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殷纣王暴虐无道,不听任何人谏诤,微子离去,箕子佯狂为奴,比干谏之尤力,结果被纣剖心而死。微子等三人的行迹不同,孔子认为,他们都是殷家忧国忧民的仁者,所以说:「殷有三仁焉。」三仁者如此遭遇,足见纣王暴恶已极,终致殷朝灭亡。
马融注:“微、箕,二国名。子,爵也。微子,纣王庶兄。箕子、比干,纣王诸父也。”诸父是伯叔的通称。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母兄。尚书微子之命篇孔疏引吕氏春秋仲冬纪说,纣母先为帝乙之妾,生长子启,以及次子仲衍,后为帝乙之妻,始生纣,所以启与仲衍都称庶兄。当初帝乙欲立启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于是立纣。
邢昺疏说,遍检书传,不见箕子之名,惟司马彪注庄子大宗师「箕子胥余」云,箕子名胥余,不知出于何书。
史记殷本纪,宋微子世家都记载,比干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之乎。”乃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三人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而有以全其心之德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