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金色年华554 2017-03-26

历史上的王朝很多,一般为了加强统治,统治者会实行分封诸侯,以屏藩中央,或者如秦朝实行郡县制。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唐朝是一个十分繁荣的朝代,史载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领兵,后改称为都督。边州别设经略使,有屯田州设营田使。唐朝开始设立地方军政长官。《资治通鉴》有记:唐睿宗景云元年,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朝是一个非常尚武朝代,经过了“贞观之治”后的唐朝越发强大,而唐朝在对外战争也是连战连捷,北方少数民族被打败,帝国面积日益变大,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为了守住边疆,不得不设置一个官职来镇守帝国的边疆。所以节度使应运而生。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掌军旅,颛诛杀。初授,持兵仗诣兵部辞见。辞日,赐双旌双节。可见节度使在唐朝中期时有一定权利的。节度使设立之初,是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抵御外患。后来才渐渐总揽一区,州的军,政,名,财,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

节度使权利日益增长,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导致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国中遍布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时的军阀。各统一数州。掌握州镇大权,父死子继,自以世袭。朝廷无力讨灭,往往姑息了事,世称藩镇。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周朝的诸侯国和唐朝的藩镇割据有着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周朝分封址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还要缴纳赋税,朝觐述职。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分封卿大夫,层层分封,形成等级森严的宗法制;而唐朝的节度使(藩镇)名义上是唐朝的地方官,实际上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二者在名义上存在差别。

唐朝的藩镇割据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为何唐朝没有灭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藩镇的形成的基础是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已经不能满足对外战争需要,而新型的募兵制脱颖而出。藩镇为了扩大势力,拥有更多的力量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军队,财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藩镇林立,互相牵制,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势力具有绝对发言权;

二,藩镇势力名义上还是唐朝的官员,在唐王朝手下可以名正言顺的攻打对手,征收赋税,虽然没有很大的名头,但是无非少了个名义,而如果多了个名义,就是叛逆。

这也就是唐朝虽经过一百余年的割据却没有灭亡的原因。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告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