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地组织期末复习

 梁老师360 2017-04-01

一、期末复习教学活动的再认识

复习教学活动是组织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以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复习教学活动仍然是一项有规律的学生认知活动,只有认识并遵循了规律,才会使复习教学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末复习活动至少突出了以下教育意义:

1.学习是一个多次重复、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期末复习是学生螺旋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2.人的认识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期末复习是学生对该期知识进行整体建构的必然措施。

3.期末复习是学生形成知识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的关键时期。

二、期末复习教学的科学原则

对于复习教学活动而言,要求首先摸清学生第一遍学习时的结果,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组织复习素材和活动,并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异对待。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因素简单的情境到知识因素复杂的情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例题的选择和安排、习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讲解重难点知识和题目的系列问题的设计等等,都应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学生要能灵活地、自由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先要形成一个必然的过程,就是知识要素和解题策略在头脑中首先要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从心理学上讲,学生首先要建构起知识要素和解题策略的认知图式,才能针对不同问题情境进行变通、重组,形成迁移能力。

学生形成有序的知识意义和解题策略、以及灵活的迁移能力的过程,必然是学生自主的一个心理历程,其它任何人也替代不了。教师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复习意义和素材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设计具有有序性的复习素材——解决学生复习什么、设计和督促学生活动方式——解决学生如何复习。

复习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素材、媒体组成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学生学习效果(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是系统运动的最终目标。因此,必须经常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结果中的信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速率,以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三、教学素材的组织——有序性

事物发展是由必然到自由的过程,学生只有对一定范围内的知识要素和意义、对各类问题情境的共性及各自解决策略形成稳定的认识系统,才能上升到灵活、快捷、自由地认识和解决各种问题,特别是新情境问题。当代认知心理学也有类似的原理,即只有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结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并针对新问题进行快速、灵活地变通、重组,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上述原理告诉我们,在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学素材组织的有序性特别重要。要具体体现教学素材的有序性,有效的策略就是:

1:知识结构化

2:题型模块化

知识结构化、题型模块化是许多顶尖学生成功的共同特点,也是许多著名教师成功的不二秘诀。

策略一:知识结构化

知识结构化是根据某范围内各知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联系方式等作出的反映整体的结构图,它包含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彼此联结方式,具有本质联系性、多元性、发展性等。

策略二:题型模块化

题型模块化是把某范围内具有类似情境的问题化归为一个模型,通过对各个模型的范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各模型的共性(包括特点、方法、规律等),并上升为思想、美感认识。

针对不同范围的内容,模型化归的大小亦不同。

四、教学活动的组织——主体性

在教师提供有序性的复习素材的基础上,学生要完成知识要素和解题策略的有序性建构,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主心理活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深刻感知知识的微观内涵和宏观联系,以及形成较敏捷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灵活的迁移能力。

1、 复习教学步骤:

根据本期范围内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每块大致三大步:知识结构建构各模型例题系列讲解灵活应用小练习。

(1)对于顶尖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去研制知识结构图、自己去化归各模型应用题目。

(2)对于一般学生:提供半成品的结构图,让学生以结构图为导向,通过看书等完成和细化结构图;提供各模型系列问题,与学生一起完成讲练,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感悟。

2、引导学生主体活动:

(1)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意义和素材的意义。

(2)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总结、反思。

(3)突出日日清,每板块后引导学生自已小结。

五、复习工作建议

1、各备课组要统一思想、统一方式,团结协作,分工负责编制出复习素材。

2、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科学进行安排。

3、师生良性互动,努力激发、维持学生的复习热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