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贡贸易的衰落

 温泉源春图书馆 2017-03-25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使永乐年间朝贡贸易之盛达到了顶峰。史载:“受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但这种盛况并未持续很久。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终止和明成祖的死去,朝贡贸易也迅速衰落下来。

宣德五年,因“外藩贡使多不至”,宣宗颇为不快,遂命郑和组织第七次下西洋,但这已是强如之末。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后,朝贡贸易继续衰落。正德时开始对番货“抽分”,实际上就是允许朝贡以外的部分私人贸易活动的存在。明代的沿海官员很清楚,私商无法禁绝,与其让他们暗中交易,还不如向他们抽点税号。因此自正德以后,尽管海禁未明令废除,但私人海外贸易有了明显发展。于是,借朝贡而进行的贸易活动的重要性大为降低。

尽管朝廷禁令屡颁,严禁私人出海贸易,但因海外贸易利润高,故私人出海贸易仍在暗中顽强进行。诚如徐光启所言:“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私人海外贸易在明初即一直存在,到成化、弘治时则更为常见,“濒海大姓私造海舰,岁出诸番市易。”在正德、嘉靖年间,私人海外贸易更出现了不可阻遏的之势。“所在联结为寇,溃裂以出。”

这时,甚至出现了一些大的海商集团。嘉靖时,王直成了东南海商集团的总头目,“南面称孤”,自号徽王。嘉靖三十五年,王直派徐海率众十余万进犯松江、嘉兴等沿海各地,可见其势力已十分强大。这标志着海商、“海寇”们开始以武力反抗明王朝的海禁政策。在嘉靖时的所谓“倭寇之乱”中,其基本群众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其首领都是中国大海商。这被明廷称为“古今至变”。为了进行镇压,明廷几乎倾注了全国的兵力和物力,致使明王朝陷入了更深的危机。隆庆帝接受了这种历史教训,即位后随即部分开放了海禁。这实际上也等于宣告了朝贡贸易体制的瓦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