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验案

 柴桂苓 2017-03-26
1.桂枝加 附子 汤治 自汗
患者 女 , 45 岁 , 2002 —7 —23 初 诊 。时值酷暑 , 病人却身 着厚 毛 衣 , 自诉 仍觉 周身 寒气 透 骨 ,恶风 , 背 部尤 甚 , 面 色苍 白, 手 足 不 温 , 却 又 汗 出止 。舌淡苔 白 , 脉沉细 。经常感 冒。证属表 阳不 足 ,
卫表不固 。治拟 益气 温 阳固表 , 方 用桂 枝 加 附子汤加味 : 桂枝 6 g, 炮 附子 6 g, 白芍 12 g, 炙 甘草 8g, 红枣 30 g, 生姜 3 片 , 炙黄 芪 15 g, 防风 10 g, 炒 白术 15 g, 五味子 10 g, 煅龙牡各 30 g 进 7 剂后 即汗 出止 , 四肢得温 , 衣减 , 精 神好转 。宗原 法 出入再 服 14剂 , 诸症 皆除 , 至今未发 。
按 ): 本 例患者乃 素体 阳虚 , 卫表 不 固, 腠 理失 司而汗 出如漏 , 恶风怕 冷 , 又背 为 阳 中之 阳 , 故背部 恶寒更甚 。其证 与《 伤寒论》 第 20 条“ 太阳病 , 发汗 , 遂
漏不止 , 其人 恶风 , 小便难 , 四肢微急者 , 桂枝加 附子汤主之 ” 相符 。方 用 桂 枝 汤 调 和 营卫 , 附 子 助 阳 固表 , 庶 阳气得 复 , 肌表 自固 。合 以玉屏 风散 、 煅龙 牡 、
五味子 以增益气 固表敛 汗之功 。



2.麻杏石甘汤合 麻子仁丸治咳嗽
患者 女 , 63 岁 , 2002 —08 —26 初诊 。
自诉外感 初 愈 , 咽痒 , 咳嗽 气急 , 咳吐黄 脓痰 , 口干 ,便 秘 , 数 日一行 , 舌 红苔黄 , 脉 浮数 。证属肺热 肠燥 ,热壅迫肺 , 大肠失润 , 治拟清肺化痰 , 佐 以润肠 通便 ,方用 麻杏石甘汤合麻 子仁丸 : 炙麻黄 5 g, 杏仁 10 g,生石膏 ( 先 煎 ) 30 g, 生 甘 草 5 g, 麻 子 仁 8 g, 厚 朴10 g, 炒枳 实 15 g, 桑 白皮 15 g, 鱼腥 草 30 g, 黄 芩15 g。进 7 剂 后 症 状 明 显 好 转 , 大便 得 下 , 咳嗽 减轻 , 续进 3 剂而痊 愈 。
按) : 肺 为娇 脏 , 主清肃 不耐邪侵 。本 例乃因外感六 淫 , 由寒 化 热 , 热 壅于肺 , 肺 失 清肃 , 故 见 咳嗽 气急 , 咳吐脓痰 , 舌红苔 黄 。又因肺 与大肠 相表 里 , 肺气 的肃 降有 助于大 肠传 导 功能 , 但 肺之 邪热 也 可 以通过手 太阴肺 经 与手 阳明 大肠 经 的络属 关 系 , 从 肺下移至大肠 , 影 响大肠传导致腑 气不畅 , 形 成大便秘结 之症 , 浊气 上逆 , 反 碍肺气 肃 降 , 肺 中之热 无路 可出而使 咳嗽加剧 , 如此形成恶性循 环 。故痰热 闭肺 ,肺 失清肃 , 邪热 下移 大肠 , 浊 气 上逆 , 为本病 的 主要病 因病机 。所 以在 上用 麻杏 石 甘汤加 桑 白皮 、 鱼腥草 、 黄芩泻肺 经之热 ; 在下通 腑 泄热 , 但 因病 人 年届六 旬 , 如用 承气汤之类恐泻下 过猛而伤其正气 , 故取麻子仁 丸 中麻子仁 、 厚朴 、 枳实 以润肠通便 。二方 合用 , 上下 同治 , 寓釜底抽薪 意 , 使热去肺 宁而奏功 。



3.黄 连汤治腹痛
患者 , 男 , 50 岁 , 2003 —04 —1 5 日初诊 。 自诉脘腹隐痛 , 大便溏泻 , 日2 ~3 次 , 纳减腹胀 , 口渴欲饮 , 舌质红中有裂纹 苔黑 干, 脉 以关 部为盛 , 寸 、 尺为弱 。证属 胃热肠寒 , 气 机阻 滞 , 升降失 常。治拟清 上温下。方用黄连汤 加减 : 黄连 5 g, 桂枝 6 g, 干姜 5g, 法半夏 1 0 g ,太子参 15 g, 红枣 30 g, 炙甘草 6 g, 蒲公英 30 g, 茯苓 15 g , 炒 白术 1 5 g。服 7 剂后 复诊 , 大便成形 , 每 日 1 次 , 腹胀 显减 , 进 食渐增 , 续 以原方 配合香砂六君丸调治 , 诸症悉除 , 至今未发 。
按 ): 黄连汤本 用治 上热 下寒 、 腹 痛欲 呕 吐之 证 。原文 中所谓 “胸 中” 与“ 胃中” 乃是 指上 下部 位 而言 。其“胸 中有 热 ” 即指 邪 热偏 于上 , 包括 胃脘 , 上 至胸膈 ; “ 胃中有 邪气” 即指 胃中有寒 气 , 部 位偏 于下 , 包括脾 , 下至于肠 。可见 仲景黄 连 汤乃 治寒 热之 邪分距于上下之证 。临证 不 可拘泥 , 只要 掌握其寒热夹杂 , 阴阳失调 之 总机 , 或 胃寒 膈热 , 或 胃热膈寒 , 或 胃寒 肠热 , 或 胃热肠 寒 , 皆可使 用本 方 。本例脘腹隐痛 , 大便溏泻 , 一 日多 次 , 为肠 中有 寒之象 。腹胀 , 口渴欲饮 , 舌质红 中有裂纹苔黑 干为 胃中有热之征 。且脉 以关部 为盛 , 寸 、 尺 为弱 , 说明病在 中焦 。由于胃热肠 寒 , 中焦气 机升降失常 , 故 用黄连汤清上热温 下寒 , 酌加蒲公英 可增 加苦寒泄 降作用 。茯苓 ,白术 温中健脾 , 诸药共 用 , 互相 配合 , 寒热平调 , 清上温下 , 使 中焦升降 复常 , 而获 良效 。



4.柴胡加龙 骨牡蛎汤治失眠
患者 女 , 32 岁 ,2003 —02 —08 日初诊 。
自诉夜寐不安 , 入寐难 , 每 日只能入 睡 2 ~3h, 多梦 ,心慌胆怯 , 口苦 , 经 行色 暗 , 夹有瘀 块 , 白带 色黄 , 有异味 , 大 便 秘结 , 多 日一行 , 诊 见舌 质红 苔黄 腻 , 脉弦 。证属胆怯 气滞 , 痰热扰 神 。治拟疏肝利胆 , 和解泻热 。方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加减 : 柴胡 12 g, 法半夏 15 g, 黄芩 12 g, 桂 枝 8 g, 制 大 黄 10 g , 生龙骨 、 牡 蛎各 30 g( 先煎 ) , 郁金 10 g, 茯苓 30 g, 红枣 30g, 丹参 30 g, 制香 附 10 g。服 7 剂 后 复诊 , 恶 梦 减少 , 睡 眠明显改善 , 可达 4 ~5h, 大便较 前通 畅 , 但仍两 日一行 , 白带 减少 , 舌 质略 红苔 白, 脉微 弦 。效不更方 , 继予前方 , 大黄减至 6g,服药尽剂, 睡眠安稳 , 精 神转佳 , 诸症 消失 。
按 ): 柴 胡加龙骨牡 蛎 汤在《 伤寒论 》 中是治疗 伤寒 日久不解 , 邪入少 阳 , 郁 而化火 , 火邪 内扰上窜 , 症见 口苦 、 咽干 、 目眩 , 胸 中烦满等 少 阳症的代表方 剂 。
本例病人 以不寐为 主症 , 兼有 口苦 、 便秘 、 经行色 暗 ,夹有瘀块 , 白带色 黄 , 有 异味 , 为痰 火结 滞 , 脉 络瘀阻之证 , 在治疗上 如单纯使用安神 之品 , 不能获得 满意疗效 , 而用具有枢 利 少 阳, 豁 痰 泻热 , 镇 静安神 之 功的柴胡加 龙骨牡蛎 汤方 能 奏效 。即如 《 绛 雪 园古 方选注》 所 云 : “邪来 错 杂不一 , 药亦 错杂 不一 以治之 ,柴胡 引 升 阳药 以 升 阳, 大 黄 引阴 药 以就 阴 , ? ? 茯苓 、 半 夏 、 生姜 启少阳三焦之枢机 , 即所 以通 心机也 ;龙骨 、 牡蛎 入 阴摄 神 , 镇东 方 甲 乙之魂 , 即所 以镇 心惊也” 。另加郁金 、 制 香 附疏 利肝胆 之 气 , 而取 一 味丹参 又奏“ 功 同四物 ”之效 , 活血通络 以增加 疗效 。



5.猪苓汤治脑脓 肿
患者男 , 55 岁 , 2002 —12 —13 初诊 。脑脓肿术后 , CT 复 查脑部 又 出现脓 肿 。初诊 时病人需家人 陪同 , 自诉头晕头 痛时作 , 言语 不清 , 健忘 ,夜寐 欠佳 , 小便 短 赤 , 大便偏 烂 , 每 日 2 ~3 次 , 舌质红苔黄 腻 , 脉 弦数 。证 属痰 浊热毒 内聚 , 瘀 阻脑 络 。治拟清热利水 , 佐 以活血通络 。方用猪苓汤加 味 : 猪苓 15 g, 茯苓 15 g, 泽泻 15 g, 滑石 ( 包 ) 12 g, 蒲 公英30 g, 忍冬藤 15 g, 野菊花 8 g, 金银花 10 g, 姜 半夏 l0g, 生薏苡 仁 30 g, 炒 白术 15 g, 炮 山甲 5 g, 丹参 30 g,川芎 10 g。连 服 l4 剂后 头晕头痛 明显减轻 , 大 便正常 , 日 1 次 , 睡眠好 转 , 以原法 出入续 服 21剂 后 , 已能独 自就诊 , 表 达 清楚 , 诸 症 基本 消 失 。CT 复 查见脑部 脓肿萎缩 。
按) : 本例 病位在脑 , 其主要病机 为痰湿 、 瘀 血 、 热毒壅聚 , 酿 而成痈 。 因手术后 余毒余热未清 , 以痰热蕴郁 为甚夹有瘀血未 尽 , 故 对本病的治疗清热化痰利水 药的应用非常重要 。取猪苓汤 中猪苓渗上焦之湿 , 茯苓味甘 , 主 中焦之湿 , 泽泻 味咸 , 渗 下焦 之湿并泄热 , 滑石 能 泻湿 中之 热 , 清 热利 水 , 上病下治 ; 银 花 、 蒲公 英 、 忍 冬藤 、 野 菊花泻 火解 毒 , 消痈散邪 ; 痰湿 为阴邪 , 非 温不化 , 故用姜半夏辛 温宣 通 ,化痰散结 ; 寒 热 并用 可 搜 剔 脏腑 经 络 、 皮 里 膜外 之痰 , 则 经络 气血流畅 , 而无 留滞之患 。生薏苡仁利湿化腐 排 脓 ; 炮 山 甲, 丹 参 , 川 芎等 活 血 化瘀 , 散血 消肿 , 并借川芎 引诸药 上行 头 目而 利窍 : 佐 以 白术 、 茯苓 等温 中健脾 , 顾护后天之本 ,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利水活血之功 , 可 以加速残余 病邪的消散 , 减少和预 防后 遗症 的发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