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命相联

 红谷斋主人 2017-03-29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峻岫)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说:口舌对于昧道,眼睛对于颜色,耳朵对于声音,鼻子对于嗅觉,四肢对于安逸,都是人的本性,但各有命运决定,因此君子不称它们为本性。仁爱对于父子,大义对于君臣,礼仪规范对于宾主,知识对于贤能,圣人对于天道,也是命,这其中也有人的本性,但君子不称它们是命运。

对于人来说口舌当然喜欢好的味道;眼睛当然喜欢看好美景;耳朵也是一样的,美妙的音乐人人都喜欢,刺耳的噪声谁都不喜欢。鼻子是闻味道的,闻到好味道,心情舒畅,闻到不好的味道,心情烦躁。舒服不如倒着,四肢不勤,不用出汗,不会筋骨痛,多数人都喜欢,这些都是人性所决定的。“五者之欲,性也。然有分,不能皆如其愿,则是命也。”[南宋·朱熹《孟子集注》]人性对于人是相同的,吃好吃的,穿舒适的,听好听的,不劳而食,位高权重,前呼后拥,谁都不讨厌,但是你的命好不好,有没有那样的福分,则是因人而异的,大不相同的。对于仁义、忠心、礼仪、智慧、天道等等,这些不在人性的范畴之内。不吃饭就要饿死,不要仁义不会死,没有忠心、智慧、天道都不会死,这些都是人赋予的,都是人类秩序的需要,人类进步的需要,人类道德需要。“仁义礼智天道,在人则赋于命者,所禀有厚薄清浊,然而性善可学而尽,故不谓之命也。”[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孟子所说,是性与命的区别。“性”是本性、属性、性质。“命”是“天命”、“性命”、“生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性是必须用礼仪来节制的。“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汉杂曲歌词·猛虎行》]命则是必须顺遂的。你想吃好的、穿好的、看好的、听好的,得有那个条件。你有了吃好的,穿好的,看好的,听好的的条件,还必须有所节制,有所约束,要符合礼仪,符合规范,不违反法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这样。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加上毅力和牺牲精神,是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

总之,性命相联。聪明人把性和命结合起来,整天心情舒畅;不聪明的人,把性和命对立起来,不是自讨苦吃,就是碰得头破血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