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咳嗽多责于水饮上逆,当以此方治之

 松下舞者 2023-08-06 发布于山西

胡希恕经方医学

水饮上逆致咳理论源流
水饮上逆证临床常见,水饮上逆于咽则咳,水饮上逆凌心则心悸,水饮上逆射肺则咯痰。水饮导致气机不利、宣肃失常,可表现为咳嗽一症,此时或有痰或无痰。对于水饮上逆所致咳,张仲景对此多有论述。

1.《伤寒论》对水饮致咳的论述
水饮停聚于体内,上逆于咽则咳,逆于胃则呕,如《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又如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以心下指代胃脘,心下水气上逆于肺则咳,此时若但解表而不利饮,则表不除,故治以解表兼以温化水饮的小青龙汤。

水饮停聚于内,随气可逆于上,水性趋下,可影响二便等,故有诸多或然证。如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又如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

真武汤证为阳虚水泛,《伤寒论》多称水饮为水气。水饮夹气上冲于咽则咳,下迫于肠则利,故治以温阳化饮的真武汤。猪苓汤条为水饮证,水饮下迫大肠则利,上逆于咽、肺则咳,逆于胃则呕,水饮不解郁久化热,为猪苓汤证,给予猪苓汤利饮兼以清热育阴。二方皆可治咳,但方中并无降气止咳之药,但水饮去后自然咳止。因此可见,经方认为水饮上逆可见于咳,从水饮论治可治咳。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伤寒论》对水饮致咳的描述中发现咯痰不是水饮上逆证的主要诊断标准。

2.《金匮要略》对水饮致咳的论述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把咳嗽与痰饮放在一起,称之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表明了咳嗽与痰饮关系之密切。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其中以悬饮、支饮与咳最为相关。如《金匮要略》所言:“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直接说明了咳是水饮证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其又曰:“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饮与咳、痰、喘密切相关。张仲景不仅对饮邪导致咳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治疗咳一症时,亦紧紧围绕从痰饮论治。如其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了水饮上逆与咳密切相关,并提出了咳当从水饮论治的治疗原则,开从水饮治咳的法门。
半夏厚朴汤治咳
水饮上逆于咽,水饮阻碍气机流通,气机不利、宣肃失常而致咳。顽固性的慢性咳嗽多见此证。

水饮产生归于太阴里虚寒,脾胃虚弱则水饮代谢失常,久之则水饮停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张仲景治水饮多以辛温之品,正如《温病条辨》所言:“以湿为阴邪故也”。温化水饮的基础代表方剂正是小半夏加茯苓汤,也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若加入陈皮、甘草,则是化痰名方二陈汤。

半夏厚朴汤是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底方,加入行气降逆、除满利饮的厚朴,及解表行气利饮的苏叶而成其中苏叶配合生姜有解表发汗作用,故属于表里双解、温散水饮之方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水饮产生归于太阴里虚寒,脾胃虚弱则水饮代谢失常,久之则水饮停蓄。

顽固性咳嗽多为水饮所致,水饮上犯于咽则咳。后世治疗咳喘一症则多喜用桑叶、菊花等宣肺疏散,甘草、诃子、五味子、粟壳等敛肺止咳。临床对于水饮上逆所致咳,若不利饮,只是宣肺止咳则难以见效。此时给予半夏厚朴汤加减利饮降逆治疗,可获良效。

《温病条辨》上焦篇29条所曰:“两太阴暑温,咳而且嗽,咳声重浊,痰多,不甚渴,渴不多饮者,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主之”。其自注曰:“不甚渴,渴不多饮,则其中有水可知。此暑温而兼水饮者也。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蠲饮和中,再加厚朴、杏仁,利肺泻湿,预夺其喘满之路”。
其中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与半夏厚朴汤只在于杏仁、苏叶之不同,治疗思路也等同于半夏厚朴汤。可见吴鞠通不仅认识到水饮致咳,而且也指出了蠲饮泻湿可治咳、喘。

半夏厚朴汤解表利饮,属于表里合病的外邪里饮,六经辨证来看属于太阳太阴合病,三焦辨证来说当属上、中焦。其中苏叶、生姜解表,半夏、生姜、茯苓、厚朴行气温化水饮,治疗太阴里虚寒水饮。冯世纶教授亦持此观点,其曰:“此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消胀行气之品,并以生姜、苏叶温中化饮解表,故治外邪里饮证而胸痛满闷恶寒者。如以紫苏子代紫苏叶治疗寒性咳嗽更良”。并认为本方证辨证要点:“外邪内饮所致胸满、胸痛、恶寒、咽堵、咳逆者”。
胡希恕先生医案
患者某,女,38岁,1966年2月12日初诊。
1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该案以咳嗽为主诉,口干不欲饮、咯痰、两胁胀、苔白厚腻、脉滑细,诊断为水饮内停证。水饮上逆则咽痒,水饮停于胁下则胀,正如《金匮要略》所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四诊合参,辨为水饮上逆证,故治以化饮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橘皮15g,杏仁10g,桔梗10g,生姜10g

案中因表证不显,故苏子代苏叶以增强降逆治咳,并加入陈皮、杏仁行气利饮,加桔梗利咽。其中杏仁有宣肺利饮之功,如三仁汤中杏仁宣畅上焦、宣肺利饮。因方证相应,故上药服两剂,咳即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