,脓栓经吞咽进入消化道,可导致厌食、腹泻、腹胀等。如果感染加重,还常常出现头痛、乏力、低热等表现。
检查可见扁桃体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或有灰白色小点,或覆盖菲薄黏膜与粘连物,隐窝处有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时分泌物外溢,舌腭弓及咽腭弓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滴度可增高等。
慢性扁桃体炎症可向邻近器官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炎等。此外,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长期低热等也与该病有关。
【治疗】
一、原理
正虚宜扶正。邪恋应祛邪。扶正以益气为主,兼养阴。邪恋应发散。
加强局部消炎,利咽喉。通过化痰,顺气,祛邪,活血化瘀和解毒等使大扁桃回归正常。
二、治法
1.中药: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薄荷、大青叶(清解热毒,利咽喉)、法夏、海蛤粉(化痰散结)、苏叶、厚朴(行气解郁)、甘草(和中,缓急、利咽喉)
2.小儿推拿:清肺平肝(祛除邪气)、补肺经、补脾经(实卫固表,助运化,绝痰源)、掐少商(利咽喉,清热毒)、清天河水(清透邪气)、推上三关(温助阳气,托毒外出)、喉科擒拿法、咽喉部直接操作(包括抹咽喉、拿喉节、点扁桃点、项后三线等。其利咽喉、消肿胀疗效最速)
【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用碘片或淡盐水),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机会。
2.加强锻炼,增强抵御外寒的能力。
3.适当摄入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多食水果等。(4)体能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4.手术指征:
(1)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
(2)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
(3)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
(4)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
【支撑材料】
明代《外科正宗·卷之三》“自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说……又有喉痛、喉痹、乳蛾等症”,提出了乳蛾有虚火乳蛾、实火乳蛾之分。
明代薛己《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下》“此证因受风热郁怒而起,生于喉中,紧靠蒂丁,初不甚痛,乳头逐渐长大,劳辛即发”。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卷之三》“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证,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盖此证为阴蛾也”。
清代焦氏《焦氏喉科枕密·卷一》“蛾下起黄皮或白皮一条,长入喉底”,“旧久月深成嫩骨”等描述。
《外科正宗·卷二·咽喉论》“上午痛者属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牛芬、元参;午后痛者属阴虚,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桔梗、元参;如不效,必加姜、附以为引导之用”。
《外科正宗·卷二·咽喉主治方》“理中汤,……治中气不足,虚火上攻,以致咽间干燥作痛,吐咽妨碍”的论述。
《喉科白腐要旨》“养阴清肺汤”为主,重者用“神仙活命汤”。
《石室秘录·卷六·数集》“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治疗“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源而火势顿除”。
专著有《喉症全科紫珍集》、《咽喉秘传》、《咽喉症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