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小程序细节出来了,它主要是为线下店服务的

 颐源书屋 2017-03-28

今天上午,微信团队在广州开了一场“公开课”,宣布小程序将在 1 月 9 日上线。腾讯微信事业群负责人张小龙也是第一次对外解释小程序是怎么回事。

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微信小程序一样吸引中国应用开发者的关注了。

自 11 月初内测开始,它的微信讨论群、线下讨论会、收费培训班就活跃了起来。

不难理解开发者的狂热。根据微信刚刚公布的数据,到今年 9 月,每天有 7.68 亿人打开微信。当中有一半人每天在上面花超过 90 分钟。

在中国,再没有什么应用有更多的“流量”了。无论微信把小程序的入口放在哪里,都是开发者想要争夺的地方。

但今天微信宣布的计划,和开发者们想得不太一样。张小龙说:“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

微信没有小程序入口,一切围绕二维码

关于微信小程序最多的讨论里,位置和入口是最受关注的。是否放在订阅号的位置?还是在朋友圈入口的同一屏?他们将带来多大的导流作用?

那些已经早早开始尝试做小程序的的开发者,恐怕不会忘记这张照片。

这张据说是张小龙朋友圈里的照片,一台屏幕破碎的 Android 手机的主屏幕上,有很多像本地应用一样的图标,但它们是小程序可以放在桌面上的“入口”。

但张小龙今天反而强调小程序在微信里将不会有单独的入口,不会小程序“应用商店”,用户仅可以通过分享和搜索获得小程序。

“如果是我们有一个基础的入口的话,那大家可能抢夺的都是微信里的入口,如果我们有推荐的话也不是一个好事情。我们的推荐就会变得有更多人订阅。”

微信认为他们对小程序的处理和对微信公众号是一样的。微信官方也没有给公众号做什么推广,都是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会想办法把自己的二维码铺到所能够铺的地方去。这样公众号的入口其实不是在微信里面,而是在二维码里。

相比点一个链接,二维码在数字世界并不方便。但在线下店和广告牌上,二维码比让你输入链接方便得多。

这个选择说明了小程序的目标。

微信说了七个例子,基本都是线下

今天的发布会上,张小龙没有做任何展示,只是简单口述了七个例子:

1.  用户来到餐厅,扫店家的二维码,打开店家的小程序就可以排队、点菜了;

2.  用户来到汽车站,扫二维码就能打开小程序买票上车;

3.  公交小程序,等公交的时候,扫二维码查询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

4.  发一个投票小程序到微信群,用户可以看到具体哪些人投了票,因为小程序直接关联了微信账号,不用再填写名字;

5.  股票小程序,用户看中某支具体股票、分享给别人,对方能看到“活的数据,是当前我看的信息”(没说具体怎么活);

6.  时钟小程序,在群里会显示出一个动态的时钟,张小龙没有提到为什么会需要分享时钟;

7.  线下消费小程序,“比如说在三公里以外有一个士多店(粤语里的便利店),那么你可以看到并立即打开它的小程序,然后买一点什么东西,这是很有可能的”。

总结下来大概是:

代替在线下特定场所才会用的应用或者服务号,不用为了吃饭买单去订阅一个服务号了。

微信内的预览功能会更强大,变成动态的。

相比内容丰富的网页应用,小程序的优势是直接整合微信的功能——姓名、支付、地理位置等。

张小龙这次说得更多的,是小程序的限制

小程序不会给新用户入口。和公号一样,如果你没有打开过任何小程序,是看不到入口的。

小程序不会有“应用商店”,也没有官方推荐或者下载排名。

小程序不像公号一样记录关注数量,只有打开的次数。

小程序不会让你的手机弹出推送。它支持推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通知存在感会很弱,并且需要确认推送。

小程序不能分享到朋友圈,只能分享给个人或者微信群。

小程序不能用来做游戏。

想要争取“入口”和“流量”的应用开发者大概会失望了。

但小程序不适合所有的应用

小程序在技术上就是一个微信定义的网页应用。

它是一个在微信里更方便的网页应用,一方面微信原本对网页的支持不好,每次关闭都会清空数据,不能保存登陆状态;另一方面小程序可以调用微信的支付、用户信息等功能。

基本上本地应用能做的大部分事,它都可以做,只是性能稍差一点。

但今天公布的限制,也使得它不太适合所有应用。比如新闻阅读应用和播客既需要推送,也需要让人分享到朋友圈。这两点在小程序上都远不如原生应用。

只有访问、没有注册用户数据,也是多数负责运营、推广的部门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从今天公布的信息来看,小程序还是更多为线下服务而准备。它的开发比做 Android、iOS 应用简单,之后也不用提交到应用商店做推广、鼓励用户下载。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小程序,解决一些问题。

微信不做下一个 App Store,或者轻量级操作系统

不管微信有没有能力,作为一个在 Android 和苹果应用商店里上架的应用,变成操作系统,或者说在微信内部做应用分发都是 Google 和苹果目前的应用商店规则绝对不可能允许的事情。

今天张小龙的演讲当中,也透露了这个信息:小程序的设计就不是按照本地应用那种全功能、可分发的思路来做的。

在各种功能限制下,微信小程序并不是给开发者们带来流量的工具。

相反,微信小程序主要面对的使用场景是线下,以二维码为入口。

这种场景下,将会有大量的流量和用户汇集到微信来,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开发者能把流量带走。

小程序内测当天,无数讨论它的微信群建立起来。“Techpartiy-微信小程序组”就是其中之一,半天时间加了三百多人。

之后两个月里,每天也都有人讨论小程序的技术和产品。

今天张小龙的演讲结束后,群内在问是不是还要继续开发小程序的时候。出现的回答是:

“还没开发[龇牙]”

“高价转让小程序[捂脸]。”

“小程序就是微信这个浏览器里的 web 网站。”

之后就是商量如何绕开微信不让发朋友圈的限制了。


题图来自 Pixab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