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出自甘肃的古代名将,个个都是国士无双

 茂林之家 2017-03-26

甘肃处于雍凉之地,古代历朝都属于边陲地区,汉人和少数民族在此不断交融,形成了这里朴实而又剽悍的民风。甘肃出身的名将自然不在少数,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出身自甘肃的猛将吧。
那些出自甘肃的古代名将,个个都是国士无双

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号称飞将军。他的祖先李信在秦朝为将,还在灭燕战争中俘获了燕太子丹。李广生于军人世家,从小练习射箭,逐渐成长为一名神射手。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从军抗击匈奴。因其善于骑射,斩获大量首级,战后便被任为汉中郎,后又相继被任为陇西都尉、骑郎将。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而名声大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接着重新再射,始终不能再射进石头了。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到驻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了老虎。那些出自甘肃的古代名将,个个都是国士无双

李愬雪夜入蔡州

李愬:(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早年因父亲的功劳封官,任太常寺协律郎,后升任卫尉少卿。他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他志在削藩,加强唐朝的中央权力,这个想法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不谋而合。

自元和九年开始,李愬先后征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等众多藩镇,雪夜入蔡州一战更是堪称用兵如鬼神。李愬的四处用兵更是让全国藩镇服从,恢复到了暂时的统一。唐宪宗李纯对他有着高度的评价:宗臣之允,王国克生,毅勇蓄深,温良煦外。《礼》、《乐》战攻之器,默识其源;《诗》、《书》义理之府,洞窥其室。虽早升朝序,而未展将材。顷以悬弧滔天,宿兵既久,方城压境,易帅颇频,永怀韬略之家,必有弓裘之嗣。将执金鼓,载持干旄,果副眷求,克扬威令。缉伤夷之後,振怯为雄;制密迩之间,保危成固。推忠厚以感物,本信惠而和人,一其斫心,励厥死力,乘虚径袭,负雪兼行。风驱如合於百神,雷发若出於九地,坚城立溃,狡竖坐擒。遗甿安堵以知归,馀党释甲而请命,古之良将,其孰过焉?

长庆元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尉,谥号武。那些出自甘肃的古代名将,个个都是国士无双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 ,西汉著名将领。本始年间(前73年—前70年),赵充国担任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出兵征讨匈奴。他本当与乌孙合击匈奴于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汉军没有赶到。他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西去候山,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返朝后担任后将军、少府。匈奴大举发动十多万骑兵向汉塞开来,打算侵扰汉朝边区,到达时符奚庐山,准备入侵抢掠。此时,匈奴人题除渠堂投降汉朝后说出这一情况,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的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等九个郡。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领兵退去。汉即罢兵。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败羌人进犯。回来以后,三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了形势,建议防事变于未然,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得到宣帝的赞赏。宣帝因他年老,问他:“派谁去带兵最合适呢?”他回答得很痛快:“再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又问:“需要多少人马?”答“百闻不如一见。臣愿立刻去金城(今兰州附近)测看地形,写出方案来。陛下把此事交给我办好了。”他就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战斗准备。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这时,他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这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