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轧差”究竟是何物?大企业用了都说好!财务人必读的进阶知识!

 天道酬勤YXJ1 2017-03-31

作为现金管理的策略之一,轧差业务已被大型跨国企业广泛运用,并借助于建立全球轧差中心,有效改善集团企业流动性管理。这一现金策略是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企业,还需要金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改善与跟进。

“轧差”究竟是何物?大企业用了都说好!财务人必读的进阶知识!

文 | 项雨薇

来源 | 《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2017年3月刊

聚焦2016年的企业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与融资风险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首要挑战。而其中疲于应收、应付账款的周转与兑付,仍是造成中国企业,尤其是跨国性业务经营量大的企业,流动性不佳、营运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反观众多大型跨国集团,通过建立企业跨国轧差中心,利用集中收付的方式,简化了交易伙伴之间的结算,实现营运资本的更高效管理,并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外汇管理局也出台多项规定,以促进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者开始着眼于对“轧差”的积极使用,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中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轧差”为何物?

轧差(netting),也称净额结算,来源于证券市场,常被用于控制双边信用风险合约。20世纪90年代被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应用于现金管理,通过降低货币兑付而发生的管理与交易成本来优化企业流动性管理。轧差顾名思义就是交易双方相互递减。对于市场交易者之间,可能互有内容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算时通过轧差交易实现各方债权的抵消,只需支付净差额。

轧差让企业能够利用集中收付的方式,更有效地管理营运资本,这其中包括代付(pay-on-behalf-of)和代收(receive-on-behalf-of),以及与内部公司间的、与第三方公司间的轧差。

轧差交易非常适用于拥有数目众多的子公司的集团企业,且这些子公司之间存在较频繁的贸易往来。企业通过在集团内部设立一个内部轧差中心,以该中心来结算子公司之间交易的差额,有效整合、抵消和简化了交易,从而节省了相应的支付费用与人力成本。

现今,随着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大型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借由其自有的全球轧差中心覆盖跨境人民币轧差交易,以减少付款次数、减少交易成本,并更好地实现集团全球流动性管理。但调查显示,亚洲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公司间应收、应付款项设立全球轧差中心的意识,甚至对轧差的概念知之甚少。这对于在亚洲地区,尤其中国企业推广轧差交易的实践,任重而道远。

建立全球轧差中心优势明显

运营成本降低

对于旗下子公司之间交易庞杂的跨国性集团企业,运营一个内部轧差中心,可专业、高效地处理关联方之间成千上万的收付款事项,且实现交易的整合与简化。通过净额系统,企业集团实现交易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减少了管理和大量纸质交流,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入与期间操作风险。得益于子公司之间支付或外汇交易的数量减少,企业降低了银行间划转的费用,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优化融资管理

当两个子公司的银行账户不存在同一个国家,并且以不同的货币开立时,最后的净额结算是以支付净额时的即期汇率为标准。集团公司采用净额结算后,能在内部控制外汇汇率的波动带给企业的影响。通过整合大量关联交易,各公司只需按最后确认的净余额支付,许多资金得以留存于公司内部,减少外部筹资的压力,尤其是外汇资金也能留待更有利的汇率,扩大资金管理的效益。

规范集团内子公司之间的结算原则与框架

内部轧差中心需要根据轧差结算协议固定结算时点,这有助于约束每个子公司的现金管理。如果没有建立结算的规范与制度,当一个子公司现金流出现困难,其管理层可能会试图通过延迟向另一个子公司付款来缓解其流动困境,这样一来势必导致现金流量问题在集团内部蔓延。建立全球净额结算管理中心,对集团内子公司进行全面的覆盖,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准确的现金流预测与管理。

全球轧差中心建立面临难题

地区管制严格限制轧差落地

根据访谈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设有全球轧差中心的集团企业受益于运营轧差交易,欲囊括更多地区的子公司与集团内部交易,其中尤以中国为先。但中国虽已允许部分跨境人民币的轧差交易,但现金监管整体趋严,且在法律层面还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净额结算的支持。这需要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改善和推进,进一步国际化、市场化。

繁琐文书要求推高营运成本

建立覆盖全球市场范围的轧差中心,企业势必需要权衡推广轧差交易包含的操作成本与所带来的惠利。一方面,部分地区因政府严格管制,进行净额结算牵涉到多种表格和文件的填写,业务的办理与审批也会占用很多时间,无形中增加人力投入与营运费用;另一方面,对于子公司数量较少、内部贸易量不太大的集团企业,专门设置净额结算中心对于节省成本不具明显的规模效应。相较于不便宜的设立成本,投资回报不显著。

关注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在线订阅《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获取更多公司金融、资金管理、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企业理财、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原创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