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人为什么喜欢串门儿,现如今您还串门儿吗?

 沈维鑑 2017-03-23



凡有过老北京四合院生活经历的人,几乎没有不串门儿的,也没有不会串门儿的。我所说的串门儿,是日常生活中互相往来的平常串门儿,年节串门儿不在其中。


在老北京四合院里你来我往,那时串门儿倍省事儿,不用事先约好,也不用买东西。赶上人多没准聊上个把钟头,有时也许喝碗茶就走,一切顺其自然,没那么多事儿。



那时候到家里坐坐聊聊,是一件极平常而又普通的事。串门儿是形式,邻里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才是目的。因此可以说,串门儿有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鲜明的老北京特色,充分体现着老北京四合院里的风土人情。


老北京四合院自古就有:“院里的事儿,院里的人管”的说法。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历史悠久。据此说法,串门儿已成为四合院人许多年里沿袭的一种不称习俗的习俗了。


既然串门儿由来已久,其中的说道是免不了的。

串门儿有六大讲究,这头一个就是时间讲究:选晚上时间,闪开晚饭时间,压缩串门儿时间。一般选在晚上七点半至九点半时间段,不能影响邻居的正常吃饭。晚上虽闲歇时间长,但要控制时间,不能耽误邻居正常休息。


二要轻敲门,重垫话。到谁家串门儿必须先敲门,绝对禁止蔫不唧儿地推门进。敲门还要讲究轻敲,有节奏地敲。不能让对方有鲁莽、害怕、心跳的感觉。重垫话是大声喊话的意思,起到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谁来了,有所准备。喊完话,还要等屋里有了回应得到允许才能进门,免遇尴尬。

三讲究串门“三不去”:寡妇家不去,只姑娘在家时不去,新婚夫妇家不去。“三不去”专指男性而言。寡妇家串门儿容易招惹闲言碎语;只姑娘在家时去串门儿,双方会遭遇尴尬;新婚夫妇晚上时间最珍贵,少去或不去为好,否则会影响邻里关系,影响团结和睦……


其四,是大敬大,是小敬小。在串门儿者的眼中,大小辈分要分明,应受到同样的尊重。是叔称叔,是弟称弟,禁喊绰号、小名。


第五条讲究最重要,先说正事,后闲聊。串门儿是形式,用举手之劳为院里的

邻居解决点难事、烦心事是荣幸,是正道。扯闲篇是一种娱乐方式,但语言行动都要讲究文明,注意对晚辈人的不良影响。


第六条严禁串门儿打情骂俏。


在院里有威信的长者,说话有分量的人,解决家庭纠纷在行。知道谁家打架闹和,不孝父母,说一个,服一个,说两个好一双。


院里有那快人快语,办事果断、利落、真砍实凿,串门儿去的户多面广的人。胡同几乎没有不去的地儿,管的闲事自然也多。谁家砌墙、盖鸡窝、搭间小棚子或红白喜事……别人跟她一念叨,齐活。她心里有数,到时一句话连人带家什都到位。她说话好使,又占地方,帮忙来的人,跟着她受了累还乐颠儿乐颠儿的。


四合院人串门儿,串出了关爱、串出了互助,串出了情谊,串出了和谐,串出了欢乐,串出了逐渐富裕,因此有过四合院经历的人,都怀念这串门儿的日子。而现如今“拉门就进”已经不可能了——几乎每家都有了防盗门,您不敲门也进不去呀!


文/刘洪章 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