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源主水:明代前三朝瓷器——宣德时期

 自华居 2017-03-23
主水典藏集2017-03-18阅读原文

(宣德)

从《明实录》、《明史》等权威文献及方志等有关记载来看,洪武至成化间,历朝均遣有工部官员或太监(中官)“之浮梁县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而浮梁、饶州府等地方官吏也时奉命佐理。

官窑烧制的瓷器绝非一般商品,它或御用,或为朝廷对外之赏赍品,因而要求极为严格,烧造时不惜成本。如《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官窑时谓:“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其费用为“饶州、广信、抚州三府三十县的钱量,每岁耗银数万两”,从近年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大量永乐、宣德、成化官窑遗址来看,其中许多瓷器是微有瑕疵便被淘汰而摧毁,从一侧面证实了当年烧造瓷器“费不赀”的情况。

综上所述,这种享有种种封建特权制作的并染有浓厚皇家气习的所谓“官窑器”,显然冠绝当代,代表了当时制瓷最高水平。而其时为数众多、条件相对简陋的民窑所烧制的瓷器自然无法与之媲美。我国古陶瓷学界一般将洪武至天顺朝视为明早期,而成化则为明中期的开端。那么,本文将主要以官窑瓷器为对象,结合相关的考古与文献资料,对该期瓷器作一扼要介绍,并对有关问题作一探索。

(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

三、宣德瓷器

公元1424年永乐帝病逝于北征归途,同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继位,改年号为洪熙。朱高炽登基仅十个月,便罹病猝殁于北京钦安殿。洪熙朝短暂的一瞬,在中国历史上无法留下多少痕迹,而其子宣朱瞻基入继大统之后,则能蒙业守成,在他统治的十年期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钢纪修期,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有灾,堪称明代之太平盛世。这段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宣德官窑以其产品量多与质优而被称耿历代官窑这这冠。

据《大明会典》载,宣德八年,一次“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其产量十分惊人,若根据现令传世与出土资料来看,这一记载似乎可信。宣德官窑不仅产量大,其品种之多也是空前的。如果按其使用功能划分,似有如下五类:

第一、饮食及日常生活器皿类:各式碗盘杯碟靶盏,各式壶、盆、洗、罐、漏斗、渣斗及钵等。

第二、文房及实用陈设器类:各式瓶、炉、缸、笔盒、砚滴、水盂、灯和镂空香薰等。

第三、花园用器类:各式花盆、盆托、水仙盆、花插和型制各异的鸟食罐等。

第四、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类:八方烛台、方流执壶、双耳扁壶、网格纹盖皿和单把罐(花浇)。

第五、祭祀及御用特殊器皿类:坛盏、豆、三足香炉、蟋蟀罐、军持及僧帽壶等。

而如果按瓷器釉、彩方面分类则有:

(一)釉类:

1、高油釉:甜白、影青、天青、宝石蓝、鲜(祭)红、紫金釉及仿宋名窑的仿建窑天目、仿紫定、仿汝、仿龙泉、仿哥及茶叶未釉等;

2、低温釉:浇黄、洒蓝(雪花蓝)、孔雀绿、瓜皮绿等。

(二)彩类:

1、高温彩:青花、釉里红、酱彩、铁红彩、青花斗彩釉里红、宝石蓝地白花彩。

2、高低曙结合彩:青花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矾红及青花孔雀绿彩等。

3、低温彩:单纯矾红彩、釉上绿彩及黄地填绿釉彩等。

以上各类除少数的几种为宣德独创外,都和永乐官窑一脉相承。如果说洪武与元代瓷器的风格由于“近关关系”而有些形似的话,那么,宣德与永乐瓷器则因为这种“关系”而显得更为形神相似。譬如,一些无款宣德青花瓷与永乐青花瓷便难于区分开来。出现这种情形似乎不难理解,因为:第一,宣德一朝仅有九零七个月,根据《明实录》、《大明会典》有关记载来看,宣德官窑的烧造活动只集中在元年—五年,八年—十年的首尾两期,在这短暂的烧造时期里,要全盘抛弃前代,重建官窑形象客观上不太可能;第二,我们知道,宣宗少年时深得其祖父永乐帝宠爱,永乐帝曾多次带着年少的皇太孙朱瞻基离开京城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朱瞻基对其祖父也特别敬仰。那么,宣宗登大宝后,宫中器物一应从前,亲要求官窑继续按永乐式样烧造一些宫中用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尽管如此,宣德官窑却也有如下之特征与影响:

a、关于宣德青花。明朝人就以为:“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现代人一般也以为宣德青花品质最优。那么,人们为什么青睐宣德青花呢?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宣德青花量大,品种多且彩饰精美;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其青花的色调有关。假如我们把典型的永乐和成化青花与宣德青花作一比较,便可观察到,宣德青花色泽既有永乐青花的深厚浓丽,又带有成化青花的清新淡雅,二者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别有韵味的色调。历来有两种传说,宣德青花使用的青料是郑和出使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所谓“苏麻离青”或“苏离麻青”和国产料掺合使用的产物。但所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根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提供的8块典型宣德青花瓷片测试结果,宣德青花所用的青花料是一种低铁高锰的国产料。这一结论与近年在珠山明御厂宣德地层出土的一块青花书“乐一号”、“乐三号”铭青花试料盘可相印证。该盘青花色调淡雅,所谓“乐一号”、“乐三号”很可能就是乐平青料(即文献记载的所谓陂塘青或平等青)。据测试分析,由于宣德青料中减少了钴铁着色而增加了钴锰着色,故形成纯正蓝色中“略带紫色调”,这就是宣德青花既不同于、而又胜于前朝的真正原因。

b、器型与纹饰:宣德与永乐官窑瓷器,其胎、釉制作和纹饰没有多少区别,宣德器型也多沿用永乐形制,但也存在差异;宣德官窑器上的龙纹比永乐的画得更为精彩,有竖发、披发及前披发式,均显得较为凶猛。如螭龙纹,其形象就显得特别雄伟。龙的五爪多画成带勾状圆圈形。应龙、莲龙、衔花龙均首见于宣德。花果纹也有特殊处:譬如永乐花果纹一般有花无果或有果无花,而宣德的则始见有花果并存(即把非生长在一季节的花果绘于同一器物上)如双桃纹,便既有花,又有果。永乐青花中少见的细描人物故事图,宣德器中已屡见不鲜,且多配以庭院台阁,构成一幅完整画面。辅助纹饰中常见的仰、覆莲瓣纹,瓣心多填色,与前代式样有较大不同。尤其有趣的是,相同的纹饰却采用不同装修来表现,如相同的萱草纹盘则有蓝(祭蓝釉)地白花、白地蓝花和青花填黄三种;机同的牡丹纹盘亦见有铁绘、青花与青花填黄三种。机同的器型永乐有秀、巧、薄的特点,宣德的则有大、厚、拙的特点。

(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

c、关于款识

从出土与传世的宣德瓷器来看,其时的制品绝大数都有年款,并有固定的形式。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二种,从工艺与装饰形式上看有:刻款、青花款、铁绘款与釉上矾红款;字数有四字、六字;排列形式有单行(横排、竖排)、双行、三行排列;有加双圈、单圈或长方单框之类。宣德碗盘底多施盘,款识流行书于器底,大盘则书于外壁口沿处,瓶罐类则多书于器物之肩部,还有在同一器物上书写二个年款的(如蟋蟀罐和笔盒)故前人有“宣德款识满器身”之说。据考证永宣德器上的年款,均出自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之手(即由沈度书写粉本后,由御厂工匠临摹于瓷器上)。

d、宣德官窑有如下品种与造型的瓷器特别引人注目。如洒蓝(或称雪花蓝)、天青釉、青花填黄、青花填红及斗彩等,均为宣德官窑创新品种,天青釉是以钴为作色剂的高温色釉,过去一直以为天青釉创烧于清初官窑,1993年珠山明御厂宣德地层出土一盏心书“宣德年制”篆款天青釉靶盏,证实早在宣德时天青釉已经发明,并成功地用于装饰瓷器。又如彩饰精美的蟋蟀罐与形制各异的鸟食罐。1993年珠山出土一批青花蟋蟀罐,纹饰有行龙、凤穿花、花卉、瓜果、天马、莲池珍禽、樱桃画眉、白鹭黄鹂、猎犬飞鹰、洲渚水禽及芦洲鸳鸯纹等10余种,其中有些纹样是过去从未闻见的,尤其是其后三种纹样在构图状物方面极富会画趣味,宣德青花有“殿中画院人遣画也”的记载,故其“粉本”可能出自宣德时供职于仁智殿的宫廷画家。这批遗物不仅证实宣德宫中尚蟋蟀之戏,且宣宗本人也有斗虫之好。鸟食罐有鸳鸯形、蟾形、双石榴形、竹节形、鼓腹形、瓜形和双联形等,这些实物说明宣德宫宛中饲养观赏鸟已蔚然成风。再如仿宋名窑单色釉瓷,传世品有仿龙泉青釉和哥釉盘碗之类,近年珠山又出土仿紫定釉、建阳黑釉和汝(淡青)釉碗及一批仿龙泉青釉碟、钵、花盘和带座梅瓶等,这批实物充分说明,宋代名窑的工艺技术与艺术风格已在官窑中得到运用及对官窑产生影响。宋瓷那种精巧秀美的艺术风格已在宣德官窑中初露端倪,且其风格的定型一直在继续,似乎到成化官窑才明显地固定下来。

e、从传世与出土资料来看,宣德时代釉上彩瓷产量比前代空前增多,品种也较前代丰富。有矾红彩、青花填矾红彩、青花填黄彩与斗彩等。其矾红彩显然是洪武、永乐矾红技术的继承,但矾红色彩比前代更为纯正鲜艳;青花填红与填黄则是在永乐官窑高温酱彩填低温绿技术上发展;斗彩是宣德官窑创新品种,是将釉下青花(蓝)与釉上红、黄、绿、紫诸色巧妙组合的装饰新工艺。它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釉上彩瓷的发展开辟了一新新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