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教学中对《张黑女墓志》怎样临习的实践与探索

 鸿墨轩3dec 2017-03-29

书法教学中对《张黑女墓志》怎样临习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内容提要:    要想早日步入书法殿堂,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一读、二临、三领悟,再加入个性去创作出优秀书法作品.

                   四川省高县符江艺龙书画艺术中心     

                             黄首铭


   [内容摘要]  围绕临习和书法教学中对《张黑女墓志》在北碑中的品格特征与教习和临写实践及该志基本笔法的剖析探索,经过我中心数年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为了继承祖国书画事业,弘扬民族文化艺术,让继承传统文化能够相继传承,对书法爱好者步入艺术殿堂的铺砖引路吧!实践与控索表明:要想早日步入书法殿堂,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一读、二临、三领悟,再加入个性去创作出优秀书法作品.

 

 [关键词]  书法  读   临  悟   分析   创作 

    在我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灿烂无比,光彩夺目。《张黑女墓志》是魏碑书体的著世名刻之一,形成于南北朝文化的融合和受中原文化的薰陶,楷书技法才渐臻完美,从自由走向规范,从而具备一种正规的文化意识。宗碑的人临《张黑女墓志》,主宗其法,追求终生,猎取其气息,自成其面目。或以此碑的必备之源、必经之路,上溯方圆之极。宗贴的人也多涉足于它,从中吸取营养,完美自我也。
《张黑女墓志》全称是《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清代康熙年间,为避皇帝玄烨讳,易玄以字,故又称《张黑女墓志》,该碑文记其生前功德。北魏晋元年(公元531年)十月刻。志十二行,行二十字,原石久佚,仅有一明拓剪裱本行世。剪裱十二面,面四行,行八字,共计三百六十七字。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由于原石未知何时何地出土,又少见著述,存世只有剪裱孤本也,何以其书史上就更为扑朔迷离,弥足珍贵。古人令人倾 倒于此碑者不胜枚举。

(图1、局部)   

 

 

                                                         
    《张黑女墓志》在北碑中品格独具,约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笔精密轻灵
    北碑主雄强。雄强一般表现为线条的粗实浑劲,沉着涩动,起讫与中段的起伏不大,即以按笔为主,按中少提,如《张猛龙碑》《嵩高灵庙碑》等名刻均是。《龙门造像》一类的刻石,虽入笔尖处已见用笔精密的趋势,但笔路仍按多提少。而《张黑女墓志》用笔轻灵,在众多北碑刻石中卓然鹤立。倘若我们事先并不知其刻于北魏,恐怕极易与隋唐以后的书风相混淆也。
    该志的用笔特征,主要体现在用锋、使转、侧笔三个方面。
    (1) 用锋:善用锋是南帖的优势。《张黑女墓志》北碑南相的直观因素在于其笔画的入处和出处都体现了用锋的细腻精密。如许多横画露笔尖入,一些撇画、竖笔缓和尖出。此外,有些笔画中提明显,线迹虽细,但不缺乏力感,陡然使点画增加了灵动与生气也。如“之”字横挑按而轻提,转笔重按后又提起带撇,捺画又出现中段轻轻提过的动作痕迹。(图2)
    (2)使转:大多数北碑使转用笔多重滞,或方角折锋,或转笔睹过,皆以实为主。而《张黑女墓志》的使转多灵含蓄也。其方法轻提换锋,有顺势转锋,有折后而按等等,并伴有线条弧度的相应变化,使线条顿生生机和活力。
    (3)侧笔:北碑多为刀锋犀利,方笔质朴,侧笔直率,《张黑女墓志》也是如此,该碑刻工精良,侧锋契入,行刀由侧转中,刻工下刀如下笔,将方切利落和中含饱满两种不同的审美感受统一于线条的运行之中,充分显示了此刻用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及灵活性。
    二、结构舒雅自然
    雅,有古雅、舒雅、雅致等说法,名称有所不一,内涵也略有出入。雅致为概括、通俗的称法,可包括一切“雅”的审美类型。古雅有两方面的性格——古与雅,它不仅有一般雅的特征,还具备古朴、古质的内涵。舒雅虽也雅,但未必要古,它是在雅的基础上突出舒缓、和顺、畅适与清新。或者可以说,正是舒缓、和顺、畅适、清新等才使“雅”更丰富、更充实。《张黑女墓志》的雅,属于舒雅一类,所以它一方面赖于其用笔的轻灵宛畅,另一方面却得自结构的轻和与自然。
    该志在北碑中属正。但这种“正”却与唐人有所不同。唐人之正,多严而板,形若一律,变化不多,而此刻结构之正,含有疏密、虚实、正斜、舒敛诸多对比因素,使其自然统一。与古人作比,魏钟繇楷书的字形结构奇崛多变,正与唐人之正形成比照。《张黑女墓志》其奇恣虽已不多,但毕竟尚不及板,且变化微妙。如文中“故”字左低右高,“阳”字外实内虚,即可证明。从整体而论,虽然此刻与众多的碑刻墓志一样文字是分格而列,但似乎并不给人以布算感。字形大小粗看似乎一致,仔细观察,却是千变万化,它时而收紧、时而展舒、时而方、时而扁。这种悠然自得的变化,加强了结构上的雅致与自然。(图3) 
     三、布白虚多实少
    《张黑女墓志》不但用笔精、结构雅,同时在空间布白上主虚,以虚映实。这一方面缘于入笔的尖起,中行提笔的婉转,使转的轻慢,同时短线的大量运用,疏密相生,使点画对空间的分割空灵隽永;更主要的是该碑行密字疏,字形横势舒展,章法布白疏朗旷远,单字中宫紧结,嵌于其中,绝无气松神散之感也。
学生初学北碑,宜择平正通达之类,《张黑女墓志》当为首选。该碑上兼众妙,下开隋唐小楷书之先声,习之既易得北碑的骏利爽朗,又可兼获南帖的冲和与灵秀,近现代人以碑写贴,或以贴写碑,碑贴互参的学习与创作实践,定于此志获益良多。
     教习临碑体会
    我最初是习魏碑的。在幼小之时,起步习赵体,这对我步入书法艺术的门径很有益处的。后来,由于自己的偏爱,逐渐转入习魏碑和二王及米南宫。开始时临习《张黑女墓志》,作为一个单位临习了几年,随后临习《张猛龙》,就这样寻寻觅觅,在魏碑和行书的瀚海之中游弋了数年。临习《张黑女墓志》是我的一个里程,虽然临得很不精致,但在我后来的书法创作中确实受益不少,对《张黑女墓志》的临习有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严格地要求了一个“法”字。若要让学生学到法就必须让其学生认真去学习古人的名碑和名帖,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即继承。这个继承既引入我们书法爱好者临习书法的开始,又伴随着我们创作的终生。前人的经典方法,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源泉。临习书法和临习中国画又不太一样,临国画,一种方法是临习前人的名画,无论是郑板桥的还是唐寅的,以至现在各种技法的画集均可以作为范本;另一种方法是依据大自然的具象来学习,比如对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这种方法即写生。临习书法则是直取前人原碑帖,在临习中加深领悟能力,久而久之,则可以领悟到书法艺术囊括着大自然万物意向之美,这种高深的意向美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能感受到它是书法创作的基石。
    让学生怎样去临习《张黑女墓志》(包括任何书体)。我认为要让学生一读、二临、三领悟。
    学生临习一种字体,首先要让其读进去,也就是心中有字,手方能写字,所以应该先读后临,或者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由微入妙。从某种角度上讲;临习难度很大。“察之尚精,拟之贵似 ”(孙过庭语)。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参半,或者让其读帖要更多一点,抓着《张黑女墓志》的笔法特征和结体特征,方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到精神飞动之美也。心中有了《张黑女墓志》的艺术特征,再用手去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一定能达到拟之贵似。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贵似,才能遗貌取神也。遗貌取神方能掌握取古化我之境地也,达到这个境地,方能厚积而薄发,学生才能进入书法创作。
    学书要先临帖。对临应该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更要有主观的剖析;默临是和对临的比较与分析;印象临则是主观的印证,印证自己对临、默临的效果,印证自己的驾驭能力和主客观的融合效果。
    “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郑板桥语)。写到乱真的效果是不容易的,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其打出来,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更大的勇气打出来。临写《张黑女墓志》是否真正得之堂奥,不是以时间为绝对标准,也不能用临数万遍来衡量,更不是用小聪明代替砚田寂寞耕耘,必须以自己的智慧,清醒的大脑,最扎实的功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方能达到临书的真正收获也。
    临习碑帖,要写多大的字最适宜,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不宜过大,更不宜过小,每个字以8至10cm左右最为适宜。如果刚初习就写得很大,学生用笔掌握不住,不容易写好。-

通过学生刻苦地临习有了长足的进步之后,方可让其学生间断地近30cm大小的单字练习,这对临《张黑女墓志》很有必要,可以锻炼腕力,增强胆量、提高气质临习过小的字不太适宜,因为临习碑帖最主要的字内功夫就是点线练习,书法艺术是以点线形质为主要的元素,点的顿挫,线的起伏、刚柔、提顿,伸延跌宕,疾徐涩润,均是通过占线形成意象之美的,所以写过小了的字受到过小空间的局限,就不能练习这些高难动作,不能掌握这深奥的法理了。
    我中心进行面授教学时和外地函授学员都问我临一本碑(帖)是选字临好还是通临好?站着写还是坐着写?用什么笔毫临帖最合适?以及有关悬腕或枕腕书写等问题。
    字体与人体相似,有的特征明显,有的特征不明显。根据自己的视角先抓其特征,可以选临,步步深入,由选临到通临,这样能提高对临的兴趣,进步也快一点。此外,无论是临帖或创作,至于毛笔的选择,主要是以本人喜欢用的准则,自己喜欢就容易生出效果。至于执笔的高低,从古至今,众说纷纭,都讲自己的正确,实际执高或低都正确,只要能写出艺术效果就是最好的目的。临习大字最好是站起来悬腕临习,因站起来可俯察全局,更重要的是临大字要用全身力量,从脚至腿,至腰到臂,到肘、到腕,力注笔端,一时恐怕做不到,可以让学生慢慢练习,久而久之,自会悟出其中神妙也。
    《张黑女墓志》基本笔法浅析
    点:点虽形小,但在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侧点是最基本点,因它向下斜,取侧势,故又称右点、斜点。《张黑女墓志》中侧点都较饱满丰厚,尤其是字头点,用笔露锋顺势直入,头部较小,向右下逐渐铺毫,再转锋向下围势,笔锋于尾部稍驻,再向上回锋收笔。侧点如高峰坠石,有险姿,见“奇、宇、枝”三字。(图4)
    横:在一个字中两横或两横以上并列时,宜有长有短、粗细、方向、直孤、藏露等对比关系来变化,才能使字生动而富有情趣 。如“玉”字三短横,上横取仰势上倾,中横粗短取平势,下横较细,有覆势。三横一平一仰一覆,使字形结构成左右放之姿。“量”字九横,尤为第四横最长,起笔顺锋直落,余八短横或粗或细,或平或斜,收笔或左尖或右尖,亦有顺势驻收,种种变化,不一而足。(图5)
    竖:一字中有两个以上竖,要注意长短参差、粗细、直曲和收笔等藏露等变化。如“州”字三竖,线条都是垂露,但第二竖在垂露的基础上略带一小钩,三竖是一竖比一竖长,栉比鳞次,第一竖除右孤外,还有一定的右欹之势。“解”字三竖,左竖上尖,中竖粗细较均匀,右竖向下伸展,呈悬针状,为使精气内敛,收笔绝不出锋外露。(图6)
撇:撇较斜,且线身挺直。见“含、差”字。行笔中部运笔匀速,直向左下推,力量沉实,线形粗细变化少。(图 7) 
    捺:碑中捺多直势,间有少量孤捺,其中微势飘缈。行笔路线长,由轻渐重过渡较缓,捺脚铺毫,右出含敛。孤捺由于和,身体下凹,下边缘线弯曲柔婉,线质流动飘逸,见“令、太”字,运笔时需提按适度,刚柔互差,难度较大。(图8)
    挑:从左下向右上,出锋提尖,以斜挑最多。起笔或藏锋逆入,或侧起方切,逆入者笔锋于头部稍驻,捻笔管至中,中锋向右上渐提,见“北”字,侧起者侧笔中锋,侧势向右上引带。(图9)
    竖钩:碑中竖钩主要有两种形态:一具圆势,二含方意。具圆势者,如“乎”字,起笔藏锋逆入,头部圆浑,将笔锋调中,中锋向下行笔,行笔中宜提再渐下按,线身挺直中稍具右孤势,至钩处顿笔饱满,铺毫向左平出,逐渐裹锋提收,钩形丰肥。含方意者,如“刊”字,笔锋侧起直落,头呈斜方,顺侧势下行,中提再稍按笔,腰背挺起,有左孤意,钩前将笔锋收拢在笔画中部,于原地稍驻,笔杆向侧,侧锋将钩左向平推,钩小形方棱。(图10)
横折竖钩:多用于框形结构中。起笔顺锋直入,或斜势侧落,右行写横,至转角处,笔儿先具提势,直向下按,压住笔管,侧势向下写竖,行笔中提,捻转笔锋,略具左孤势,向下引带,至末端,以笔根为轴,笔管右倾,左推出锋,出锋短小精锐,见“自、兰”字。亦可意藏深厚,不见锋颖,如“朝”字。横折竖钩横短竖长,尤其是竖画挺健耸立,以劲直见长。(图11)
    多钩:钩形变化多,字中长短、收放、大小、方向诸因素对比照应,力避雷同。如“翔”字两横折竖钩,一钩丰厚,平推,形态大;一钩略瘦,朝上,形小。“既”字两钩,左右向钩短促,方截肯定,取收势;右浮鹅钩伸展,柔韧姿媚,取方势。“驰”字两钩,左横折斜钩向左、收束;右浮鹅钩右出,无钩,外放,两钩向背分明,收入有致,相得益彰。(图12)
    横折:入笔时可顺入或逆入,顺入者头部较轻,逆入者头部显圆,右行写横,横画或平直,或稍上孤,至转弯处笔锋略具提意,按笔用折法,侧势下行写竖,逐渐提转成中锋,竖行线身直挺,至尾部上回呈垂露状。横折一般横细竖粗,横竖之间宜有微妙的变化。如“白、苗、酉”字。碑文转折多用折法,偶尔用转法,如“褐、相”字,转弯处提笔圆转,横行竖走时带孤状。(图13)
    任何字体均有其特定的环境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魏碑书体的产生与形式是有很多元素的,其主要基础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外夷文化充实华夏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北朝书法总的趋势是由隶而始,入揩而终。经历了新生——发展——完全成熟的全部过程。新生之时,古意盎然,任情姿肆,天真磬露,到了完全成熟的时期,其姿态隽美而不失古意,整饬而多变也。广义上讲,摩崖、造像、墓志均是魏碑,但差异很大、风格也多,笔法精妙、结构奇特、气势磅礴、整体的雄伟是任何书体不能相比拟的。自清以来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实践,使名我辈出,使这颗书法明珠在百花园中更加光彩夺目。
    回顾历史,我们有责任继承传统,更有将其发扬光大、相继传承的神圣责职。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出新,更要用清醒的头脑去沉思。不论是碑学,还是帖学,总的来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谨以学艺日课近作与诸君共勉:
    日日孤灯悟法帖,
    时时临池勤笔耕。
    一读二临三领悟,
    四思五想六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