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夫木牍 | 您有一封来自秦朝的家书

 探墨艺术 2020-06-04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考古发掘中,一封木牍家书混同律法竹简呈现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封来自秦朝的家书,主人公是名为“黑夫”与“惊”的两兄弟。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翦与楚国战于淮阳,黑夫与惊也在随行军士之列。行军途中,他们给留守家中的大哥“衷”寄去了一封信。

黑夫木牍,睡虎地秦墓出土,两件计527字,中国迄今最早的家书实物。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

今天是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恭祝大哥安好。母亲身体还好吧?我们兄弟俩都挺好的。前几天,我们两个因为作战没在一起,今天终于又见面了。

“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

惊现在大胆问候大哥,母亲的身体好吗?家里内外有赖大哥操劳,母亲过得可好?自随军出征以来,我和黑夫住在一起,我们都很好。

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到熟悉?这封2200年以前的家书,信首写日期、问候家中长辈,也说明自己的状况,和如今的信件结构如此相似。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家书,展现的是人们对于家人相似的关切。

秦 军吏形象

“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

黑夫写信来的目的,是请家里赶紧给我们送点钱来,再让母亲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送来。收到此信,请母亲留意安陆的丝布价钱,如果不贵一定要给我们做好夏衣,连钱共同送来。要是丝布贵的话,就把送钱来,我们在这边买布做夏衣。

战国 舞人动物纹锦(局部)

“……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

钱、衣服的事,希望母亲寄五六百来。布要挑选耐磨的,至少二丈五尺……我们借垣柏的钱都用光了,家里要是再不寄钱来,就要出人命了。急急急。

问候过了家里人,紧接着就是写信的要紧事了。钱啊,没钱啦!要生活费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秦 半两钱

说到士兵的钱、衣之事,就不得不提秦国的兵役政策。

战国时期,变法后的秦国在民役上的繁重度堪称七国之最,《汉书》有载,秦“力役三十倍于古”,兵役方面更是严苛——普通民众的服役年龄在17到60岁,必要时如长平之战放宽到15岁,服役年限视国家征战需要而定。征战时,士兵需要自备战衣钱粮,这也是黑夫与惊在征战途中向家里要钱和衣物的由来。

秦 中级铠甲军吏俑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我们就要开始攻打淮阳了,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请母亲送给我们的钱不要太少。收到信后要回复我,告诉我官府有没有把授爵的文书送到,如果没到也请告知情况。大王说过军中立功的文件不会迟误……

秦国兵役严苛,相对的,其军功制度也相当优厚。秦国士兵杀敌立功便可取得爵位、田地等奖赏,战死的士兵家庭也会有丰厚的抚恤金,就当时秦国的整体制度而言,兵役立功是普通民众身份上升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正是这样的兵役制度,战国时期秦国才能常年征战而国不倾。

秦 将军俑

“惊多问新负(妇)、妴(婉)皆得毋恙也?……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祠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秭(姐),姑秭(姐)子彦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惊很惦念新媳妇和婉儿,她们都好吗?……听说新地城中的百姓大都逃空啦,而且让这些原住民干什么他们也真的不听招呼。……为我求神祭拜的时候,如果得到的是下下签,那只是因为我身在叛逆之城的缘故,别想多了。问候姑姑,她和她儿子彦还好吧?新地城中有盗贼蜂拥而至,大哥一定不要去那里。急急急。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诉说征战近况,挂念家中妻女,问候相好的亲戚朋友,嘱咐家人避开动乱之地,末尾甚至再次催促了寄钱。这样一封家书,语言亲切家常,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它也是特殊。它是一个普通士兵对战争直观的感受,是秦楚战争的一点缩影,是秦国兵役制度直接体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表达。

参考文献:

黄盛璋,云梦秦墓两封家信中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

屈建军,秦国兵役徭役制度试探

冯龙飞,战国中期秦国的军制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