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脉通,全身气血足

 云中公子 2017-03-24

  武侠小说里多有练武者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神功的描写,实际上这是艺术夸张了。督脉循行于背部,中医有背为阳、腹为阴的说法,因此督脉可调节阳经气血,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至尾骶部的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liáo)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如图)。

  督脉上有几个最为关键的要穴,平时多加按摩,有益整条经脉的养护,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命门:补肾壮阳。命门与肚脐的位置为前后对应,平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腰后正中点就是该穴。平时用按摩锤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命门穴,可起到壮阳补肾的效果。每天叩击15分钟,以穴位处有温热胀感为佳,能够防治腰腿酸沉无力、周身疲惫、下肢浮肿、小便频繁、白带清稀、头晕或耳鸣等病症。

  至阳:治胸背痛。该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即坐位,两手自然下垂,两肩胛冈下角水平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处。按照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至阳穴的穴性与夏至意蕴相同,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贴必选该穴,多用辛温发散的药物贴敷于此。

  大椎:治痛绝穴。该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即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处下方的凹陷。大椎穴是传统养生的首选要穴之一,又是治疗诸痛之绝穴。针刺或在大椎穴拔罐,能提高人体正气,振奋一身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三伏贴、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痛等慢性疾病,以及治疗阳盛阳亢引起的失眠,都离不开大椎穴。

  百会:通全身,治百病。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前后仔细寻摸,凹陷处即为该穴。百会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宁神定志、调补中气之效。多用来治疗头痛、头晕、精神病、癫狂痫证、癔病、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脑血管意外、中风昏迷、久泻不止、小便失禁、健忘失眠、脑痴呆、脑萎缩、中风失语等。▲

腰痛穴——飞扬(治病快穴)

\

  腰肌劳损引起的慢性腰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治疗慢性腰痛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非常简便有效的按摩方法是按揉飞扬穴。

  

  伸直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小腿肚的肌肉尖角下方凹陷处距离1寸的位置就是飞扬穴(如图)。找准穴位,每天按揉5~10分钟。两腿都要按,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收到显著效果。由于飞扬穴所在的位置肌肉较厚,按揉时需稍稍用力,才能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如果配合按揉委中穴,效果会更好。委中穴的位置也很好找,在膝弯的正中处。

  

  另外,刺激飞扬穴还可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对小腿部位的减脂亦有一定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