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阳之战,兵力悬殊太大,刘秀为什么能获胜?

 茂林之家 2017-03-23
光武帝刘秀,毛主席评价他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而说道刘秀就不得不提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王莽便征召能人异士,以王寻、王邑为统帅,率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大军进攻昆阳。

昆阳的守军只有八九千人。看到敌军强大想放弃昆阳逃跑。而刘秀认为:逃跑是死路一条,之后坚守等待援军方有胜利之机。绿林军听从建议,由王凤、王常死守昆阳(刘秀出城后不久,两人向王莽军投降,结果不被允许)。刘秀亲自率领着13人在敌军围城之际出城调集援军。或许是刘秀天命所归,王邑、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开始昏招连连。除此之外王莽军先是感受了“老天爷”恶意:“夜有流星坠营中”。没错王莽军营遭到流星陨石的攻击,导致死伤惨重,士气大降。刘秀正好带着援军回来,率领只有万人的军队主动冲击数十万人的营盘,居然连战连胜,杀死上千,王莽军士气一降再降。而刘秀的部队士气确是空前的高涨。

然后便是史诗级的决战。刘秀选取3000部队偷渡后冲击中军。王邑、王寻很是轻视,只带万余人迎战,命令部下只能看不能动(好奇葩)。这里神奇的“老天爷”又突发神威:狂风暴雨、河流暴涨、狂雷惊天。刘秀携天象上的优势将杀死王寻,击垮王邑中军。大军群龙无首后被刘秀击败,伏尸百余里。

以上的流星坠营、狂风、惊雷什么都是记录在正史之中,虽然汉时的史官还是有点节操的,但还是很难令人相信。昆阳之战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役,它直接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可以与巨鹿之战和淝水之战相提并论。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的战争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爆发于王莽统治下的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

说到这里,那么爆发昆阳之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下面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话说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西汉宗室刘玄在淯水之滨(今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城)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王匡、王凤等人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复用汉朝旗号,大赦天下,悉数拜置诸将,其中王匡、王凤被受封为上公,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被受封为太常偏将军。从那时起,绿林军又被称为汉军,抑或更始军。

于波饰演的更始帝刘玄的形象

新朝政府领导王莽得知此事后,忐忑不安,立刻任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人为统帅将领,发兵42万奔向了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及主战场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一线,力图一举歼灭新生的更始政权,从此拉开了昆阳之战的序幕。

王莽像

同年五月底,宛城王莽军投降汉军。六月,刘秀所率领的汉军抵达昆阳,与昆阳城汉军内外夹攻,打得王莽全军一败涂地,结束了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是战败后的惨象极为异常惊人:

当时,昆阳城内的汉军与刘秀率领的汉军里应外合,击鼓大喊,一鼓作气,向王莽军冲杀而去,呼声震天动地,最终王莽军不敌汉军,只好丢盔弃甲,溃败而逃。逃跑的士兵相互践踏,以至于践踏而死的士兵就遍布一百多里。而当时又适逢暴风雷雨,屋瓦全部被大风揭起,到处乱飞,大雨倾盆而下,致使滍川河水暴涨,王邑等人率领的军队驱赶随队助威的虎、豹等禽兽都吓得发抖,掉入水中淹死的士兵数以万计,滍川河水也因此不能流动了。此时,王莽军队的统领王邑、严尤、陈茂仅带少数的士兵以轻骑踏着死尸渡过滍川河逃走。紧接着,刘秀统领的汉军缴获了王莽军队的全部军用物资不可胜计,一连一个多月都没有运完,余下的全部烧掉了。据史料《资治通鉴》记载:“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馀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由此可见,昆阳之战的惨象是何等的惊人,何等的凄凉,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用言语也是难以表达其惨状的。

后来,当王莽得知昆阳惨败的消息后,异常震惊,整个朝廷上下也为之惊恐。王莽再想重拾河山,力挽狂澜,这时已经是来不及了。

新朝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以绿林军为主体的汉更始军及各部反新朝的统治势力,浩浩荡荡攻入新朝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王莽则在混乱之中被商人杜吴所杀,他统治新朝16年的政治生涯从此圆满结束,画上了句号,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并和当时兴起的以农民为主起义的赤眉军联合灭掉了更始政权,刘玄出降赤眉军,献出传国玉玺。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刘秀称帝后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

同年六月,刘秀在众将的拥戴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千秋亭即帝位,建元“建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东汉帝国,成就了一代霸业,史称汉光武帝。

       

王寻,是王莽的本家,王莽建立新莽帝国以后,也赐给了他爵位——就这样,王寻从一个小人物一夜间变成了一个大人物,新朝权贵。

不过王寻不知道,他的幸福是假的,痛苦倒是久长的。

新莽帝国建立不久,农民起义就在帝国全境爆发,王寻作为王家王朝的皇族,当然被委以重任去镇压农民军。

结果,他成为了昆阳之战的指挥官,为刘秀刷战绩献出了生命——也正因为昆阳之战,王寻这倒霉孩子才被历史记住。

       

昆阳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是发生在王莽新朝末年的一场大战,王莽当时的兵力有四十二万,而刘秀阵营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实力悬殊实在太大,但是,刘秀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呢?

先看一下双方阵营的指挥官,王莽一方是王邑、王寻;汉军是刘秀、王凤和王常。刘秀在这一战中打垮了王莽的军队,一举成名,名震天下,为以后建立东汉政权,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王莽为了与汉军作战,从各州郡选兵,然后,限期到洛阳附近集合,经过挑选,最后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四十二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这些军队到了一起之后,开始向颍川前进。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攻。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声势浩大。

史书《资治通鉴》:王莽闻严尤、陈茂败,乃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以长人巨母霸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号百万;馀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夏,五月,寻、邑南出颍川,与严尤、陈茂合。

汉军的统帅虽然是王凤,但是在昆阳之战中,由于王凤等人面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王莽大军,曾一度缺乏作战的坚定性,而刘秀这关键时刻成了昆阳之战的重要决策人物。

当时,军中将领看见王寻和王邑兵多,都非常害怕,刘秀说,现在我们兵少,敌人强大,如果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抵抗,不成问题。如果分散了,不能集中全力,就会有劣势。而且宛城没有拿下,不能救援,如果昆阳被拿下,一天时间,所有的军队都会被消灭。现在,不同心协力,共图大事,能只顾各守自己的妻子财物吗?诸将都非常生气地说:“刘将军怎么敢教训我们?”正在这时侦察兵回来,报告说:“王寻大军即将到达城北,军队连绵百里,还看不见后军。”王凤等向来看不起刘秀,见眼前情况紧急,才互相商量决定,请刘秀出破敌之策。刘秀经过分析情况,就做了决策,以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人坚守昆阳,自己当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王莽大军内外夹攻。

《资治通鉴》记载:郏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后来,将士们斗志昂扬,个个都以一挡百,刘秀率三千敢死队从城西水上冲击敌军,王寻和王邑认为刘秀很容易就能打败,就带了一万多人对阵,让其他营寨的人都不要动,与汉军交战,结果失利了,其他的大军也不敢擅自来救。王寻和王邑的军阵一乱,汉军趁机进攻,杀掉了王寻。这时,城中的军队也出动了,里外夹击,声势震天,王莽大军溃乱,逃跑者互相践踏,死伤无数,伏尸一百多里。当时又赶上了大风和大雨,士卒渡河被淹死的数以万计,水都不流动了。王邑、严尤、陈茂轻骑踩着死人渡水逃走,汉军获得辎重无数,王邑和数千人逃回洛阳,关中震恐。

《资治通鉴》记载: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馀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馀。士卒奔走,各还其郡,王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洛阳,关中闻之震恐。

昆阳之战胜利之后,更始帝遣王匡进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王莽新朝官员,用汉年号,服从更始帝的政令。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城内,王莽被杀,新朝就此灭亡。

昆阳之战,汉军以少胜多,以一万多人,击败王莽四十二万大军,之所以能获胜,刘秀的三千敢死队可以说功不可没,给王莽大军以沉重打击,挫了王莽军的锐气,给汉军以巨大鼓舞,因此,才最终取得完胜。

       

在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其一系列政策招致农民和贵族的一致不满,随即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尤以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集团为最。新莽在先攻击赤眉取得战果后,又倾尽全力的南下攻击绿林。两军在昆阳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决定了两军的命运以及未来中原数百年的国运,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极大影响的决战。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新朝大军自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超过四十万军队到达昆阳。新军统帅王邑立即下令放弃前往宛城而围攻昆阳,以屠城的方式来立威。昆阳守军共约一万人.起义军首领王凤鉴于双方力量十分悬殊,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而一些退入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惶失措,唯有刘秀(此时仅为偏将军)镇定自若,通过分析情况,便做了决策:在坚守昆阳城的同是,自己突围出昆阳城到外面去调集部队,准备对新军内外夹攻。

说来搞笑,刘秀走后,城中守军是有投降之意,但新军并不接受,执意要破城之后屠城立威。守军和城中平民只得拼死抵抗,足足坚持近一月之久。绿林击破宛城后,刘秀将宛城已破,绿林军主力将至昆阳的消息大肆传播。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更加坚决;而新军得此消息,则士气更低落——只是一个昆阳,在大兵压境下仍能苦战一个多月无法攻破,宛城的十万汉军却要来了。

决战之时,刘秀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新军统帅王邑轻视,只以万人应击。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的部队,斩杀了王寻。新军各部队随之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陷入混乱。此时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取得胜利,也冲出城门开始反击,内外夹攻新军。新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他们本是强迫征来的贫苦百姓,早已对王莽政权痛恨之极,经所以自然弃阵而逃。溃逃的莽兵相互推挤,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在起义军的追杀下,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只有少数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