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热干燥,糖尿病患者还特别容易口渴,如果再加上肚子饿的话,肯定会有人想“要是来碗粥就好了”。但想想就好了,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是不敢喝粥的。可喝粥是非常清淡的饮食了,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还是不能喝粥呢? 其实是因为粥本身是碳水化合物,且消化得快、吸收得快,血糖上升得也快,对血糖控制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这样对控制血糖就更不利了
喝白粥虽然不太利于控制血糖,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人就真的不能喝粥了,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爱喝粥的糖尿病患者还是能喝粥的。
糖尿病人喝粥有讲究:
1、喝粥应适量,不宜过多,每次一小碗即可。
2、晨起不要喝粥,可以选择在午餐或晚餐时食用。
3、喝粥时应当慢慢地喝,拉长时间,这样血糖升高的速度也会随之缓慢。
4、喝粥最好搭配牛奶、青菜、豆浆等对稳定血糖有帮助的营养食品。 5、尽量不喝熬制时间太长的粥,因为这样的粥稠化程度高,不利血糖控制。
6、煮粥时可放入淮山药、五味子、瘦肉等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 7、煮粥最好选用粗粮,如高粱米、玉米粒、燕麦片、绿豆、赤小豆、白扁豆等,不仅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还能使血糖降低。 一般来说,凌晨2点到中午12点之间,由于激素分泌的原因,血糖普遍会升高。所以,糖尿病人晨起最好不要喝粥。 研究表明,用粗粮熬粥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目前国外一些糖尿病膳食指导组织已建议糖尿病病人尽量选择食用粗粮及杂豆类熬制的粥,将它们作为主食的一部分食用,能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人体24小时内的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所以,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喝粥的,关键是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喝粥。喝粥时,要注意时间和份量,同时最好食用用粗粮熬制的粥,这样还可以控制血糖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糖尿病饮食健康,转载请与原平台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