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某男,47岁,干部。【主诉】主因发作性胸痛6天,呼吸困难、咯血、发热1天,于2005年8月12日入院。【现病史】患者2005年8月6日饮酒后出现前胸闷痛,伴颈部、左上肢疼痛不适,未服药治疗,持续30min左右自行缓解。8月9日又发作2次,含化速效救心丸6粒,15min后缓解,即去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酸激酶为452u/L,肌红蛋白阳性,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125万u静脉溶栓治疗,仍反复发作胸闷痛,8月9日22:00,持续胸痛2h,肌注度冷丁减轻。2005年8月11日突发呼吸困难,端坐,伴咳嗽,咯痰带鲜血,出冷汗,发热,体温38.5℃,当地给予速尿、西地兰、硝酸甘油等治疗,症状不缓解,即收住本院。【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血压波动在140~150/95~100mmHg,2年前发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饮酒30余年,每日约半斤,不吸烟。【体格检查】:T38.1℃,P110次/min,R24次/min,BP94/70mmHg,急性病容,半卧位,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右肺下野呼吸音低,右肺上野、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未闻及胸膜磨擦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min,律齐,P2>A2,心尖部可闻及Ⅲ级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2005年8月12日心电图:窦律,STⅡ、Ⅲ、aVF、V7~V9上抬0.05~0.15mV,SⅠ、QⅢ、TⅢ,V7~V9R波减低,V1~V3导联ST段下移0.1~0.2mV.血常规:WBC11.84×109/L,N0.843,L0.0096,RBC4.51×1012/L,Hb140g/L,PLT206×109/L.尿常规:蛋白微量,WBC5~6/HP,RBC0~1/HP,血气分析:pH7.582,PaCO226.9mmHg,PaO268.6mmHg,HCO3-24.8mmol/L,BE4.2mmol/L,血K+4.43mmol/L,Na+130.2mmol/L,Cl-93.1mmol/L,肌酸激酶301u/L,乳酸脱氢酶304u/L,肌酸激酶同功酶13.0u/L.8月13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31u/L,肌酸激酶360u/L,肌酸激酶同功酶9.0u/L,乳酸脱氢酶312u/L.8月14日抗链'O'50.5IU/ml,C反应蛋白46.5mg/L,类风湿因子26.4IU/ml.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8月12日床旁胸片:两肺淤血,右肺可见高密度渗出影,主动脉节宽,肺动脉段平,左心室圆隆。8月14日床旁胸片:双肺广泛片状高密度影,双侧膈肌观察不清,心脏增大,考虑急性肺水肿。床旁超声:左房42mm,左室51mm.左室后壁、侧壁运动减低,二尖瓣少量返流。【入院后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心脏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乳头肌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急性左心衰竭;(2)急性肺栓塞?(3)肺部感染;(4)高血压病;(5)高脂血症。【治疗】入院后给予吸氧,消心痛10mg每6h1次,合心爽15mg每6h1次,速尿20mg每单日1次,双氢克尿噻25mg每双日1次口服,速尿20mg静脉入壶,吗啡3mg静脉入壶,先锋霉素Ⅵ2.0g静脉点滴,每日2次,硝普钠、鲁南欣康、多巴胺静脉泵入,经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略减轻。未再发生胸痛,仍不能平卧,夜间60°卧位入睡。【2005年8月14日第1次查房】【住院医师】:汇报病历主治医师:此病例有以下特点:(1)患者为中年男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易患因素,起病急,病情重。(2)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胸痛,持续数十分钟至2h不等,伴颈部、左上肢疼痛、不适。1天前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及发热。(3)查体:体温高,脉搏快,半卧位,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4)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增高,心肌酶升高,动态观察心电图有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演变,电轴右偏。肌钙蛋白T阳性,X线胸片示双肺间质性肺水肿,后为肺泡性肺水肿。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下壁运动减低、二尖瓣少量反流。综合以上特点,考虑以下疾病:(1)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常有胸痛、气急,但发热与白细胞增多多在24h内出现,心脏体征方面可发现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心电图上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肺通气灌注扫描可显示有血供中断所引起的空白区,血清乳酸脱氢酶常稍增高,此病例有胸痛、咯血,心电图有右心室负荷过重表现,需行肺通气灌注扫描进一步明确有无肺栓塞。(2)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常引起类似心肌梗死时的剧烈胸痛,但疼痛的起始更为突然,并常向背部、腰部及下肢放射,上下肢可发生麻木感或瘫痪,两上肢的血压可有明显差别,有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X线胸片常显示主动脉逐步增宽,心电图上并无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特殊改变,此病例结合胸片、超声,可除外此诊断。(3)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为中年男性,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以突然胸痛起病,为典型缺血性胸痛,发病后心电图Ⅱ、Ⅲ、aVF、V7~V9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V1导联的T波正负双向,之后V7~V9导联R波逐渐降低,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V1~V3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考虑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诊断成立,外院溶栓治疗是正确的。患者1天来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咯痰、咯血及发热,查体双肺有湿罗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胸片示肺水肿合并感染,考虑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肺感染,再次痰培养并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心尖部听诊有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考虑心肌缺血致乳头肌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不是很大,出现了严重心力衰竭。是否存在肺梗死,请主任给予指导。【副主任医师】: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和X线胸片目前诊断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明确,冠心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咯血,PaO2、PaCO2降低,心电图示aVR:R/Q>1,呈qR型,SI、TⅢ、QⅢ,有右室负荷过重表现,肺梗死不能除外,急性肺梗死患者可有心电图V1~V4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心肌酶谱升高,血白细胞升高等,目前主要积极利尿,扩血管,纠正心力衰竭,待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能平卧后,行放射性核素肺血流灌注扫描,明确有无肺梗死;肺部感染明确,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主任医师】:(1)此患者有阵发性缺血性胸痛,心电图有下、后壁心肌梗死演变,支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诊断。(2)端坐呼吸,双肺散在水泡音,X线示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诊断明确,为左心系统损害。(3)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不大,心力衰竭如此严重,考虑心肌缺血严重,并存在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心尖部闻及Ⅲ级粗糙吹风样杂音,是一有病理意义的心脏杂音,考虑下后壁心肌梗死累及后组乳头肌,二尖瓣返流可能性大,是心力衰竭加重机制之一,复查心脏超声。(4)心电图示右心室负荷过重,有咯血,虽然超声心动图示右室不大,仍不能排除肺梗死,肺梗死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长时间卧床可能是诱因。目前重点控制心力衰竭及肺感染,待情况好转后进一步检查。【2005年8月23日第2次查房】【住院医师】:2005年8月17日9:00患者休息中突然血压下降至80/60mmHg,呼吸困难,患者精神差,嗜睡,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心率76次/min,将多巴胺加量至200μg/min,15min后血压50/20mmHg,停硝普钠及鲁南欣康静脉泵入,将多巴胺调至600μg/min静脉泵入,30min后血压升至80/50mmHg,多巴胺加至1000μg/min,10:00血压升至100/70mmHg,HR96次/min,加硝普钠3.125μg/min,将抗生素改为罗氏芬2.0g静滴,每日2次,速尿60mg静脉入壶,丁尿胺1mg静脉入壶,西地兰0.2mg静脉入壶,于17:00呼吸困难减轻,30°卧位,双肺仍可闻及小水泡音,急诊床旁胸片提示:双肺广泛片状高密度影,右上肺静脉扩张,心脏增大,重度肺水肿,继续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呼吸困难逐渐缓解,肺部罗音减少。【内科主治医师】:该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肺部感染明确,经改善冠脉供血、利尿、扩血管等积极治疗,现病情明显好转,无特殊不适,本次查房目的:(1)严重左心衰竭原因,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否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2)是否有肺梗死?(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何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放射科主治医师】:复习1995年、1996年、1999年胸部X线片,心、肺未见异常,2005年8月12日~8月17日胸片为急性肺水肿(初为间质性肺水肿,后为肺泡性肺水肿)8月21日胸片肺水肿明显吸收,为肺淤血改变,左心室圆隆。【核医学科医师】:2005年8月22日肺灌注显像双肺形态正常、完整,大小正常,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肺段性分布的稀疏缺损区。【超声科主任医师】:2005年8月22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40mm,左室57mm,左室下壁、后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部分平直,二尖瓣后瓣轻度脱垂,后乳头肌松弛,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EF60%,肺动脉内径正常,右房右室不大,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压力正常。【内科副主任医师】:(1)患者有胸痛,咯血,心电图SI、TⅢ、QⅢ,aVR导联R/S>1,应考虑肺梗死可能,但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扫描不支持,肺梗死完全可以排除。(2)心电图为电轴右偏,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3)心尖部杂音为二尖瓣返流性杂音,结合超声心动图,为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中度返流,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使心力衰竭明显加重,出现严重肺水肿,目前部分腱索断裂不能除外。【内科主任医师】:本患者从心电图演变看,诊断急性下壁、后壁、侧壁心肌梗死,从心肌梗死范围看,考虑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虽然右冠状动脉闭塞可致下壁、后壁心肌梗死,但不会导致侧壁心肌梗死,故不考虑右冠状动脉病变,待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能下地活动后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V1导联ST-T改变为正后壁梗死对应改变。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几个部位、不同时间发生,在此基础上,乳头肌功能不全致容量负荷过重,此外患者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控制差,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且合并肺感染,故造成了严重的心衰。【后记】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吸氧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无胸闷、憋气、胸痛,肺部罗音消失,不发热,血细胞正常,于2005年9月2日在局麻下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前降支中端可见肌桥,致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第1对角支起始80%狭窄,第2对角支近端50%狭窄,回旋支近端于钝缘支发出后90%狭窄,其后1cm处100%闭塞,远端经局部侧支及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显影,管腔好。提示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累及回旋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示左室阶段性运动障碍(膈面及后基底段),二尖瓣中至大量返流。【讨论】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多为面积较大,或老年人合并其他脏器重要病变,此患者虽然梗死面积不是很大,而且年龄较轻,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心衰、肺水肿,除心肌梗死外,其并发症--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是其心衰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重视。心肌梗死患者如有肺水肿和低血压,无论有否收缩期杂音(动脉压的下降可使杂音变得柔和甚至消失),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者,均应除外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