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见(十三):最古老的“见字如面”

 脩心 2017-03-30




最古老的“见字如面”



中国最早的木牍家书(局部)


这两个写满了文字的木条,是二千多年前秦统一战争期间,两名普通士兵从前线部队寄到后方的家书,这也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信。


家书发现于湖北省的云梦县(战国时秦南郡安陆)一个简陋的墓中,墓的主人叫衷,信被放在墓中很重要的位置。通过信的内容,我们知道写信的人是衷的二个弟弟,黑夫和惊(文末附有黑夫与惊的家信全文)


当时黑夫和惊正在秦军的部队中,参加在淮阳(今河南省,曾是战国晚期楚国的都城)与楚国的一场作战。从淮阳前线到后方的家中,大概有三、四百里的距离,二千多年前,一个狼烟四起的时代,这二封战地家信能够很幸运的到达目的地,可想家中亲人会是怎样的欣喜。在信中,除了向家中索要钱和衣服之外,他们更多的表达了对家中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见字如面(毓慧私造)


“见字如面”,如此的情感表达,一去不再复返。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家书已渐行渐远。古老斑驳的木牍,飘散着墨香的信笺,甚至不久前还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短信通讯,他们都一步步的退出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发展伴随着人类进步,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光明的曙光,然而更多曾经的无限美好只能永久的存在于历史的档案之中了。


拥有与失去,在所处的时代中,总是那么的刚刚好。未来社会的模样,就像当年的黑夫与惊无法想象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但是人类思念的情感却始终如一。今天的我们,与看到的那个遥远的年代中成千上万的秦国普通人一样,依旧与他们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未来对于我们的今天一样充满着新奇与不可思议,每一段历史的进程都有其迷人的魅力所在。无数的不可想象与光阴的痕迹一直吸引着当下的我们,那些迷人的光芒总是在远方若隐若现。


附黑夫与惊的家信原文


黑夫的家信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转背面)


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孝须(嬃)故尤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嬃)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问婴记季事可(何)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匾里阎诤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妇)、妴(婉)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惊的家信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转背面)


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秭(姐),姑秭(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90%读者会继续阅读


● 小盘点,也说陈巨来“刀下”的那些名人!

● 静雅嫣然——民国十大才女用印欣赏

● 齐白石为何要和自己的第五知己翻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