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人话 讲二十四史【西周篇】108、微子启强行插入

 金色年华554 2017-03-29

纣王本不姓纣,当然也不名纣,这个字只是周人给他安上的一个谥号而已。这当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字眼,所谓“残义损善曰纣”,比起当年夏朝末代君主姒履癸的“桀”字还要糟糕,人家“桀”好歹只是说凶猛彪悍,这“纣”直白翻译就是缺德无德,简直就不是个东西嘛!

不过在当今这个腐文化横行的时代,纣王要是真亮出了他的本名估计要被喷死去:姓子,名受。尼玛谁也没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居然是个小受!得了,咱还是接着用纣这个名字吧!

根据史书记载,纣本不是帝乙的长子,在他之上还有个哥哥名叫微子启。子是商王室的姓,所以这位大哥显然不可能叫子子启,而应是姓子名启。微子启因为母亲贫贱未能登基为王,于是王位便落到了帝乙正室的儿子纣的身上,子启则被封在了微地(今山西潞城县东北),故而被冠以一个“微”的前缀,这便是其名字的由来。

不过呢,究竟是中国原本就有个微地所以子启被称为微子启呢,还是因为子启出身低贱所以大家把他的封地称作微?很难说清,我觉得后一种可能也不是不可能存在,正所谓“人微言轻”,这个字确实很符合子启的身份,而之后子启又搬家到了山东梁山西北(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梁山,就是不知道那会儿有没有水泊),后人又把那一带称为“微”(今天还有个微山市呢),那么是否之前山西的那个“微”也是这么来的呢?

扯远了。

微子启在商朝政坛的表现就五个字:毫无存在感。按后人的说法,子启这个人是很贤明的,和纣王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大家就纷纷惋惜帝乙没有让这个王子接班而选择了小受。但现实是,微子启在弟弟在位期间既没有协助其定国安邦,也没有和另外两位叔叔比干、箕子一样冒死进谏。《史记》上说他也是“数谏不听”,然后便串通了叔叔准备一起出逃,结果另外两人都比这侄子有种,微子启见状只得一个人灰溜溜地跑了出去,最后结果是比干被杀、箕子被囚,而微子启一个人在外面活得好好的。

到武王灭商的时候,微子启又很没节操地手持神圣的祭器来到武王军门前(话说你不是出逃了吗),“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整个一副皇军进城了大家一起跪拜迎接的嘴脸,你要说这货是商人所爱戴的对象,那商人就真是瞎了眼了。

所以周人在灭商之后也知道微子启镇不住商人,只好不情愿地将他的侄子、纣的儿子武庚拉出来继续管理商人。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武庚反叛被灭,微子启终于有机会做本族人的首领了。周人让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并很客气地封他为最高级的公爵,这便是后来宋国的来历。

最后搞笑的是,微子启死后他儿子都没能即位,据说是因为被周人强留在本国当史官当到了死,而他儿子的儿子也继续被留在了周朝,结果微子启“历经千辛万苦”所得到的爵位最后还是落到了他弟弟手上。

怎么听都像一个“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故事,总而言之,微子启在我眼里看来就是个不得志、胆小怕事又有些投机取巧地商朝带路党王子形象,哪来的什么贤明之人的概念?所以我也就一口气在这里把他的前世今生给讲完咯!

酱油君微子启退下,继续换你弟弟登场!

渣,奴才遵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