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加减'法

 为什么73 2017-03-31

        前几天,同一个好兄弟聊天,谈到想建中药材基地,这位老兄说:“你精力真好。随后这位老兄感叹:“想做的事不要太多啦,会把自己累坏的。我现在一直在做减法,不得不做减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越来越不同以前,是该做减法了。

        但这加减法该如何来计算呢?

        琢磨了几天,算清了这笔帐,今天来同大家分享。

        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从出生开始,每天都在做加法,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了求得生存的空间,可以说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加法,一直做到退休,等到可以休息了,做了减法,不用上班了,不用操心了,本以为可以安详晚年,结果没多久疾病缠身,一病不起,一辈子就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不是我们想要的啊,但很多人都这么走过来的,仔细想想看,的确如此啊!

       那么我们该如何生活,才算不愧对这一生呢?如何做这加减法才合乎道呢?

       道德经里有句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里的益和损,也算是加减法,我们来深入探探其本意。

        “为学日增”,指做学问和学识,要求不断的去认知规律。因为一般我们所学的,都是先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知识,我们拿过来通过自我的消化吸收,去体证到这个规律的描述是否符合于事实规律,符合于事物本身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为学日增”其实是要求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去体证体用这些知识,证明它符合于规律本身。

        “为学日增”其实也是证道的一个途径。

        而“为道日减”的减是减什么呢?它其实和“为学日增”是统一的,既然能够体证到这些规律,体证到这些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变化,那么你就应该放下你的执着心,放下你原来的一些是非观念,这样你身外之所障也就越来越少。

        “减”是有了“增”这个前提,没有增,何来减呢?

        为道日损,是因为自己明白了,看透澈了,将事情的处理按照道的法则来做,损去了许许多多的自己的主观意愿,舍下了我执,按照无为的原则,遵循事物运行的法则来办事,所以才算是损法。

        为道日损,不是什么事情也看淡了,都不做了,脱离世俗,到深山里面修行去,这不是得道,这是消极和逃避。

        那么这个加减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该如何做呢?

        年轻的时候,随着自己的成长,向外求的多,向内求的少,等到了一定的年纪,慢慢也就明白了,向外求的要少了,向内求的要多了,这就是加减。

        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发展的需要,常常接收的多,而奉献的少,等到了一定的年纪,慢慢也就明白了,人要活得有意义,必须向社会奉献的要多,自身索求的要少;利他的要多,利己的要少。这就是加减。

         上天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是相等的,不存在你一天24小时,他一天23小时,不存在你的一年是365天,我的一年是400天,大家都是一样的,在这相同的有限的时间内,无论你干什么,玩、睡觉、工作、吃喝,时间都会过去,忙也是过了一天,闲也是过了这一天,所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一定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呢?

        当你困的时候,放下手中的事,好好休息,这就很有意义。

        当你饿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吃顿饭,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不一定就是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

        一天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只要你能时刻保持只做一件事,将心放在一件事情上,时间会很快流失,你自己会觉得很充实。

        一年下来,你发现你做了很多事,但你并不觉得很累,因为你经历了365天,别人也是经历了365天,你心置一处,干了365天的活,快乐的过了一年。

        有的人每天想了很多,实践的很少,时时过在虚妄里,也是过了365天,不仅收获很少,而且过得很累!

        时间上没法加减,只有在处事状态上加减。

        要想自己过得舒服,不是少做事,不做事,这样的减法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在你手中必须走过,干什么都是干。

        要想自己过得舒服,应该是不要同时做几减事,减少心中的妄念,清清静静的做好当下的事,一件一件的做好,这些事包含吃饭、睡觉、走路、开车......

        做好加减法,还是向内求啊! 

        时间如斯,能加减者,为一念头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