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鲁战争》:罗克渡口,英国人一百对四千的传奇胜利

 廿氏春秋 2017-03-28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祖鲁战争 Zulu (1964)

  1879年1月22日发生的伊散德尔瓦纳战役,无疑是大英帝国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失败之一——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后膛枪和野战炮的英军遭到南非土著部落祖鲁人的偷袭,大败而逃,1300余人被打死,而他们的对手仅装备长矛和牛皮盾,甚至连骑兵都没有。然而,就在英军大部队在伊散德尔瓦纳溃散的同时,在战场北面一个叫罗克渡口的地方,由皇家工兵中尉查德以及第24团2营B连的布隆海德中尉指挥的100多个散兵游勇和伤病员组成的小部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凭借一个小教堂和简陋的防御工事,竟然顶住了祖鲁酋长的弟弟亲自率领的4000名祖鲁武士的轮番进攻,而自身伤亡甚微。这样的结局,同样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片,《Zulu》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同时代电影的一流水准,尤其是影片所展现的双方进退攻守等一系列战斗场面,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堪称战争片中的不朽经典。

  历史背景:祖鲁战争

  西方在南非的扩张始于1652年荷兰人在好望角设立殖民据点。这个据点后来逐渐发展成开普敦殖民地。荷兰人在此发展农牧业,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布尔人”(荷兰语Boer,意为农民)的移民群体。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期间,荷兰被法国占领,英国乘机强占开普敦,从此控制了通往印度洋航路的咽喉之地。1815年维也纳会议,英国作为反法同盟主要战胜国,以600万英镑的代价从荷兰手中正式买下开普敦殖民地,成为南非的新主人。


  1809年的开普敦殖民地范围


  在西方扩张的同时,一支从中非喀麦隆高原向南迁徙而来的黑人部落也开始进入南非。他们是班图语系诸部落,当时处于铁器时代。这支黑人部落极为凶悍善战,所到之处,当地土著霍屯督人被屠杀殆尽,他们占据土地,建立政权,其中一支被称为祖鲁人(Zulu)。


  19世纪的祖鲁人部落。和某些所谓“祖鲁人保家卫国,与殖民者进行英勇斗争”的陈词滥调描述的事实有所不同,对南非土著来说,祖鲁人更是凶残的入侵者,他们的野蛮习俗比布尔人和英国人的统治糟糕得多。


  祖鲁人本来是一个比较弱小的班图人部族,直到19世纪初,一位名叫夏卡的酋长成功地把3000多个分散部落约50万人联合起来,削弱各部落酋长的权力,形成一个以武力扩张为基础的国家。夏卡也成为了祖鲁王国的第一位国王。他建立了一支以长矛和盾牌为武器,多达10万人的军队;祖鲁人精明强悍,行动敏捷,守纪律,同时又异常英勇,这些素质使他们成为能攻善战的战士。

  在祖鲁人统一部落,建立政权的同时,西方的势力范围也在不断向北扩展。英国成为开普敦的新主人后,千方百计扩大英国人的势力,剥夺了布尔人的行政权和司法权,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废除荷兰盾改为英镑;丈量土地、按地征租;废除奴隶制(实际上是雇农制度),所有这些措施破坏了布尔人的经济生活,激发了严重不满,他们被迫于1835年开始大批地向内陆地区迁移。

  不久,挺进北方的布尔人移民翻过德雷肯斯山脉进入祖鲁人的势力范围纳塔尔,寻找更大的地盘,从此时开始,西方人便开始与祖鲁人爆发了一连串严重冲突。在有名的“血河之战”中,布尔人采用大篷车环绕组成简易的临时野战工事配合步枪射击的战术,打败了祖鲁国王丁刚亲率的大军。经过几场恶仗之后,他们把这些土著人赶到北面,并在后来称为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著名的“血河之战”(Battle of Blood River)。1838年12月,470名布尔武装移民在比勒陀利乌斯带领下与12000多名祖鲁战士展开激战。战事在布法罗河的一条支流两岸展开,河水被战死的3000名祖鲁人的鲜血染红,战役因此得名。


  然而,布尔人建立的新殖民地并不符合英国政府的心意。根据1852年签订的一项条约,英国人勉强承认布尔人在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的独立,西方人与祖鲁王国的边界也因此而被确定下来。在以后的20多年中,双方相安无事,直到1877年英国人出于经济和军事上的种种考虑吞并了德兰士瓦。当然,英国人也由此继承了布尔人与祖鲁人长期积累的边界矛盾。1878年,英国人以几次边境纠纷为借口,开始计划入侵祖鲁王国。当年12月,英国方面向祖鲁国王塞奇瓦约提交最后通牒,内容涉及:解散祖鲁军队、准许英国观察员进驻祖鲁境内并有权监督祖鲁人的行动、实行部落婚姻自由(祖鲁人的风俗是没有国王允许不得结婚,违者处死)、欧洲人享有传教自由等。显然,祖鲁国王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些条件。

  1879年1月11日,最后通牒到期,1.5万英军堂而皇之地渡过了布法罗河和图盖拉河,分三路纵队,在200英里宽的正面发起攻击,祖鲁战争爆发了。

  由于一系列轻敌冒进引发的错误,1879年1月22日,英军在伊散德尔瓦纳山地(Isandlwana)突遭祖鲁人夜袭,损失惨重。祖鲁人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打死1300名英军,缴获步枪1000多枝、子弹50万发。英国人遭受了其殖民战争有史以来的最大失败。



  影片开头的一幕,全景再现了伊散德尔瓦纳英军惨败的场面:身着红色军服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祖鲁人踩在尸体上,翻检着他们的子弹带,拿走步枪和其他战利品。


  祖鲁人的首府乌伦迪,一个以木栅栏和茅草屋围成的村落



  与此同时,瑞典传教士韦德和他的女儿在祖鲁人的部落参加一次集体婚礼,其间惊悉战端已开,仓皇逃回他们位于罗克渡口的奥斯卡堡传教点。一场血腥厮杀,不可避免地降临在这个简陋破败的小教堂头上。


  距离伊散德尔瓦纳战场很近的罗克渡口(Rorke's Drift),扼守布法罗河和布拉德河水路要冲,控制着英军从纳塔尔进出祖鲁兰的交通线。一场残酷而又传奇的战役即将在这里打响。


  祖鲁人的战斗力

  祖鲁人的社会形态虽然还停留在氏族公社阶段,但绝非有勇无谋的野蛮人。恰恰相反,在日常狩猎活动以及连年的部落战争中,祖鲁人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其军队虽然装备原始,但指挥协调皆有章法,行动敏捷,而且拥有令人惊叹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他们实行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青年男子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要应征入伍,住在有栅栏防护的军事村落里。在那里,他们未经国王的同意不准结婚,所以,男人们常到40岁的时候才结婚。男人们按年龄大小分组,编入各团。各团常常有一小部分(通常不到10%)年纪很大的武士。通常认为,60岁以下的武士组成了祖鲁军团主力,共26个团,约4万人,另有由年龄较大的士兵组成的7个团,尽管少数几个团是由不同年龄组的武士组成的。

  他们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细长木柄标枪,这种武器用来远距离投掷。还有一种短柄标枪,是用来作近距离刺杀的。士兵们左手拿着一支(有时是两支)大一些的标枪。用一个坚固的牛皮盾作掩护,执盾者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战斗尚未开始,影片就对祖鲁人的战斗力做了许多铺陈,比如借布尔人中尉亚登多夫之口描述了祖鲁人使用的“水牛阵”的战术——两翼为“牛角”,中央为“牛头”和“牛腰”,先以两翼包抄的战术迂回敌军的侧翼,切断其退路,然后由许多行列组成的中央纵队进行正面突击,击溃敌军。






  在片中,布隆海德中尉曾讥讽这种战术“太简单”,但是正如亚登多夫所说的,这种战术“应该是致命得可怕”——要知道,伊散德尔瓦纳的英军就是在这种战术的打击下,防线土崩瓦解,从而遭遇灭顶之灾的。




  此外,影片还通过一个瑞士骑警之口,透露了祖鲁人惊人的战场机动能力,一天至少可以徒步行军50英里(约80公里),而且不必休整即可投入战斗。相比之下,英军步兵一天只能前进20英里。如此惊人的速度,也无怪乎奥运会田径项目大部分金牌常年为黑人运动员所包揽了。




  祖鲁人开进战场的场面铺排堪称惊艳。先是从远方传来一阵隆隆的轰鸣声,按照布隆海德中尉的说法,就像“该死的火车”,其实这是祖鲁人敲打盾牌的巨响,这时英军虽然还看不见他们,却已经大为惊骇;喧嚣过后,祖鲁人突然又安静下来,这时英军既恐慌又疑惑,搞不清对方到底在干什么,甚至连方位都无从判断。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祖鲁人已经在战场周围的山头上展开队形,发出震耳欲聋的战吼,他们牛皮盾和长矛在阳光下放出耀眼的白光。




  接下来的战斗,祖鲁人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谋略。和某些影片中所反映的野蛮人一窝蜂地猛冲不同,祖鲁人将自己的部队排成好几列战斗线,先派出一小部分人做试探性进攻,冲到英军南部阵地前并不进行突击,而是原地呼喊,吸引英军开枪射击。当付出了几十人伤亡的代价后,祖鲁人撤退了。这时英军不免有些得意,倒是那位经验丰富的布尔人中尉亚登多夫一语惊醒梦中人:祖鲁人这是用他们战士的生命,通过枪声判断英军的火力密度,从而计算出英军的兵力的数量和部署,这种战术着实让英军官兵吃了一惊。







  当摸清了英军的虚实之后,祖鲁人很快以经典的“牛角阵”发起声势浩大的进攻。南翼部队虚张声势,声东击西,吸引英军的注意。与上一波攻击不同的是,这次祖鲁人在英国人开火时全都匍匐在草丛里,一个都没被击中。


  祖鲁人的攻击战略




  与此同时,在北翼的山坡上,几百名祖鲁射手向英军阵地开枪射击。祖鲁人拥有许多滑膛枪和来福枪,数量也许多达1.5万支,但是,命中精度较高的枪支不到2000支。也许是接触火器时间不长,他们的枪法很差,远不如投标枪来的顺手。据说祖鲁人投掷标枪的射程有70码(约64米),这是一个惊人的距离。相比之下,罗马人投掷重标枪的射程只有30——40米。



  在枪手的掩护下,祖鲁人在北翼发起主攻,几百名战士冒着弹雨,前仆后继,以决绝的姿态冲向英国人的堡垒。英国人外围用沙包和大车仓促垒起的简陋工事并未发挥太大作用,祖鲁人很快冲到了低矮的胸墙跟前,有些人甚至翻过障碍,与英军展开短兵相接的厮杀。





  祖鲁人用大盾和短标枪作战,在近距离刺杀和防御方面反倒占有优势,这一点和罗马军团有几分神似。英军步枪拼刺刀的肉搏战术相对而言笨拙了许多,就像他们的祖先,当年的撒克逊蛮族人,像野猪一样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但是肋下放空,屡屡中招,伤亡颇大。


  祖鲁人的搏击战术:盾牌相交;然后顺势顶开对方的盾牌,让对方的侧翼暴露在矛头之下,和罗马人的短剑战术类似。






  连指挥官查德中尉都在祖鲁人第一次进攻中卷入肉搏战受伤,差点送命。



  也许是祖鲁人不擅枪战,怕射中自己人,祖鲁人在北翼的攻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撤退了。然而,就在北翼的攻势停歇下来没多久,祖鲁人突然编队在南翼出现,立即发动了第二波攻势,毫不停歇的攻击给人手不足的英军造巨大的压力,以至于祖鲁人一度突进到教堂建筑内部和屋顶上,每个房间都成了战场。





  虽然在英军拼死抵抗下,祖鲁人以阵亡350人的代价撤离战场,但是他们过人的计谋和愍不畏死的精神,已经足以让英国人为之胆寒,迫使他们重新认识这个顽强的民族。



  英国佬的精神

  虽然英军终赢得了战争,但是对于困在罗克渡口的104名倒霉的英国军人而言,1879年1月22日仍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南面伊散德尔瓦纳的英军部队已经被消灭,孤立无援的罗克渡口以及那些可怜的防御力量立即暴露在祖鲁大军右翼“牛角”4000名狂暴战士的攻击矛头之下。危局之下,皇家工兵的查德中尉和绅士出身,貌似轻佻的布隆海德中尉成为力挽狂澜的人物。这两个人出身不同,性情各异,互相之间还有那么点看不顺眼。但是在紧要关头,这两个人同舟共济,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竟以100多名残兵羸卒,顶住了40倍于己的敌军连续12小时猛烈进攻,创造了奇迹。

  简言之,英军之所以能够以寡敌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二是以逸待劳的防御优势,三是英国精神的支撑。

  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这是西方国家最终征服东方世界最强有力,也是最直接的因素。此战英军装备的马蒂尼-亨利MKII后膛来福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极限射速达到每分钟20发,由于枪管刻有膛线,它的射击精度也超过同时代其他步枪。



  在片中,英军能够对祖鲁人枪手形成火力压制,并且在祖鲁人攻破外围防线的危急关头通过三排连击迅速挽回局面,马蒂尼-亨利MKII功不可没。此外,此款步枪配备的标准刺刀长552mm、带有环形座,安装在枪口右侧,也令英军在近距离肉搏战中能够从容应对祖鲁人凶险的短矛。








  就像影片展示的那样,祖鲁人无法突破英军步枪的齐射火力,只能溃退下来


  战争期间,英军还装备了早期的加特林机关枪及其野战炮等先进武器。此外,英军还占有骑兵优势,在决定性的乌伦迪村战役时,英军的快发后膛枪和野战炮组织起密集的火力网,完全阻止了祖鲁人的近距离冲锋,并发起骑兵攻击,彻底击溃了祖鲁人的主力,进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战英军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他们预先建立了一个简陋但有效的防御圈,能够以逸待劳,挫败祖鲁人的凶猛突击。这一点查德中尉功不可没,他皇家工兵的专业完全派上了用场。


  查德中尉的防御圈规划



  英国人将运输用大篷车搭建的临时防御工事,事实证明很有用







  英军最终固守的第二道沙袋防线,以猛烈的火力,打得祖鲁人尸积如山


  本片对于祖鲁人虽未丑化,但仍然失之浅薄,但对于英国人的刻画却极为成功,所谓的“英国精神”,在这场小型的攻防战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先说说两位指挥官,查德中尉出身平民,代表了他那个阶层出身的军人所应有的品格——平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凡事亲历亲为,善于团结下属,深孚众望。




  而被称之为“绅士”的布隆海德中尉,谨遵军官不服劳役的特权,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在战时仍热衷于打猎之类无聊的消遣,平时喜欢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骂人不带脏字。这也是英国绅士必备的教养,通常称之为幽默感。



  这两人出身性情皆大异其趣,难免有些“傲慢与偏见”的情况。然而,在祖鲁人四面围攻的危急时刻,查德中尉紧张得连子弹都装不进枪膛,布隆海德反而指挥若定,亲临火线,也是从容不迫。他甚至说,在这次战斗中,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名普通士兵。人不可貌相,英国的上流阶层虽然有些装腔作势,但是领命于危难之际,倒也是身先士卒,战不旋踵。像本朝历史上“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情况,在英国还真不多见。在战火的考验下,布隆海德放下了傲慢,查德中尉抛弃了偏见,同舟共济,终于度过难关。



  形形色色的下层官兵也是性格鲜明,军士长一板一眼,绝对服从命令;军医临危不乱,在祖鲁人的刀下依然没有放弃抢救伤员;还有威尔士人与祖鲁人的阵前“对歌”,并笑话对方“低音不错,但没有好的男高音”。




  优秀坚韧的士官阶层,始终是西方军队基层战斗力的保障


  二战时,隆美尔也曾见到在法兰西战役中被迫投降的英军将领,“英国军官投降后仍保持着绅士风度。他们丝毫没有法军军官那付哭丧相。在广场上和房屋前谈笑风生,完全忘了刚打完仗。” 即便失败,即使会死,也不忘开玩笑,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恰恰是英国人坚强性格的独特体现——我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嘛。为了表彰守军的顽强精神,11名官兵在战役后获颁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帝国及英联邦最高级军事勋章,奖励给对敌作战中最英勇的人,可以授予任何级别军衔的军人 )





  尾声:虽败犹胜

  影片结尾,晨曦微露之时,伤亡重大,但完全有能力再次发动进攻的祖鲁人悄然离开战场。根据布尔人中尉亚登多夫的说法,祖鲁人是被英国守军的勇气所折服,才自动撤围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英军真是虽败尤胜,祖鲁酋长也颇有亚历山大大帝和萨拉丁的遗风。但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祖鲁人的这次进攻本来就偏离了原定计划——他们本来是要去堵截英军溃兵的,因此攻打罗克渡口纯属顺手牵羊,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并无攻取之决心。还有一种说法是祖鲁人连日作战,补给不足,师老兵疲,攻打据点又付出重大伤亡,何况当天英军增援部队也正朝罗克渡口开进,这才不得不撤军休整。无论如何,祖鲁人走了,他们昙花一现的胜利和他们的王国也随之烟消云散。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英国人将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