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年少的时候曾经游历四方,等做了皇帝之后,仍然保留了这种游侠的作风,经常穿着便服在京城游荡。赵匡胤的这个爱好搞得宰相赵普下班回家之后都不敢脱朝服,生怕皇帝突然造访,自己来不及接驾。 有一天晚上,开封城下起了大雪,赵普出门看了看雪,已经下的非常厚了,他心想这种天气皇上应该不会来吧。于是赵普就准备脱朝服睡觉了,但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赵普的思绪。赵普连忙亲自小跑着去开门,一看果然是赵匡胤。赵普说:这么冷的天,陛下怎么不早些休息?赵匡胤答:我床边都是别人家(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我睡不着啊,所以来找你聊聊。 当时宋朝所占的土地只在黄淮流域的中原地区,南北各地有多个割据政权,就在这个晚上,赵匡胤对赵普提出了他统一全国的方针。赵匡胤的想法是先北后南,意思就是按照周世宗的方针,先搞定北汉和契丹,然后再去攻打相对弱小的南方。南方虽然割据政权较多,但是南唐和吴越早已向宋称臣,并且通过进贡的方式不断为宋朝输送财富。荆南和武平节度使也都奉宋朝为正朔。所以当时北宋的最大敌人不是这些小国,而恰恰是北汉和契丹。 北汉契丹相互勾连,士卒强悍,如果纵容其发展,将是宋朝北方的一个巨大隐患。当时的契丹皇帝是历史一个有名的昏君耶律璟,此人荒淫无道,喜欢喝酒打猎,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处理国政,他在位时期,辽国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军队士气低落,将领无心打仗。 当年周世宗北伐,就是利用这一点,才能一路势如破竹,收复幽云十六州其中三州的土地。可惜的是周世宗突发疾病,不得不班师回朝,才使收复幽云的计划搁浅。可见宋朝初年如举大军讨伐,机会是非常之大的。 但是当赵匡胤提出要北进的观点后,宰相赵普沉默良久,说北汉有契丹为后援,契丹势力强大,不如先灭南方,在专心对付北方。赵普的话让赵匡胤打消了北进的念头,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等到赵匡胤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统一南方后,他自己也去世了,宋朝的皇帝从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变成了业余军事选手赵光义,赵光义此人无论的作战能力还是谋略都和他哥相距甚远。还有宋朝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包括百姓和军士都变得相当厌战。而且此时的辽国也已经由颇具能力的萧太后执掌,她改革弊政,任用贤良,腐败辽国早已焕然一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辽国都以惨败告终,北宋精锐士卒在这两次北伐中损失殆尽,北宋就此错过了统一北方的大好时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后来评价赵匡胤的策略说:中国先取南方,最后取幽州,则兵以弊于四方,虽得诸国,而中国之势终弱,然后才知道周世宗的策略是正确的。后来钱穆先生也曾评价这一策略说:宋以赵普谋,先南后北,兵力已疲。可见这个赵普才是宋朝没有统一的大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